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36个国定贫困县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及提升措施
2018-05-22段艳芳
段艳芳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030024,太原)
山西水资源极度短缺,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00年以来投入建设资金111亿元,通过农村饮水解困、提高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和提高自来水普及率等阶段的努力建设,目前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3万处,全省农村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按工程所在区户籍人口数量投资,平川村庄人口集中、密度大,单村补助资金多,供水工程建设的设施相对完善;山区村庄人口少、居住分散,管网铺设困难,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同时受采煤、地下水资源破坏、废水排放、化肥农药用量不断加大导致的面源污染等因素影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尚不平衡,部分地区出现反复,尤其位于太行山和吕梁山的山西省36个国定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相对滞后,饮水不安全、不健康、不稳定等问题突出。通过对36个国定贫困县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36个国定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情况
山西省36个国定贫困县含乡(镇)415个、行政村9458个、自然村15688个、总人口674.90万、农业人口600.57万。拥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387处,总供水人口599.93万。供水水源主要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工程主要包括集中供水工程、联村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分散供水工程等类型。
饮水工程按规模分:日供水能力1000m3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有22处,大于200m3小于1000m3的142处,大于20m3小于200m3的4048处,小于20m3的5734处;分散供水工程1441处。按供水水源分: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供水工程3609处,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供水工程6989处,旱井集雨工程789 处(详见表 1)。
本次调查范围覆盖36个国定贫困县的392个乡镇、13894个自然村、578.80万人,其中含贫困人口130.14万人,共有10333处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盖1052个村庄,涉及人口63.37万人,占10.95%;联村供水工程覆盖2807个村庄,涉及人口89.70万人,占15.50%,单村供水工程覆盖8098个村庄,涉及人口401.05万人,占69.28%;分散供水工程覆盖1937个村庄,涉及人口24.69万人,占4.27%。已实现供水入户的有454.83万人,占78.58%;靠集中供水点供水的有102.18万人,占17.65%;靠小泉小水、单户水井分散工程供水的有12.01万人,占到2.08%;靠旱井集雨分散工程供水的有9.78万人,占1.69%。
工程规模及水源类型(W为日供水能力,m3/d) 工程数量(处) 设计供水规模(m3/d) 受益人口(万) 供水入户人口(万)合计 11387 371939.06 599.93 467.91 W>1000m3/d工程 地表水 6 21442 12.57 11.13地下水 16 50330.87 37.01 33.54 200m3/d<W≤1000m3/d工程 地表水 21 7536.98 10.63 10.53地下水 121 46531 70.66 67.59 20m3/d<W≤200m3/d工程 地表水 889 41448.65 57.84 48.24地下水 3159 204649.56 271.73 228.40 20m3/d以下集中供水工程 地表水 2377 / 40.29 26.47地下水 3357 / 74.50 40.15 20人以下分散供水工程井水 336 / 4.90 0.47泉水 316 / 8.26 0.00旱井集雨 789 / 11.53 1.39
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多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36个县每个村庄都建有饮水工程,工程覆盖率100%。集中供水人口和使用自来水入户人口比例分别达到96%和78%,分散供水人口比例仅占4%,基本解决了36个贫困县的农村供水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饮用水水质不达标
根据《36个国定贫困县饮水安全情况调查评估报告》显示,通过对9924份水样的19项指标进行检测,超标比例较大的分别是总大肠菌、氟化物、总硬度、细菌总数、硫酸盐、硝酸盐氮、pH、溶解性总固体。造成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部分县存在水质本源性超标和水质受到污染。水质本源性超标主要有氟化物和砷2项,按照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规定,氟化物含量不超过1.0mg/L,对于水源选择和处理条件受到经济、地理等因素限制的情况,氟化物含量不超过1.5mg/L,个别村庄水源氟化物含量最高达3.0mg/L。砷最高饮用限值为0.01mg/L,个别村庄砷超标高达0.03 mg/L。水质受到污染超标项主要有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氮和六价铬4项,我国的饮用水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氮、六价铬含量限值分别为450 mg/L、250mg/L、20mg/L、0.05mg/L,个别自然村饮用水总硬度高达700mg/L,硫酸盐达400mg/L,硝酸盐氮超标高达40mg/L,六价铬达0.15mg/L。此外,本次通过对22.58万人的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均发现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2.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农村供水工程单个工程规模小、点多、分散,管理难度大。本次调查的10333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的13894个受益村中,有1052个村庄属于规模以上供水工程覆盖,由县水利部门直接管理,9382个村庄由集体管理,1762个村采取承包管理,其他形式管理的有1698个。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供水由村集体管理的占到94%。村集体管理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是目前村集体管理饮水工程大多责任不明确,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大多数由村民自管,缺乏基本管理维护经验;其二是对工程建后养护较少,致使工程过早老化,有些工程使用几年就报废,有的工程因无人管理,出现大量管网、井房、水泵等设施损坏现象,导致工程带病运行甚至提前报废,影响了工程效益。
