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变迁
2018-05-21燕子
燕子
随着春节假期临近,我们全家的出行计划也正式排上日程,今年春节我们一家打算去海南度假过年,逃离寒风刺骨的北方,到艳阳高照的海岛过个暖意融融的春节。这几年,旅行过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北方人追求南方温暖舒适的宜人氣候,南方人钟意北方雪花飞舞的年节氛围,利用这一年中少有的长假,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去陌生的城市寻找新鲜感,只要有家人在身边,在哪不是过年呢?
近年来,传统春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城市里的很多家庭已经不再张贴春联、年轻一代不再观看春晚守岁、燃放鞭炮正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等等。对于这些变化,很多人尤其是长辈们会有些无所适从,或感慨年味变淡,或吐槽传统流失,往往还伴着“我们小时候”的回忆加以比较。何止是春节前后,任何一个传统节日如中秋、端午、清明……都免不了听到类似的感慨,那么真的是这些传统节日变味了吗?
其实,任何风俗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过年贴春联最早源于宋代,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有一年除夕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由此推动了春联的普及流行,而在宋代以前甚至还没有对联这样一种文学形式。鞭炮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至少在火药被发明出来之前过年是不放鞭炮的,想来那时候如果有鞭炮突然在家门前炸响,也必会有人认为这是对“年”或“神”的不敬并加以制止吧。而很多新年俗的形成也有其传统背景,比如春晚,之所以历经三十多年还能被大家喜爱,和自古守岁的习俗不无关系,守岁讲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而春晚的播出时间又正好契合守岁的时间,其欢乐祥和的主题也很符合国人对年的感觉。
微信拜年、刷片守岁、旅行过年……这些春节新变化折射出的正是时代的变迁,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过年方式对于年轻的90后和00后来说可能过于陈旧和繁复,通过便捷的互联网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春节期间的各种需求,所以他们更愿意将难得的假期时光花在休闲和旅游上来放松身心。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转变,过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随之改变。然而不管形式和内容如何花样翻新,千百年来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核心都不会改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其中的“宗”就是最根本、最能直击内心深处的东西,那就是“团圆”二字。只要到了年底,无论人们身在何方,都会朝着家的方向奔走,只为了那一桌全家人齐聚、和谐美满的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