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喜欢看到患者展露笑颜”

2018-05-21许幼飞谭诗赏

当代党员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涛医养护士

许幼飞 谭诗赏

2018年3月16日,赵庆华在结束了重庆市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方案讨论后,又赶赴贵州省铜仁市,为贵州省200多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55岁的赵庆华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我市地方系统首个国际南丁格尔奖章的获得者。今年3月,她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护理工作的先行者

“她是一个爱人如己、视护理事业为生命的人。”这是很多熟悉赵庆华的人对她的评价。

1982年,赵庆华从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毕业,来到重医附一院,成为心内科的一名护士。

从戴上燕尾帽的那天起,赵庆华就告诉自己,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因为再小的细节,也是护理的大事。在心内科病房当护士的十余年间,无论是骄阳似火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她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悉心护理每一个患者。

对赵庆华的护理生涯来说,199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医院收治了一名需要持续化疗的危重病人。因为护理难度极大,不少护士面露难色,都不愿意“接招”。看着在痛苦中煎熬的患者,已有身孕的赵庆华挺身而出,毅然承担起病人的化疗护理工作,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全程守护在病人身边,帮助病人顺利完成化疗。

这一年,赵庆华因为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而流产,甚至落下了终身不孕的后遗症。

“这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我甚至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勇气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回首那段日子,赵庆华流露出诸多感慨,“幸好有恩师、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开导,才让我重新鼓起勇气,回到了护理岗位。”

经历了这次磨难,赵庆华切身感受到病患和家属在面對疾病的时候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助,也更加坚定了她帮助病人减轻痛苦的决心。

“雷锋精神所传达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其实与护士的使命是相契合的。”采访中,谈及雷锋精神与护理工作的关系时,赵庆华如是说。

在赵庆华看来,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代表,理应不忘初心,带头履职尽责。别人不想干的,自己应该干;别人能干的,你应该干得更好。

这些年,每当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赵庆华总是临危不惧,冲在前面。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赵庆华和同事接收了一位“特殊病人”,一个年仅17岁的北川男孩。

男孩患有严重的震后心理创伤,对接受救治十分消极,喂到嘴里的药给吐出来,饭也不吃,面临多器官衰竭的风险。

眼看从地震堆里救出来的小孩再次面临生命危险,赵庆华和同事们特别焦虑。轮到赵庆华照顾孩子的时候,她试着问道:“小涛,你有没有来过重庆?有没有吃过重庆好吃的东西呀?”赵庆华并不奢望孩子有所回应,但她仍旧自说自话,“你看,重庆有很多好吃的。”

“火锅。”

短短两个字,让赵庆华瞪大了双眼。

后来赵庆华得知,小涛在地震中失去了多位亲人,包括他的妈妈。

在孩子出院前,赵庆华带着他去吃了一顿火锅。

“赵阿姨,我的妈妈也是一名护士。我能……叫您一声妈妈吗?”在火锅热气腾腾的烟雾前,小涛略带忐忑地问道。

赵庆华的心像是猛然被撞击了一样,她不禁想到,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够来到世上,现在也该同小涛一般大小了。

她一把将小涛搂入怀中:“孩子,我愿意做你的妈妈。”赵庆华心想,或许她跟这个孩子的相遇是天意,这件事也让她解开了关于孩子的心结。

现在,小涛已经成为一名军人。他对赵庆华说:“赵妈妈,你们守护生命,我们守护你们。”

“我失去了孩子,却听到了最真诚的呼唤,这是一个爱的循环,也是我热爱护理工作的动力所在。”

秉持这样的信念,赵庆华冲锋在非典、地震、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一线,创建了重庆红十字会首支护士志愿者队伍,救治伤病患者上千例。

为此,赵庆华成为患者心中的“提灯女神”,她用温暖的手,把圣洁的光亮洒向冰冷的病房,用真诚的心,让不离不弃的深情润泽患者的心房。

护理学科的引领者

多年一线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让赵庆华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有限,要造福更多患者,还需要提升整个护理团队的能力。

在接手重医附一院护理部的工作后,赵庆华首次提出了“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的“五心”护理理念。

“只要把病治好就行了,搞这些干啥?”

“人手本来就少,这不是给大家增加负担吗?”

面对各种质疑的声音,赵庆华并未气馁,她在梳理护理服务流程的同时,请医院党委召开动员会,积极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演讲比赛、“五心”护理经验交流会、全院护士岗位竞赛等活动,让大家充分了解“五心”护理的内涵和意义。

“重医附一院现在是一个有着近3000名护士的大团队,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和培养,丰富护理服务的内涵,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赵庆华说。

赵庆华并没有止于对“五心”护理理念的研究。2012年,她开始在全院推广“品管圈”,即为解决工作岗位的问题,由性质相关或相近的人自发组成小组,以期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品管圈”及PDCA持续质量改进已经成为重医附一院的工作常态。

赵庆华在实践中还凝炼出“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超越患者期望,源于护士同心、聚于护士同德、乐于护士同感”的护理文化。

在赵庆华的带领下,重医附一院护理部取得了“卫生部全国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专科护理项目资助、全国首批“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5年,赵庆华手捧教材,站上重医附一院远程教学中心的電教讲台,通过影像传输,向来自偏远基层医疗单位的护士们传授临床护理技术、护理理论、护理管理等知识。

2016年,赵庆华当选重庆市护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在护士职业规划、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学科发展等方面继续引领重庆市护理事业不断前行。

医养结合的倡导者

2017年11月1日,身穿洁白护士服的赵庆华同往常一样,来到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看望老人。

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坐落在缙云山脉,远离城市的喧嚣,是全国最早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之一。

跟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赵庆华带来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给老人们分享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感受。

“党的十九大的‘好声音有不少是老年人的福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谈起这些的时候,浅浅的笑意在赵庆华明亮的双眸里绽放。

老人们被赵庆华的情绪所感染,纷纷鼓起掌来。

“我切身感受到了医养结合这种养老模式的好处,不仅治病方便,而且环境还特别让人放松。”79岁的钟必成老人说,“党的十九大报告说要推进医养结合,我真是太高兴了。希望这一好政策早日在更多地方实现,让更多人安享晚年。”

“近年来,我关注到失能老人已占到老年人群的18%。可是,我们很多养老机构往往重养不重医,缺乏科学护理。”赵庆华说,“一个老人连着一个家庭,甚至更多人,解决好老人的养老问题,就能解决一个家庭的后顾之忧,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赵庆华介绍说,在照料老人方面,护理队伍可以做很多事,但老人不像年轻人那么容易释怀,往往会因为某个细节导致情绪波动甚至失控。所以,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多留心观察,帮助更多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安度晚年。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对护理学科的要求和挑战也在不断提高、加剧,赵庆华希望通过家庭、社区和政府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慢病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支持体系,实现病有所治、老有所养。

“不管是南丁格尔奖还是学雷锋标兵,都只是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比起自己获得的荣誉,我更希望看到团队有所成长、患者展露笑颜。”赵庆华说。

猜你喜欢

小涛医养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医养当兴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节约用水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
烟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