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
2018-05-21黄卫国李江华
黄卫国 李江华
摘 要: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致力于打造工业4.0,而印度则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意图打造全新的印度制造。意味着全球制造业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亟待积极探索,进行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关键词:工业4.0;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强国
一、引言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以美国、德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纷纷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的作用,不断地推行发展制造的新计划,纷纷推行新的工业化战略。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将工业发展的成果与智能结合在一起,使工业发展到新高度,制造业发展到了新高度。中國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内部以及国际竞争压力。尤其是制造业中的传统工业,亟需进行产业结构探索,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在智能生产的基础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意义
从2011年宏观调控、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开始,中国制造业的环境在不断恶化,企业发展江河日下,一直所倡导的企业家精神也在不断的变质、压缩。比如浙江温州,一直以实体经济为主。然而,近年来大量的民间资本深圳包括一些知名的百年老品牌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逃离制造业。一些传统产业也面临抉择的时候纷纷抛弃主业,也加入资本运作。一些还在坚持的企业步履维艰。传统制造业空心化明显,亟待寻求出路。因此,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路径探索对于中国制造业甚至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传统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1、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 行业运行困难
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从2004年开始,中国传统制造业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并且产能过剩的问题涵盖了全国22个制造业中的17个行业。同时,近年新增加了一些产能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在17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中,除了铜和铝,其他产能过剩行业都是纯出口,中国出口数量之庞大,势必会影响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产生贸易摩擦。传统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制造业,该问题已经从中低端向部分高端行业转移。部分地方将许多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而忽略需求直接导致行业发展前景堪忧。
2、缺乏核心技术 发展滞后
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缺乏核心技术会直接导致传统制造业发展滞后、竞争力弱。然而,我国传统制造工业现阶段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发展滞后。科技成果无法及时转化到应用方面。大部分中高端产品不能自给自足,依赖进口。比如我国每年生产两千万亿台汽车,但是车子的天窗、车身设计、内外饰都是依赖进口或者进口技术,现有的国内生产并不能满足要求。不能把握生产流程最关键的要素,直接导致生产力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够,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四、探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1、政府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做好顶层设计
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更多的是政府的战略规划的原因以及制度顶层设计的原因。政府要合理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同时重视政策支持、战略导向的作用。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不断进行转型升级。分析新经济形态下我国的经济特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做好战略规划的同时,将绿色和转型相结合,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和传统产业中产能过剩、库存高。对外依存度大等等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型升级。
2、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以及个性化
德国4.0工业强调的是生产要素的灵活运用。在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冲击下,生产要素的成本日益凸显。同时,新经济常态下,智能、服务的作用更加凸显,要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应付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冲击。必须加快培育新技术,结合用户需求,定制制造业产品服务化、人性化。以消费者的需求驱动生产。同时,培育类似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既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推广其应用。又要积极开发与之相对应的新技术、新材料。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新颖产品的追求。
3、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提高创新能力
以产学研为结合点,不断完善科技投入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仍然离不开系统集成的发展。无论怎么样的创新产品都离不来集成系统、无法脱离集成系统。将所有先进的产业技术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创新产业链条、建立生产、企业、大学、用户相结合的产业联盟。不断地提高创新速率。满足用户需求,快速解决实际问题。
五、结语
传统制造业上升空间仍然很大,现已逐渐迈向高科技高层次领域。通过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启示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不断深化的基础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让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化,不断地革新观念,进行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引领行业发展转变。让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
参考文献
[1]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06)
[2]黄毅敏,齐二石.工业工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与路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4)
(作者单位: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