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台湾“九合一”选举:“绿大于蓝”能否反转

2018-05-22任冬梅

世界知识 2018年9期
关键词:蓝绿新北市县市

任冬梅

2018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将于11月24日举行。“九合一”选举向来被认为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前哨战”和“晴雨表”。在四年前举行的“九合一”选举中,当时执政的国民党遭遇惨败,岛内多个县市“蓝天变绿地”。两年后,国民党沦为在野党。当前,民进党当局由于执政不力饱受诟病,国民党也依然未走出低迷。从目前岛内政局演变态势看,在今年的“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或许可以借助民意对民进党当局执政的反弹,增加几席县市长席次,但难以反转“绿大于蓝”的政治版图。

吴敦义能带领国民党在今年的“九合一”选举中打一场翻身仗吗?图为2017年12月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出席国民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绿“由盛转衰”,蓝“止跌回升”

今年的“九合一”选举,将是一场对蔡英文第一任期的“期中考”。事实上,当前两岸失和、岛内社会对立、政党恶斗,蔡英文的期中成绩已经“不及格”了。而对国民党来说,这场选举不只是2020年国民党能否重返执政的指标之战,也可能是国民党走向重生还是被泡沫化的最后一战,牵动的不只是国民党本身的存续,也将连动台湾的民主政治与政党政治。

目前,蓝绿县市长提名已基本完成大半,双方对垒阵营大体产生。民进党方面,在全台22个县市中,民进党只剩台北市、连江县、金门县三个“绿色艰困选区”还无明确人选,其他18个县市的候选人已全部产生。在苗栗县,民进党虽未提名自己人,但决议循“柯P模式”支持无党籍的徐定祯。相对于民进党快速的提名进度,原本信誓旦旦要在农历春节前完成县市长提名的国民党,截至4月16日,仅有15个县市完成了提名。而剩余暂时没有提名的县市,或是因为党内乏人应战,或是因为地方派系恩怨太多、竞争太过激烈。

从目前的选举态势来看,民进党在此次选举中必定“由盛转衰”。2014年“九合一”选举民进党的狂胜主要得益于“反服贸运动”掀起的“反马、反国民党”风潮。如果没有这股力量的助推,民进党根本不可能拿到22个县市中的16席之多。而当前,“反马、反国民党”的民意氛围已经退潮,马英九最近甚至有重新成为人气明星的趋势。反观蔡英文当局,因执政政绩不佳、“年金改革”与“一例一休”等系列重大改革争议,其施政满意度已从初期的六成跌至到目前的两成左右,这股民意必定会反映到选票上。在今年的“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当局将很难保住现有的16席,得票数与得票率将双双下降,受“时代力量”扩张抢票效应影响,民进党县市议员的得票与席次也有可能有所下降。

虽然民进党在此次选举中将会受挫,但“绿大于蓝”的总格局不会改变。到目前为止,民进党县市长选战布局进程迅速,原则明确,即采取现任者优先、任满者开放初选,非执政县市采取征召、以“胜选”为最高的原则。因此,包括高雄市、台南市、嘉义县等县市,尽管在初选过程中厮杀惨烈,且陈菊、赖清德、张花冠都未能如愿交棒给自己的派系人马,但结果出炉后终究都能定于一尊:新北请出了苏贞昌、南投请出了洪国浩、台东请出了刘棹豪,苗栗礼让给了无党籍的徐定桢等。加之民进党作为执政者掌握了庞大的政经资源,不断采取有助选举的利多政策,因此从目前看,在此次选举中民进党只会“小输”,“绿大于蓝”的总体格局不会改变。

从国民党方面来看,国民党虽然可能“止跌回升”,但上升空间有限。蔡英文由于推动“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不当党产条例”“年金改革”“一例一休”“重启核电”等争议性政策,民调如雪崩式下跌。近来多个民凋显示,国民党与民进党的政党认同度正逐步接近甚至超过民进党。但是也应该看到,国民党的问题重重,再起之路仍然很漫长。相对蔡英文和民进党明确迅速的提名机制与步骤,国民党的选战布局显得毫无章法、混沌滞后,这都是由于国民党陷入“三无困境”所导致的。“三无困境”指的是:一无粮草。民进党清算国民党党产让国民党面临党工工资与选举经费的双重困难,国民党基层动员力大不如前。二无领导。国民党此次选战,从上到下几乎都处在“放羊吃草”“任由生灭”的状态,坐视地方势力主导选战布局。究其原因,除了因为现任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本身的心态保守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国民党处在“隐性分裂”状态,没钱没粮的党中央无法灌输地方资源,削弱了吴对地方的影响力。三无方向。现在的国民党已经没有政治明星,更糟糕的是,国民党已进入了一个没有政治理念的时代。由于缺乏“共同理念”,在此次选举中国民党再次暴露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顽疾,多个已提名县市出现严重的脱党参选现象,不少未提名的县市又出现多人“抢破头”“谁也不服谁”的局面。虽然民进党施政荒腔走板,但国民党抓了一手好牌,到头来很可能是“握着好好的一局赢牌玩输”,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小赢”。

