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2018-05-22孙红燕梁志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异位症异位血瘀

孙红燕,梁志超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包块等,其中70%~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40%~50%的患者合并不孕,17%~44%的患者合并盆腔包块[1-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上颇为多见,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0%以上,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患者多为30~40岁妇女[3]。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有显著优势,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014年8月—2015年7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患者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就诊于本院妇科门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患者80例,年龄18~50岁。中医诊断均符合《中医妇科学》[4]中有关诊断标准,以“血瘀”为主要证型,可夹有肝郁、痰湿、肾虚、气虚。西医诊断参考201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5];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未服用孕三烯酮或GnRHa、曼月乐治疗者。排除不足18岁及已绝经者;对本研究采用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存在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年龄28~43(31.6±4.5)岁;病程2~7(3.7±1.2)年;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16例,肾虚血瘀型4例,痰湿瘀结型4例,气虚血瘀型16例。对照组40例,年龄26~47(33.2±5.1)岁;病程2~8(3.5±1.3)年;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14例,肾虚血瘀型6例,痰湿瘀结型5例,气虚血瘀型15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术后常规给予达菲林3.75 mg于月经来潮第1—3天皮下注射,每28 d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

1.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治疗。①汤药治疗:基础方为当归15 g、川芎10 g、小茴香10 g、炮姜10 g、五灵脂10 g、白芍12 g、熟地15 g、桃仁10 g、红花10 g、肉桂6 g、土元10 g,气滞血瘀型加没药10 g、香附10 g,肾虚血瘀型加枸杞子15 g、山萸肉15 g、菟丝子30 g,痰湿瘀结型加香附10 g、苍术12 g、陈皮10 g、茯苓12 g、半夏15 g,气虚血瘀型加黄芪30 g、白术15 g。上述药物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服,经后3 d开始服,经期停用,每日1剂。②针灸及推拿:针灸八髎穴、推拿任脉及督脉,每周3次,每次50 min。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后行VAS疼痛评分(得分越低疼痛越轻)、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6];②均于月经干净后清晨空腹下采集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糖类抗原(CA125)水平,所有操作均按照相关仪器和试剂说明书执行;③分别随访12个月、24个月,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囊肿复发及妊娠情况。

2 结 果

2.1VAS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CA125水平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见表1。

2.2不同时间复发率比较 随访12个月,治疗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CA125水平比较

2.3妊娠结局 随访24个月,治疗组宫内妊娠率、总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3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病灶种植、转移、侵犯等恶性肿瘤特性,影响患病女性的生理、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病在适龄婚育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复发率极高,甚至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再次发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7]。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学进展是内膜会产生周期性的出血性反应与邻近组织的纤维化改变,病情的发展近似于癌症的浸润作用、破坏作用,以及发生病灶的转移与复发,治疗难度较高,病程较长甚至为终生性的病症,属于一种特殊的慢性病[8]。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布范围甚广,以卵巢受累最为常见。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组织中有周期性的出血,使卵巢增大而形成囊肿,即通常所称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0%以上卵巢内膜异位囊肿为双侧,囊壁较厚,包膜呈灰蓝或灰白色,常与周围的阔韧带后叶、子宫壁、乙状结肠、直肠、盆底腹膜等组织紧密粘连[9]。若每次月经来潮时囊内均有较多出血,则整个囊肿可于数月内迅速增大,乃至经前或经期囊肿破裂而引起急腹症[10]。

表2 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复发情况比较 例(%)

表3 2组治疗后24个月内妊娠结局比较 例(%)

当前临床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难点在于缓解盆腔疼痛,预防复发,提高妊娠率。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多是采用外科手术+术后药物保守治疗,手术对机体具有较高的创伤性,而术后药物保守治疗上多采取口服避孕药、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如孕三烯酮、GnRHa等治疗,但口服避孕药有增加血栓风险,孕三烯酮具有肝损害、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GnRHa则具有低雌激素血症所致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均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毒副作用小的中医综合治疗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学“痛经”“癥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认为该病的主要机制为瘀血阻滞冲任、胞宫[12]。各种原因如肾虚、寒凝、气滞、气虚、热灼等因素均可导致肝肾脾等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女性出现瘀血内阻胞宫、冲任、胞脉胞络,胞宫、胞脉、胞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则可出现痛经[13];瘀血聚于下焦,瘀久积聚,渐生包块,则可出现巧克力囊肿包块;瘀血日久,血运不畅,血不归经,而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月经失调症状;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又可加重气血阻滞,胞宫、胞脉失养,而致精卵不能结合导致不孕等[14]。基于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应该以行气、化痰、活血、除瘀等为主。本研究治疗组患者采用的中药处方以本省名老中医田淑霄的处方进行加减,方中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小茴香、炮姜、肉桂温经散寒,五灵脂、土元祛瘀止痛,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兼证不同分别加用祛痰、益气、补肾、行气等药物,以达到祛瘀与其他各种治法相结合、标本兼顾的治疗目的。此外,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按照患者的症状,相应给予艾灸、按摩等一系列的中医外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证实,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和CA125水平均明显降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随访12个月,治疗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24个月,治疗组宫内妊娠率、总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综合疗法相比单纯西药治疗在缓解盆腔疼痛、降低囊肿复发率、提高妊娠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短期内改善差异不明显,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明显获益,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琦,马平川,林婉君,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细胞中miRNA-150的表达及其对CXCR4的影响[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6):425-429

[2] 才汗,朱信信,李战飞,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4):279-281

[3] 杨瑶,张平,刘红. 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3):2116-2117

[4] 谈勇. 中医妇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1-446

[5] 郎景和,冷金花.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3):161-168

[6] 张明园,何燕玲. 现代精神医学丛书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41-343

[7] 张晓兰. 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102-103

[8] Leone Roberti Maggiore U,Ferrero S,Mangili G,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n endometriosis during pregnancy:diagnosis,misdiagnosis,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J]. Hum Reprod Update,2016,22(1):70-103

[9] 李芳,甘晓卫,曹云桂,等.腹腔镜卵巢子宫

内膜异位囊肿剥除联合CO2激光消融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6):518-521

[10] 徐波. 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8):845-847

[11] 马晓燕,郭英.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联合GnRH-a类药物副反应的中西医治疗[J]. 新疆中医药,2016,34(1):112-115

[12] 赵玉芹.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13] 魏郁清,孙萃,周亚红,等.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经的优势及思路[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325-327

[14] 冯燕,张婕.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孕育功能疗效因素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3):605-608

猜你喜欢

异位症异位血瘀
话说血瘀证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