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探析
2018-05-21彭咏梅
彭咏梅
摘 要:做好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工作,对于加强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新时期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的作用入手,探讨了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特点,重点从全寿命管理、全系统管理、全员管理、制度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搞好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特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相关精神,本文就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进行阐述。
一、开展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是提高后勤保障力的重要举措。随着现代战争中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带来的作战理念和战法的创新,一方面对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装备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部队后勤军需物资消耗越来越多,对装备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大,所有这些对部队军需装备管理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是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部队后勤军需装备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现有部队后勤军需装备陈旧落后、配套程度低、需要更新;另一方面,为与当前后勤保障任务相适应,实现部队后勤军需装备与作战装备建设同步发展,又需要研制、购置许多新的军需装备。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发挥现有后勤军需装备的技术效能,减少维修费用。
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是后勤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的改造和革新,可以使部队后勤军需装备更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而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的改造和革新,是以后勤引进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为前提条件的。
二、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特点
一是系统性。部队后勤军需装备从研制到淘汰报废,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是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统一的跟踪管理。因此,在实施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二是科學性。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是实现“科技兴管”的实践保证。当前信息技术大量渗入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工作之中,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科学知识,研究科学的信息管理方法。以往的一些传统管理方法也将会被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所取代。
三是技术性。由于高新技术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广泛应用于部队后勤军需装备,在对部队后勤军需装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掌握和了解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这样才能对部队后勤军需装备实施正确科学的管理,提高后勤军需装备的高科技含量。
四是通用性。后勤是联接军队和国家经济部门的桥梁,这一特殊地位决定它所使用的后勤军需装备与民用装备有许多必然的联系,与之相应的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的研制、生产、采购、维修,可以实施社会化保障与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积极进行军需后勤装备的革新和改造。
三、提升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是增强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的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军需装备管理体系。首先,各后勤机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的首要任务上来,严格履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管理条例》《后勤装备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做到军需装备使用有要求,军需装备维修有依据,军需装备检查有标准,军需装备管理有方法。同时,依据整体规章制度的运行还要辅助相应的配套规章制度。如日常管理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对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保管、岗位责任、常规检查、安全保密、退役报废等方面的制度。
二是完善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的人才建设,提高全员管理的力度。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的人才建设不仅强调的是对军需装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重视,更强调了全员管理,全民负责的整体工作氛围。军需装备是广大军需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时时刻刻都要对军需装备实施监管和使用。但是光靠军需装备管理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个机关和组织或多或少得对军需装备涉及或接触,与军需装备产生一定的关系和责任。
三是强化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维修与保护,加深全系统管理作用。部队后勤军需装备的使用寿命是衡量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重要指标,延长军需装备的使用寿命,促进军需装备的维修与保护是当前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重要职责。从整体分析,每一军需装备的使用都要经历新装备列装、使用、磨损、维修保护、大修直到退役,这是一个系统庞杂的过程,每一次军需装备的维修与检查都会增加军需装备的磨损度,加速军需装备的使用寿命。不断加强维修与保护力度,减少军需装备磨损程度,严格执行使用、检修规范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军需装备寿命,最大限度得发挥使用效能。因此军需装备管理既要从细节出发,也要结合宏观发展,加深全系统管理的应用,将整体军需管理作为一个宏观的系统,制定严密的管理体系,统筹安排经费、器材以及物资之间的配置,提高各部门的协调运作,强化技术力量,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优化军队后勤军需装备项目生成机制,深化军民融合力度。按照社会化保障的要求,充分发挥地方产业发展优势,坚持军民融合、开拓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军队后勤军需装备的项目生成机制。在项目申报阶段发布方向性指南,将项目生成的重点着眼于推动实施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政策上,强调企业主体、目标任务导向,下放“项目决定权、技术路径选择权、经费支配权、成果处置权”。
结束语:总之,部队后期军需装备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军需装备管理人员不断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提高意识,狠抓落实,从细节入手,增强军需装备的维修与保护,延长军需装备的使用寿命;从宏观着手,制定整体军需装备管理布局规划,全面提高军需装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发挥后勤军需装备管理的职能作用,促进军队整体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东,田进.浅析部队后勤集成管理模式选择[J]. 中国科技博览, 201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