“六都”选战厮杀激烈

六个“直辖市”的对决是2018“九合一”选举的重中之重,其蓝绿归属及得票消长是观察台湾政治力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在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中,算上台北市的柯文哲,泛绿一举拿下“六都”中的“五都”,国民党只守住了新北市。此次“六都”选战蓝绿皆卯足劲全力拼杀,不过从目前看维持原有格局的可能性较大;除非出现重大民生议题或事件,台中市才可能有反转之机。

一是台北市很可能延续“白色执政”。台北市是“六都”中最重要的城市,在2014年的选举中,柯文哲以政治素人身份,获得台北史上第一高票,象征以柯为代表的“白色力量”崛起。雖然在执政初期,柯的民调一度下滑,不过在续办“双城论坛”后柯人气开始反弹,“世大运”在台北举行更进一步拉抬了柯的人气。柯巧妙地扮演非蓝非绿、蓝绿通吃的角色,使其在台北市所有可能的候选人中始终维持民调第一。由于柯已表态将争取连任,民进党是“礼让”还是自推人选将直接影响选举结果。在蔡英文“台北市长选举民进党绝不能掉到第三名”思想的指导下,民进党很大可能不会自推人选,柯连任的概率较高。当然,选举不能只看结果,还要看得票数与得票率,国民党得票数若能有大幅增长,也可谓“虽败犹荣”。如果柯胜选,他参加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可能开始新的政治布局,这对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均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新北市成为蓝绿对决的指标之战。如果在台北市民进党“礼让”柯文哲,那么新北市的重要性将随之上升,成为全台最大票仓,直接牵动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对于民进党来说,如果能拿下新北市,对2020的“政权保卫战”绝对是“如虎添翼”。而对国民党来说,在民进党执政饱受诟病的情况下,如果再输掉新北市,那就不仅是“雪上加霜”可以形容了。目前,为了争夺新北市,蓝绿都派出“选举领头羊”式人物,让新北市成为“超级战区”。蔡英文在新北市劝退吴秉叡等人,不计前嫌,推出对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具有绝对威胁性的苏贞昌出战,说明了蔡“志在必夺”的心理。以苏贞昌在新北的人脉和选举爆发力,就算未必胜选,也将造成“外溢”效果,成为民进党在此次选战中的“超级母鸡”。若苏能夺回新北,等于宣告国民党加速走向泡沫化。而在国民党这边,由于台北市长参选人太弱,此次“母鸡”的角色自然落在了民调亮眼的侯友宜身上。

三是桃园市的郑文灿连任优势较大。民进党籍的郑文灿上任桃园市长后,市政绩效颇佳,蓝绿通吃,广受赞誉。郑文灿曾任“新潮流系”总召,在赖清德和陈菊纷纷“北上”后,郑文灿分量加重,实力雄厚的“新潮流系”此次必定倾注更大能量襄助郑文灿。台《天下杂志》2017年民调显示,郑文灿施政满意度高居“六都”之首。“新台湾国策智库”日前民调也显示,市民对郑的满意度高达75.9%。而在国民党方面,“头号选手”吴志扬怯战不仅延后了蓝军的提名进程,最終推出的“立委”陈学圣在各方面都难以与郑文灿抗衡。

四是台中市的林佳龙仍具胜算。民进党籍的林佳龙在台中的经营并不弱,民调普遍显示,林的满意度在上升之中。林具有行政资源上的优势,在跨区整合上,也具有一定人脉。此外,林选举团队也提早定位,更有消息传出,其“固桩”的动作已深入到里长层级。国民党虽然极力用空气污染、交通等议题打林,但林也用“全台第二大城市和中部区域治理主导者”、低负债和台中世界花博会等“政绩牌”进行化解,再加上蔡当局迅速出手力挺,重启核二厂二号机以降低台中火电燃煤量,并通过“前瞻建设”划拨台中轨道经费“大饼”等措施,使得林佳龙在台中仍具有相当的实力。而在国民党方面,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卢秀燕在初选中仅以微弱优势出线,她不仅需要弥补党内初选裂痕,还需处理台中地方派系分化问题,且在旧台中县区她的实力太弱,除非选前出现如更大规模空气污染等不利于林佳龙选情的因素,否则国民党较难在台中翻盘。

