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宿制高中生社会交往现状调查结果与措施

2018-05-21李秀美

科学与财富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寄宿制高中生

摘 要:寄宿制高中生面对一个相对封闭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被各种问题困扰着:不善于沟通,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时间交往等。为更好地引导寄宿制学生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本文针对我校两个年级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了解到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在社会交往的方面有主观方面的需求,但是在行为上还需要加强引导,因此采取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和辅导。

关键词:寄宿制;高中生;社会交往

人作为一个个体,在社会中都不是完全独立的,与周围的一切发生着联系,或者说能量转换。1943年马斯洛在他的著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的需要层次论,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主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往来,能够获得同伴之间、朋友之间的融洽关系或保持良好的友谊和忠诚度,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爱,给予别人爱;并迫切希望能够被团体或者社会所接纳,融入其中成为一员,得到彼此的相互支持与关爱,这就是一种社交需要。社会交往不仅可以满足高中生的个体安全感、归属感、爱以及尊重等社会情感的需求,而且能引导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方向。社会交往对于青少年情感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至关重要。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寄宿制高中学校,实行全封闭人文管理模式, 4000多名学生80%多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渡过,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在独立生活、社交能力以及关注个人等方面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社会交往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此给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一、调查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级210名学生和2016级210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样本容量的选取是依据学生日常行为量化管理系统中追踪三个学期的学生量化成绩,在两个年级选取三个梯度的学生,分别是各年级量化成绩前70名,中间70名和后70名。研究工具选用山东师范大学李宇青自编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样本397名,样本有效回收率为94.5%。

二、社会交往现状调查问卷研究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约50%的学生出于被动选择了寄宿制学校,但是在自愿选择寄宿制学校的因素中,A类学生的自主性要强于其他学生。在交往范围上,70%—80%的学生认为寄宿制生活使得交往范围扩大了,寄宿制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增加了高中生交往的频率,为人际交往提供有利条件。在情感上,社会交往的重心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依赖父母逐渐转向信赖同伴,尤其是在困难时、受挫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其具有相同兴趣、喜好,态度一致,能为之保守秘密的朋友和同学倾诉烦恼,交流情感。A类B类群体向同学、朋友求助的比例约86%,C类群体向同学朋友求助的高达95%,该类学生更渴望有良好的同伴关系。

寄宿制生活对学习成绩、对交往能力的正面影响方面,A类学生所占比例高于C类学生,不难看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寄宿制学生的社会交往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寄宿制环境中,学生的言行在待定环境下受他人或客观条件的约束,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难免会出现情绪失控,处理问题的言行不当,这将不利于人际交往的良好发展。相反,能够妥善处理矛盾,理解和宽容他人,有度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学生,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持久的人际适应性奠定基础。

调查显示70%多的C类学生不会再选择寄宿制学校,可见这部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交往中不能做到轻松应对,缺乏交往的信心和勇气,缺乏交往的技巧和经验,从而选择逃避、退缩。在交往过程中A类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适应性更高,对寄宿制生活普遍能接纳。

高中生处在青春期,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个性不成熟,表现在缺乏独立与过度依赖,存在开放与封闭、成熟与幼稚的矛盾,人格发育不完善,具有情绪化的特点。高中生处于人际交往发展的关键时期,寄宿制生活使他们的交往重心由父母转向同伴,同伴交往在寄宿生活中日益重要。他们逐步追求同龄人间的平等、尊重及独立的交往,知心朋友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主要的情绪倾诉对象,这意味着互助友爱的同学关系对他们更好的适应学校和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建议与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辅导。

(一)建立校级心理咨询室,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

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放,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对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咨询活动,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咨询记录表来看,针对“同学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咨询人数较多。

(二)开设心理辅导课,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

学校面向便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萌动的青春情”、“驿站传书”、“喜欢与爱情”等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鼓励和帮助学生处理好同伴交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关心爱护同学的身体健康,对情绪情感上出现困惑和问题的同学要进行鼓励和安慰,也可以请信任的师长帮助引导和解决。

(三)通过校园广播,开展人际交往主题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每学期开展两次关于人际交往主题的校园广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广播稿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撰写,心理学教师负责审核、修订稿件,保证稿件的质量,优化宣传的效果。

(四)出版人际交往主题校园报纸

学校围绕人际交往主题,出版校报专刊。通过报纸,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旨在增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五)举办“人际交往,从心开始”主题心理健康周活动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周活动,包括:国旗下演讲、人际交往心理主题班会、人际交往心理主题黑板报评比、趣味心理运动会及“写给好友的一封信”征文等五项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周进一步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途径、多方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寄宿制生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习时间非常充裕,学习环境、氛围比较好,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到位,加之教师能够及时指导,因此寄宿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有光编著:《社会交往心理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蔣克就,高中生人际交往发展特点研究,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3] 李宇青,寄宿制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研究,2006.

作者简介:

李秀美,山东省淄博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寄宿制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