3.维修养护资金和水费收缴不足
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原因。36个贫困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差,部分集中供水工程存在维修养护资金缺乏、水费收缴不足等问题。根据工程维修养护和水费收缴情况统计,目前多数工程处于亏损经营状态,维修养护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补助和村庄集体筹集,水费提取比重很少。一方面地方财政困难,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不足,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乏力,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一些村干部干预较多,人为降低或减免水费,致使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存在一定困难和不足。此外,计量设施缺失也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水费的收缴。
4.对饮水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
有些地方的领导对饮水安全问题认识不足,未切实负起管理和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和卫生条件的相应职责。有的村民饮水安全意识淡薄,对水质问题和水体污染存在麻痹思想,如部分氟化物超标的高氟地区,氟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几倍,但由于氟对人体的损害是一个慢性且长期的过程,肉眼难以识别,高氟水引发的疾病大多在三四十岁以后才有明显表现,所以这一严重的地方病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当地群众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大部分地区农户分散居住,生产和生活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对禽畜粪便的随意处置,严重污染了农村的饮用水水源。同时一些村民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观念意识淡薄,尚未形成良好节水用水习惯。
三、水质改善提升建议
1.实施好供水入户工程
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按照改造、配套、升级、联网总要求,加大对贫困县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力度,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完善农村饮水设施,提高自来水普及率。要继续实施好贫困村庄饮水安全管网入户工程,落实好国家对贫困户饮水安全工程补助政策,以及对贫困户配套的入户管道、水表等建设材料费用,提高贫困山区和村庄的供水工程保障率,解决好取水不方便问题。要对贫困户龙头水水质下降明显、管网漏损严重的供水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和修复,提高入户供水工程保证率。
2.抓好水质处理工程
防止饮用水中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氟、砷超标是解决好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针对氟化物、砷和六价铬超标等本源性问题,要实施好水质处理工程,加强水质提升,合理配置水质处理设备,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更换水源来解决水质问题;对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氮等超标的水源工程,地方水利部门要加强工程管理,结合当地实际系统治理污染源;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的村庄,要通过大力宣传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不喝生水,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3.强化工程建设运行管理
要健全完善以县为单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方式,建立县农村饮水管理服务中心、乡镇水管人员、村专管人员三级管理体系,扎实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管服工作。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和联片供水工程要规范组建供水管理单位,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供水成本;单村供水工程要结合供水工程的经营权剥离,厘清所有权单位和供水管理单位的职责义务,推行委托专业单位管理的模式;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应做好维修养护工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4.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
要建立合理的农村水价形成机制,用好国家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合理核定水价,积极推行落实“基本水价+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办法。要制定水费收缴管理制度,引导强化村民合法用水,倡导农民节约用水,按章交纳水费,杜绝不公平用水现象。要落实好维修养护经费,在加大财政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补助的同时,逐步提高水费在维修养护经费中的比例。 ■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水利厅.36个国定贫困县饮水安全情况调查评估报告[R].2017.
[2]赵印英,孟国霞.山西省农村饮水水质与饮水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杨继富,李斌.我国农村供水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水利,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