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
2018-05-21韩文婷
韩文婷
摘 要: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发展,医药领域的发展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尤其在中药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中,更是取得了不小的创新与突破。就现阶段国家中药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中医科研团队不仅能对中药的应用方式和理念等进行创新与变革,对于中药药性研究与理论知识的探讨等,也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本篇文章就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展开相应的论述,并提出些许观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药性;多维性;中药;理论
中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具有明显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更是受到了很多科研团队和社会人士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逐渐提高中药养生和调理身体的重视。还有很多的患者会通过中药来治疗多年来的病症,缓解痛苦。因此,很多相关科研团队将研究方向逐渐转移到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并在药性多维性角度下,对重要的应用特点、方式、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让中药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一、中药药性多维性特点分析
中药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特点。但是中药的药效不是仅靠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而决定的,而是与中药药性多维性之前的互补关系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中药都是搭配使用。因为有的中药是寒属性,有的中药是热属性。患者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必须要寒热综合才能是药效发挥出最佳效果。如果中药的选择只是一味的注重疗效而不注重与患者身体条件的关系,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病情。
另外,中药的组合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药性。因为有的中药需要通过组合的方式才能发挥真正的药效,而很多独立的中药其本身就有很明显的疗效,但是与其他中药一起使用的时候就会降低疗效,比如人参、麻黄等。所以相关科研团队在分析中药药性多维性特点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中药本身所自带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中药组合后产生的新特点以及药性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同时相关科研团队还要根据中药的属性与患者自身情况将配置好的中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中药的药性、特点,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中药药性多维性与病症多维性统一分析
要想让中药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有效的环节患者的病症。那么在治疗过程中,相关医师还要对中药药性多维性与患者病症多维性之间的统一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使用中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和病症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病症产生的原因、病症的具体位置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在根据综合情况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中药的选择与治疗。而这个过程往往就是初步研究患者病症多维性与中药药性多维性之间关系的过程。
但是中药的选择还要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特定和家族病史有所不同,对于禁忌药物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区别。有的中药在同类病症的患者中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而不同的中药在同类病症患者的身上也会出现相同的效果。这就需要相关科研团队对中药药性多维性与患者病症多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每种药物有各自的特点,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发挥药物的专长,相互配伍以发挥群药的作用。中药配伍在本质上就是依据病机要点根据中药多维药性的而成。充分利用药味的多维性以减少组方中的药物种类,以避免药物性能、功效之间互相牵制,从而降低药效甚至引起副作用。如果正确利用药物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提高药物的效用,甚至发挥新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到“性效关联”“药证相关”的重要性,提出将对药性与效用关系以及药与证相互关联的研究结合起来,并坚持证候与药效关系的宏观研究与机体生物标志物成分系统分析的微观研究相结合。中药药性多维性的理论对临床准确地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药性的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药药性多维性与功效分析
中药的药性和功效既互相联系又有差异,药性是功效的基础,药性各要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藥的功效,是功效的内在依据。中药的性能与功效在很大程度上相关联[1],如苦寒之黄连、苍术能清热燥湿;味酸之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可治疗虚汗、泄泻余经;辛润值肉桂、附子可开发腠理,易通阳气,津液通行,润泽肾之燥;苦味之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 ;性辛之麻黄、半夏可散表邪、散内结,甘咸温润之沙参、白术能温肾填精等。
药性与功效有紧密的关联有时又无关系。一方面,药性是药味功效的基础;另一方面,两者又无直接联系。对部分药物,有时候其药性只与其众多功效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作用存在着对应关系。如麻黄味辛苦性温,辛温则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平喘咳与其苦降之性有一定关系,利尿则与其性味几无关联。还有部分药物,特别是具有某种特殊功效的药物,如驱虫、麻醉药物,表现出的药性与功效没有关系,如南瓜子药性甘平,却具有杀虫作用。榧子味甘,性平,具有杀虫、消积、润燥的功能;以上药物表现出的功效与药性均无功效。功效与药性这种复杂的关系表现出“效性相同”、“效同性异”和“性同效异”等特点,如天冬和白术均有甘苦之味,有养阴润燥之功,天冬,天冬主归肺、肾两经,能清热养阴、润肺止咳、滋肾降火,白术主脾、肾两经,能补气健脾、燥湿固表。附子和肉桂,同属辛热之品,味甘而归脾、肾、心经,但附子走而不守,能逐寒回阳救逆;肉桂守而不走,侧重于温肾助阳。
中药药性的多维性和效-性的复杂关系使得几乎没有能在性能和功效上完全相同的两味中药。因此,在掌握药物共性的基础上,认识中药的个性则尤为重要。中药的多维性、及其交互作用构成中药的整体功效与药内药性、功效及其配伍合成方剂的整体功效有很大关系。如黄连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解毒医疮等功效,肉桂性甘大热,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等功效,两者对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均无兴奋或抑制作用,但相伍为方,却能交通心肾与顷刻,主治心肾不交往失眠。
四、结束语
如今,很多中药科研团队对相关药品的药性理论研究都能得出有利于提升中药使用价值的结论和理念等。对于药性的多维性思考,相关科研团队也能根据时代发展以及中药所展现的特性等进行相应的研究,从而为日后中药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一些不常见的中药在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药性理论和特点等,会对相关研究共组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尤其是一些稀有的中药,在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难点问题。所以要想进一步提高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水平,那么相关科研团队不仅要对基础、常见的中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还要在药性多维性的角度下,对稀有的中药进行科学合理的探讨,从而为中药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强, 孟欣桐, 苗明三. 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研究[J]. 中医学报, 2017, 32(2):237-241.
[2]孙彦斌.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J]. 大陆桥视野, 2017(16).
[3]王建, 曾南, 夏厚林,等.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新思路[J]. 中医杂志, 2013, 54(2):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