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二阴区马铃薯新品种引选试验
2018-05-22李效文邢雅玲
李效文,黄 凯,王 娟,邢雅玲*
(1.定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定西 743000)
马铃薯作为定西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1-2]。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使得马铃薯产业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通渭县西北部华岭、马营、北城等8乡镇地势较高,气候高寒,属典型的二阴山区[3],具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综合优势,其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冷凉,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雨热同期,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但是,由于当地马铃薯种植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为‘陇薯6号’、‘新大坪’、‘陇薯3号’等品种,‘陇薯6号’和‘新大坪’产量低,‘陇薯3号’块茎畸形、空心,易受病菌侵害,不易贮藏,加之重茬连作现象突出,造成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病虫害加剧,严重制约着通渭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及马铃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6]。为增加全县马铃薯品种的多样性,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品质、效益,满足农民及市场对马铃薯新品种的需求,特引进在市场上流通较好的优良品种进行适应性对比试验,观测各品种的生长适应能力,对丰产性进行评价鉴定,旨在筛选出适宜通渭县二阴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为更好地发挥马铃薯在当地的增产潜力及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陇薯10号’、‘庄薯3号’、‘定薯3号’、‘天薯11号’,所有种薯均为一级种薯,由定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以‘陇薯6号’(CK)为对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通渭县马营镇西山村旱梯田地,位于N 104°54'27.2'',E 35°15'34.7'',海拔2 217 m。当地常年降雨量420 mm,有效积温2 580℃,无霜期138 d。土壤有机质为21.36 g/kg,速效氮36.2 mg/kg,速效磷42.5 mg/kg,速效钾127.3 mg/kg,前茬作物为冬小麦,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弱碱性,贮水性能良好,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且均匀。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处理,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全黑膜覆盖双行种植,株距31 cm,行距70 cm,小区面积55 m2(10 m×5.5 m),试验周边设4行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2017年4月20日播种,10月5日收获测产。播前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 000 kg/667m2,尿素(N 46%)5 kg/667m2,过磷酸钙(P2O516%)15 kg/667m2,硫酸钾(K2O 52%)12 kg/667m2,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 22%,P2O512%,K2O 9%)40 kg/667m2。分别于7月6日、7月15日、7月23日喷施甲霜·锰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1.5 观察记载项目
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定期记载各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等生长的关键时期。参照《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7]观测记载农艺性状。在马铃薯盛花期用冠层温度测定仪、叶面积指数仪和SPAD仪分别测定冠层温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
产量测定时,每个小区取第2垄(共计11.0 m2)进行产量及商品薯率测定。大薯(≥250 g),中薯(50~250 g),小薯(<50 g),商品薯率(%)=(大中薯重量/总重量)×100。淀粉含量测定采用水比重法[8]。
试验数据使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汇总,并使用SPSS 19.0对各处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测验(LSR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马铃薯品种生育期
参试马铃薯因品种差异,出苗期在5月25日~6月1日,‘青薯9号’和‘庄薯3号’的出苗期较对照‘陇薯6号’提前7 d,‘陇薯10号’、‘定薯3号’与‘天薯11号’的出苗期基本相近,较对照提前3~4 d。‘天薯11号’与对照现蕾期相同,其余各品种现蕾期基本一致,较对照‘陇薯6号’推迟3~4 d。在开花期,‘陇薯10号’、‘定薯3号’与‘天薯11号’较对照‘陇薯6号’推迟2 d;‘青薯9号’开花最晚,较对照推迟6 d。参试品种生育期在118~129 d,均超过110 d,属中晚熟品种,‘青薯9号’和‘庄薯3号’生育期最长,达129 d(表1)。
2.2 参试马铃薯品种地上部生物学特性
所有参试马铃薯品种的出苗率均高于82%,其中高于对照‘陇薯6号’的品种有‘天薯11号’、‘青薯9号’和‘庄薯3号’,分别高于CK 9.06,6.94和4.41个百分点。在株高方面,‘青薯9号’和‘庄薯3号’植株长势强,株高均在80.0 cm以上,‘定薯3号’长势较弱,株高为62.8 cm,其余3个品种长势中等,株高在70.0 cm左右。茎色方面,‘青薯9号’茎色为紫色,‘陇薯10号’茎色绿紫,其余4个品种茎色均为绿色;‘青薯9号’和‘庄薯3号’叶色绿色,其余各品种叶色均为深绿色。从开花习性看,‘青薯9号’、‘陇薯10号’和‘天薯11号’开花繁茂,其余3个品种花量中等(表2)。
表1 参试马铃薯品种生育期Table 1 Growing stage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
2.3 参试马铃薯品种薯块性状
薯形方面,‘青薯9号’和‘陇薯10号’为椭圆形,‘庄薯3号’和‘定薯3号’为圆形,‘天薯11号’和‘陇薯6号’为扁圆形。在皮色中,‘青薯9号’薯皮为红色,‘定薯3号’薯皮为白色,其余各品种薯皮为黄色或淡黄色。‘陇薯6号’和‘定薯3号’的肉色为白色,其余各品种肉色为黄色或淡黄色。‘青薯9号’和‘庄薯3号’芽眼中等,对照‘陇薯6号’芽眼较浅,‘陇薯10号’、‘定薯3号’和‘天薯11号’芽眼浅。商品薯率方面,‘陇薯10号’商品薯率最高,达到82.11%,‘青薯9号’的商品薯率最低,为68.80%(表3)。