五是南部地区“绿强蓝弱”的格局难以打破。民进党在台南市、高雄市实力超强,国民党实力薄弱,缺乏具战斗力的候选人,预计在此次选举中无法打破绿营垄断南台湾政治生态的格局,但如果国民党能在选票上实现与民进党的差距明显缩小,也是一种胜利。此外,高雄选情成为关乎绿营基本盘是否稳固的重要指标。目前高雄面临经济发展缓慢、巨额债务、年轻人出走等问题,在“六都”中整体竞争力排名从之前的第二沦为倒数第二,去年又爆出“庆富弊案”,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民进党的选情。民进党在绿营最大的基本盘高雄市的得票数是否出现大幅下降,将被视为绿营基本盘是否松动的“晴雨表”。

绿营在四个县市选情生变

除“六都”外,在剩下的16个县市中,泛蓝执政的新竹县、苗栗县、南投县、连江县、花莲县、金门县等六个县市选情相对稳定,台东县可能有一定变数。民进党则因中央执政连累和地方执政不佳,在嘉义市、宜兰县、澎湖县、彰化县等四个县市选情生变,势必将引起蓝绿阵营的激烈争夺。

一是嘉义市。民进党现任市长涂醒哲的执政业绩很差,县市首长满意度连续两年倒数第一,也是唯一一位负评大于正评的县市首长。在此次选举中,民进党换将未成,涂醒哲寻求连任。而蓝营在嘉义市则面临分裂问题,由于前市长黄敏惠出线后,现任议长萧淑丽宣布脱党参选,让国民党伤透脑筋。不过舆论评估,只要蓝营操作“弃保效应”,夺取嘉义的希望还是很大。

二是宜兰县。宜兰县传统上一直是泛绿支持者较多,但由于今年2月,县长林聪贤转任“农委会主委”后,副县长吴泽成获派代理县长,而由于吴11月要接任“政务委员”,代理县长又落在了台“中油”前董事长陈金德头上。宜兰一年三换县长,被媒体强烈抨击。目前,民进党提名的陈欧珀不仅面临初选纷争,且形象较差;而国民党提名的罗东镇长林姿妙政绩卓著、扎根基层并广受赞誉,民调领先陈欧珀十个百分点以上,有望在宜兰县长选举中胜出。

三是澎湖县。澎湖县为蓝绿势均力敌之地,泛蓝支持者小幅领先泛绿。现任县长、民进党籍的陈光复由于执政后没有好好凝聚民心,满意度与施政分数双双受挫,星级从2016年4星跌至2017年3.5星,施政满意度排名也有所下挫。此外,澎湖县因“军公教”比例高达四成多,受蔡当局“年金改革”影响很深,加上陈执政不佳,国民党有可能夺回。

四是彰化县。现任县长、民进党籍的魏明谷在彰化县执政不顺,先是传出与新系关系恶化,接着又受到外界对魏夫人“后宫干政”的批评,县市长满意度调查排名倒数第四,此外他还面临党内整合问题。在国民党方面,出线的“立委”王惠美与魏明谷相比,民调在彰化北部略为领先。最近国民党针对中台湾空气污染、“绿电”发展成效不佳等猛攻魏明谷,加上蔡当局执政不力,民怨四起,2018年的彰化争夺战必将火花四溅。

今年的“九合一”选举,对于国民党而言,将是检验其是否重整旗鼓的契机。在蔡当局支持度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国民党如果未能取得较大胜利,只是小胜或是与民进党打了平手,实质上依然是输;对于民进党而言,如果稳住了当前的执政县市,实质上也算是赢。此外,选举除是对蔡英文的一场“期中考”,还是检验其能否在2020年获得民进党提名的重要指标。如果民进党在这次选举中遭遇挫折,按照之前的惯例,蔡英文势必要辞去党主席一职,继而沦为“跛脚鸭”,遭到原本就对其不满的绿营内部更多的挑战。届时,四面楚歌的蔡英文会否继续向深绿势力靠拢,甚至走上极端路线,值得我们密切观察。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蓝绿新北市县市
影响活力分布特征的城市蓝绿空间耦合关键因素
——基于上海市长宁区130个样本的研究
利用SWAT模型分析乌江流域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
蓝绿橙渐变色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民生新闻报道与县市报读者的接受度
县市报加强草根典型报道浅议
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