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克兰退出独联体的得与失

2018-05-22张弘

世界知识 2018年9期
关键词:罗申科成员国外交

张弘

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4月12日宣布,乌克兰将正式退出独立国家联合体(以下称“独联体”),并将关闭乌克兰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代表处。乌克兰为独联体创始国,但乌议会未批准《独联体宪章》。2014年3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乌克兰启动退出独联体进程,并不再担任独联体2014年轮值主席。选择正式退出该组织不仅对乌克兰本身与俄罗斯造成影响,也会给乌克兰与部分独联体成员国的合作形成制约。

2018年4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右一)在第十一届基辅安全论坛上宣布,乌克兰将正式退出独联体。

乌克兰为何要退出独联体

首先,退出独联体是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外交新姿态。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于1991年12月签署的《别洛韦日协定》明确规定,独联体各成员国尊重苏联时期划分的领土边界。但是,俄罗斯经常利用成员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使得部分成员国逐渐失去了对独联体组织的信心。对于乌克兰而言,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是独联体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意味着原苏联国家签署的《别洛韦日协定》失去了重要的存在价值。原苏联国家间领土边界不再受该协定的保护和约束,而是取决于成员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特别是当乌克兰遭遇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之时,俄罗斯的立场成为改变现状的决定因素。

其次,退出独联体是乌克兰反击俄罗斯贸易战的手段。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不顾传统的经济联系,祭出贸易战的大棒,不仅限制乌克兰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还对乌克兰产品进入其他独联体国家进行限制。尽管存在着《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议》,但俄罗斯在2015年12月单方面决定从2016年起终止与乌克兰的自贸协定。而其他独联体国家也在俄罗斯的压力之下,对乌克兰产品采取了非关税壁垒政策。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的压力之下,对来自乌克兰的农产品采取了限制性的条款。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即便是存在着《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议》,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贸易战使得双方贸易遭遇断崖式下降,双方贸易额2014年下降28.8%,2015年下降80%,2016年下降27.4%。为了反击俄罗斯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乌克兰也采取了限制进口俄罗斯商品的措施,特别是加快实施了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政策。对俄贸易在乌克兰外贸中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峰值约42%下降到2017年的只有8.8%。对于乌克兰而言,在独联体组织内部享受的贸易优惠已经基本上名存实亡。

波罗申科政府的一次外交宣誓

乌克兰正式退出独联体还是有一些积极意义的。

首先,退出独联体是波罗申科政府的一次外交宣誓。乌克兰退出独联体在外交上是一个积极的姿态,表明波罗申科政府与旧体系的告别和坚决进行与欧洲一体化的决心。苏联虽然已经解体20余年,但是原苏联地区国家在外交上仍然深受俄罗斯的影响,特别是普京执政以来实施强势的地区一体化政策,牵制了多数成员国。一些倾向于实施与欧洲一体化的原苏联国家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在安全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从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冲突,到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争端,以及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危机。俄罗斯“并入”克里米亚之后,退出独联体也就成为基辅新政府在外交上与俄罗斯决裂的标志之一。

亲西方的独联体国家选择退出独联体在外交上意味着与俄罗斯彻底解除联盟关系。乌克兰新政府上台伊始,就迅速通过了与欧盟签署的联系国协定,确立了与欧盟的一体化关系。其实,很多独联体国家在政治上認同西欧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有亲近感,但地理位置上的远水不解近渴,以及在安全上的诸多顾忌,使这些国家一定程度上在外交上对待西方国家和欧洲一体化采取了超然的态度。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基辅新政府迫切需要从行动上靠近西方,在处理顿巴斯地区冲突上不得不完全依赖于欧盟和美国,将加入北约和欧盟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

其次,退出独联体对于原苏联地区的政治进程来说或许是一个转折。独联体作为原苏联国家分手的工具,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独联体成立之初的目的是使原苏联国家和平地向独立国家过渡,平稳地解决成员国在经济分家和安全合作方面的分歧与矛盾。成员国独立20余年后的今天,该组织在完成最初的分手使命后,一直未能找到新的定位。成员国已经深度地融入国家政治体系,经济上实现了重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外交上也实现了多元化,因此相互之间既不愿意进行一体化,也找不出其他共识。目前,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发展得并不顺利。从经济上看,联盟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效应,反而把已经入盟的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拖入了俄罗斯与西方相互制裁的“泥潭”,不断爆发的贸易战和地缘政治危机让俄罗斯的经济失去了增长活力。而在乌克兰看来,独联体既未发挥反危机的经济效能,在外交上也难以达成共识,在安全领域也失去了独立的立场,因此该组织的地区作用基本上丧失殆尽,退出该组织也就水到渠成。

乌克兰退出独联体的损失

乌克兰退出独联体不只有政治收益,同时还不可避免地遭受着一定的经济损失。

首先,在商品出口领域成本增加已成必然。按照《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议》,除敏感商品外,各成员国对其他成员国的进口商品和向其他成员国出口的商品免征关税,并取消数量限制。在乌克兰退出独联体后,其商品将面临着进出口关税的增加。4月13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在圣彼得堡出席独联体议会间的大会上表示,乌克兰退出独联体有悖其国家经济利益,是不明智之举。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他独联体国家也是乌克兰重要的出口市场,占其出口市场的比重约8%。其中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份额较大。由于哈、白两国已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其对外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受到《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的约束,特别是受俄罗斯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正式退出独联体之后,乌克兰在短期内很难恢复之前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零关税政策。

其次,退出独联体组织带来的大量法律问题。根据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的表态,乌克兰希望退出独联体,但是仍然会有选择地保留与独联体国家的多边协议。因为,独联体不仅是一个地区组织,还涵盖着大量的地区合作协议,退出该组织后,乌克兰将不得不全面修订与独联体国家的双边关系文件。例如,独联体内部有一个管理铁路运输的正式组织,乌克兰退出独联体后脱离了独联体铁路运输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机制,这意味着乌克兰铁路系统将无法进入独联体成员国市场。此外,还有1993年签署的《独联体国家法律援助与民事、家庭和刑事案件法律关系公约》,该公约是独联体成员国各类法院案件中保护个人利益的必要手段。乌克兰与独联体成员国有着传统而密切的关系,如果完全放弃独联体的各种条约短期内将给乌克兰社会带来一定的混乱。

乌克兰正式退出独联体标志着其“去苏联化”进程的关键节点,意味着乌克兰从地理上的欧洲国家迈向政治上、外交上和经济上的欧洲国家。乌克兰选择性地保留独联体协议的立场目前看是一厢情愿,不知俄罗斯是否愿意接受一个非常的乌克兰,普京的立场将决定乌克兰在退出独联体付出的代价。乌克兰也不会完全割裂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即便退出独联体,双方的经济联系仍然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上,特别是在能源和食品领域。政治家都有政治任期,但是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源远流长、难以割断,也许再过两年乌克兰与俄罗斯还会重续兄弟情谊。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罗申科成员国外交
波罗申科抢发新年致辞为报仇?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波罗申科有5本护照?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成为欧佩克成员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