APP下载

浅谈技工院校的班级管理

2018-05-22余展霞

职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职业教育班级

余展霞

摘 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各类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将学生培养成德艺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追求的办学目标。做好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前提,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所以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分享了笔者作为技工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职业教育  班级  学生管理

随着工业4.0的到来,国家需要成千上万的技能技术人才。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主力军,承担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愈来愈多的学生选择就读技工院校,但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还是没有很大改观。

如笔者通过调查自己所带的班级,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职业目标不清晰。首先,班里大部分学生选择就读汽车维修专业,是家长安排、朋友引荐的,还有是和同学一起上有伴,只有少部分是学生自己的意愿。至于该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学生基本不清楚。第二是学习兴趣不高。虽然笔者学校汽车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相比笔者学校其他专业录取分数偏高,但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中高考落榜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第三是纪律观念淡薄。汽修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男生,在他们纪律观念淡薄、班级荣誉感较弱,使得一些班级活动难以展开。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学生因素

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男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于专业技能有较好的接受能力,但他们的进取心不强,缺乏自信和学习的动力,对本专业的职业发展认识也不够,觉得考试及格就很好。

2.家庭因素

笔者通过对全班学生入学填写的家庭情况表发现,学生中有不少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他们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有不少是随父母亲来浙江打工选择就近读书的,从家长工作单位来看主要集中在务农、经商和打工。这些学生的家长要么过分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么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不重视,对孩子在校的成绩和表现不闻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就读职业学校,就是在学校多关几年,家长没有目标,学生也就没有了动力。

3.社会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普及,社会歪风邪气、不良陋习在互联网广泛传播,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17~18岁,是非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很容易受不良网络的影响。

二、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将立德树人作为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揭示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将学校德育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学校德育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如何将一群被以前学校放任、被社会抛弃的学生培养成德艺双馨的人才,班级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德育工作者,就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风、造就德才兼备的技能技术人才浅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1.上好班级第一课,做好学生职业规划

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前在学业上被学校抛弃、长期不得志的,他们进入技工院校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对自己的前途也是迷茫,若不能激发他们的斗志,他们就过着两点一线的无聊的校园生活。班主任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及时给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发挥学生的特长与优势,对学生一生的事业发展会起很大的作用。笔者在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上,会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做足文章,会搜集学校优秀毕业生特别是近几年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然后告诉学生本专业学校有哪些优势,在校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素养,该专业就业前景如何,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的认识,觉得选择就读这所学校是明智的;最后告诉学生想实现技术达人、高收入、体面就业的职业愿望,就需要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挑战枯燥的技能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学生把人生目标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内记于心、外化于行。

2.抓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氛围

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班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形成的班级特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文化决定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具有凝聚、引导、规范约束和激励的功能。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硬文化和软文化建设。

(1)班级硬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极力推进职业特色文化、创造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班级学习中获得自信,找到人生的职业目标,并在职业文化氛围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品格。

笔者根据自己所带班级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张贴一些汽车图案,并不定期进行更新;在班级前后墙上张贴一些励志标语,比如“修车先修人”“技能改变命运,勤奋造就人生”;在教室设置图书角,购置书架,添置汽车类专业书籍,规定学生在晚自修第一节翻阅专业书籍。

(2)班级软文化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圓,任何一个集体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笔者所带班级的班训班规是经笔者提议,班委商议、全体学生讨论并认可通过的,融入了笔者的治班理念、体现了班级的职业特点。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班规的执行做到公正公平、奖罚分明,学生违纪受到相应的惩罚,学生做好人好事得到一定的奖励,并按寝室进行月度排名。实施一段时间后,笔者所带的班级学生的辨别是非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违纪事件明显减少。

其次是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在班级推行“教室7S管理”,制定班级7S管理规范,要求座椅横竖成线,抽屉无垃圾,书籍摆放有序,桌上不能摆放与课堂无关的书籍,到教室时手机及时入袋,课堂不能喧哗睡觉,课间凳子及时归位,教室始终保持清洁、地面无垃圾,窗明几净,做好垃圾分类,班干部负责监督,开展组间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提升学生素养。

3.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

技工院校教师课务繁重,班级管理事务繁多,若大大小小事情都是班主任操办,不但班主任的精力不够,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班干部队伍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量,同时学生干部得到锻炼,一举两得。在班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班主任一方面要注重班干部人员的考察,找出班级责任心强、纪律观念强、热心班级事务,学习成绩中上,敢于担当的学生组建临时班委,在主要班干部的任免上注重民主和原则性相结合,即在临时班委人选中进行投票,得票进入前三的,由班主任任命为班长或团支书;另一方面要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定期召开班委会,听取班委的汇报,对班干部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同时加强班干部的思想教育,时时提醒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求班委要做好遵章守纪的表率、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榜样,要认真履行职责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依据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规定治理班级,不能随意执行。对班干部违反校纪校规不能开绿灯、搞特权,要一视同仁。

4.开好两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所谓“两会”,就是周一下午的班会课和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课。笔者所在学校每周一下午有一节班会课,在周一的班会中,笔者除了上情下传、总结班级上周存在不足,安排布置当周班级工作外,还充分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传达近期学校的一些重大事情,比如某兄弟学校来校参观,某学生参加校外技能竞赛取得佳绩为学校争光,学校办学成绩突出收到政府部门的表彰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荣誉感、自豪感。同时会在班级微信群分享一些与专业、学校、职业教育有关的文章,引导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学好专业技能;在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课上,主题内容可涉及学业规划、工匠精神培育、国家时事政治、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笔者每次根据时间节点,精心选择主题,细心准备,通过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来培养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丰富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成长

班级活动是增强集体荣誉感最好的形式,学生有班集体荣誉感,才能形成团结友爱的班级,因此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活动建设。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学校层面组织的各类活动,比如运动会、校園技能节、寝室文化节、校园艺术节,推选学生参加各类社团组织;另一方面要根据班级特点每学期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一些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的茶话会、联欢会及登山运动等,通过组织一些学生参与性广、学生乐于接受的群体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乐与其中,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

德育为先、技能为本是新时期职业院校的办学根本目标。技工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担,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前提。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只要静下心来,对班级管理多点思考、多点悟性、多点行动,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孟垚,冯雪宁.小议如何有效开展技工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J].职业,2013(14).

[2]陈建林.做好技工院校新生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5(14).

[3]谭文珍.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2016(8).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职业教育班级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