表2 参试马铃薯品种地上部生物学特性Table 2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boveground parts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
表3 参试马铃薯品种薯块性状Table 3 Tuber traits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
2.4 参试马铃薯品种SPAD值、LAI和冠层温度
盛花期各参试马铃薯SPAD值在36.17~46.27,‘定薯3号’和‘陇薯10号’SPAD值较高,均在40.00以上,‘庄薯3号’和‘青薯9号’SPAD值次之,‘陇薯6号’和‘天薯11号’SPAD值最低,分别为36.70和36.17。叶面积指数(LAI)在1.41~2.40,‘青薯9号’和‘庄薯3号’叶面积指数较高,分别为2.40和2.18,‘陇薯10号’叶面积指数最低,为1.41。冠层温度各参试品种在25.8~27.8℃,‘陇薯6号’、‘定薯3号’和‘天薯11号’冠层温度均达27.5℃或略高,‘青薯9号’冠层温度最低为25.8℃(表4)。叶面积指数(LAI)测定值越高,说明该品种在盛花期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田间长势相对茂盛;马铃薯SPAD值是作物光合指标之一,马铃薯盛花期SPAD值较高时,可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累积和马铃薯田间产量的形成,为马铃薯的高产提供良好基础。
表4 参试马铃薯品种SPAD值、LAI和冠层温度Table 4 SPAD value,LAI and canopy temperature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
2.5 参试马铃薯品种产量表现
由表5可以看出,‘陇薯10号’和‘庄薯3号’的单株块茎数分别为6.7和6.2个,‘定薯3号’块茎数较少,‘青薯9号’的单株块茎数最高达8.3个,较对照‘陇薯6号’多3.5个。‘青薯9号’和‘陇薯10号’的单株块茎重较高,分别为661.3和649.4 g,较对照‘陇薯6号’分别高32.9%和30.5%,‘定薯3号’的单株块茎重为616.7 g,但‘定薯3号’的单株块茎数较少,表明‘定薯3号’的单薯重最高。参试各品种块茎的淀粉含量也大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庄薯3号’,为19.64%,‘青薯9号’和‘陇薯10号’的块茎淀粉含量比较高,分别为17.84%和17.31%,对照‘陇薯6号’的块茎淀粉含量最低,为15.53%。在产量方面,‘青薯9号’的产量最高,达到2 636 kg/667m2,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29.1%,‘陇薯10号’和‘定薯3号’的产量较对照‘陇薯6号’分别增产26.8%和20.1%,‘庄薯3号’和‘天薯11号’的增产幅度较小,较对照‘陇薯6号’分别增产8.4%和11.5%。对各处理间平均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马铃薯品种与对照品种‘陇薯6号’产量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但‘青薯9号’和‘陇薯10号’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庄薯3号’和‘天薯11号’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5 参试马铃薯品种产量表现Table 5 Yield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
3 讨 论
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根据马铃薯市场的波动,各地也对马铃薯品种结构作出相应调整[9]。多年来通渭县主要以‘陇薯6号’、‘新大坪’为主栽品种,结构比较单一,种植年限长,抗御病虫害能力弱。为此,加快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引进及选育,积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为各地区马铃薯产业增效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通过在通渭县二阴区开展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在通渭县二阴区及相似生态区正常生长发育成熟,5个马铃薯参试品种生育期在118~129 d,均属中晚熟品种,块茎性状及产量表现良好。‘青薯9号’的薯块红皮黄肉、芽眼少而浅、口感好,淀粉含量较高(17.84%),既可作为鲜薯外销品种种植,又可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种植[10],其产量最高,可达2 636 kg/667m2;‘陇薯10号’产量2 589 kg/667m2,淀粉含量为17.31%,商品薯率为82.11%。因此,建议在通渭县二阴区推广种植这2个品种。适当更新马铃薯种植品种,以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该试验只进行1年1点次,且2017年在马铃薯盛花期遭遇持续干旱高温,难以满足马铃薯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加之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降雨量偏多,马铃薯部分品种贪青徒长,造成马铃薯田间产量及产量构成均低于往年田间产量水平。因此,为了正确评价不同品种的适应性,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及气候特点的影响,应继续开展多年多点试验,各参试品种的性状表现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波,任珂,于晓刚,等.扎兰屯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7,31(4):206-209.
[2]黄凯,何小谦,李德明,等.陇中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7,31(5):272-277.
[3]漆文选.定西地区南部二阴区马铃薯晚疫病暴发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2,16(2):47-50.
[4]周秀梅,李城德.引进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17(5):157-161.
[5]杜梅香.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抗病性和产量田间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6,30(2):75-79.
[6]李秀华,梁瑞萍,高振江,等.包头地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筛选[J].中国马铃薯,2016,30(1):1-5.
[7]刘喜才,张丽娟.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8]黄伟坤,唐英章,黄焕昌.食品检验与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9]董旭生,牛俊义,高玉红,等.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5,29(3):129-132.
[10]高占彪.定西农作物品种志 [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