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岂可道听途说,历史怎能标“新”立“异”

2018-05-21杨挺

党史文汇 2018年4期
关键词:刘胡兰虚无主义英雄

杨挺

近些年,历史虚无主义对红色资源的戕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尤其是2007年,北大某教授在其博客中撰写了一篇题为《在武力胁迫下,乡亲们颤抖着,铡死了刘胡兰》博文,文章中称,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烈士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残害,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之下。文章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短短两天时间,文章点击量迅速突破20万。在新媒体蓬勃发展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大背景下,究竟如何面对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公然“挑衅”,守住历史的根脉和底线,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由于管制宽松、发帖门槛低、易删帖灭迹等特点,互联网上充斥了很多低级谣言段子、文章,传播影响力却非常巨大,尤其是重复传播会影响、洗脑到占网民大多数的年轻人。微博、微信上一众公知大V和大批营销号格外热衷于造谣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揭密”“真相”的旗号,目的就是博人眼球,攫取粉丝,通过给一些英雄画上另类嘴脸达到自己的企图,“刘胡兰被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事件。伴随着刘胡兰死于乡亲铡刀之下的空穴来风,我们还听到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不够聪明,黄继光奋勇堵枪口阻挡火力毫无意义,雷锋照片都是摆拍等等。肆意抹黑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听到这些尖锐的质疑声音时,不禁令人感到愤怒,但愤怒过后又不得不让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动机使围绕英雄人物的造谣、传谣不断泛滥,甚至聚拢了一批支持这些无稽之谈的人群。细细回顾一次次对英雄人物的抹黑,其基础是由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部分人大力鼓吹历史虚无主义,不惜通过捏造篡改英雄人物的事迹哗众取宠,其目的表面上看是为了吸引大众注意力,实质是为了自身“出位”以谋求更大的潜在利益。

回顾北大某教授撰写的博文,尽管文章删除已久,但其带来的影响远没有随着文章的删除而消失,其对英雄人物的无端抹黑,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细细分析此文产生的始末,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不难看出其在撰写此文时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在文章掀起波澜后,新华社等媒体调查发现,其内容来自于一位记者的采访,但在实际上,当时仅剩的两位亲历者并未接受过相关采访,文章内容来自何处更成为不解之谜。由此看来,一篇公之于众的文章,直接质疑刘胡兰先烈的牺牲过程,与其说是在质疑一些英雄事迹的细节表述可能不够精确,不如说是不负责任的“杜撰”和“抹黑”,作者大学教授的身份更令人在其治学态度上产生怀疑,缺乏知识分子应有社会责任感。对于一名有担当的知识分子而言,应该深深知道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生存轨迹,血脉所依,魂魄所在。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重视自己的历史,尊崇自己的先辈,中华民族尤其懂得传承、借鉴自己的历史遗产。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媒体及互联网上沉渣泛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原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兴起往往都受政治目的驱动。虚无历史是选择性的,它只会虚无中国的历史和先烈,同时伴生的则是近乎肉麻的美化西方历史、价值观和政治模式。虚无中国历史的幕后操盘者显而易见,其目的就是通过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吹,否定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借此瓦解民众对共产党政权的支持,进而制造动荡分裂,掣肘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用文化颠覆的形式“下绊子”“挖陷阱”。

除去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文化颠覆的作祟,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历史的态度也需要我们思考,碎片化的信息传播致使很多人缺乏完整的历史观,乐于接受断章取义的内容。因此便有人投其所好,用“恶搞”的方式,重新“解读”那些我们早已熟悉已久的英雄人物。但这种做法,对于纯洁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情操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反而在社会上吹起不尊重英雄的歪风。历史一次次证明,英雄人物身上凝聚着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這些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帮助人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解放前期,歌剧《刘胡兰》在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哭声常常淹没了演员的声音,时有战士以假为真走上台要击毙演匪军的演员。彭德怀率一野部队举行宜川战役时,看过歌剧的部队英勇战斗,振奋士气,歼灭了大批敌军。充分彰显了榜样催人奋进的力量,激励无数人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事业。然而一旦先烈、英雄被冷落、亵渎或涂黑,我们就将失去继续前行的指针、衡量是非的标准。纵观一次次抹黑英雄人物的事件,一个个长驻人们心中的英雄形象被摧残乃至打碎,一些人在获得短暂刺激后,精神变得愈加空虚,这在一定意义上恰恰是导致社会上一些出现信仰失重、行为失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而在每次事件当中,无论是某些公众人物还是部分新闻媒体,缺乏应有的担当精神,不能为社会发展汇聚更多的“正能量”,不仅做不到面对不当言论义正辞严的驳斥,反而在每次事件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满足围观群众的“猎奇”心理,长此以往形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从某教授质疑刘胡兰事件中便可管中窥豹,我们也不得不再次深思如何在新时期面对英雄先烈。

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大国的崛起,并不仅仅表现于社会的现代化,还需要文化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宽容多元,还需要在多元中塑造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而英雄人物则是这种精神和价值的旗帜,引领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下的中国发生了亘古未有的改变,短短数十年时间可称得沧桑巨变,今天繁荣向上的发展局面来自于我们当下的努力,但更是无数英雄先烈以鲜血和身躯奠定发展的基石,我们必须要心怀感恩,时刻保持尊重英雄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崇先辈的传承,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想要走的更快更远,就要铭记和敬畏英雄。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英雄离我们不遥远,在每次“抹黑”英雄的事件中,我们都不应成为“围观者”,而应是“反对者”,面对哗众取宠、博取眼球的见解,必须要有维护英雄的正义之感,找准自己的定位,亮明自己的态度,让另类“恶搞”和蓄意“解读”丧失滋长的土壤,将英雄的丰碑牢牢树立于每个人的心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着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这是当前必须认真审视的问题,而英雄人物身上凝结着诸多核心价值观的优良品质,追随英雄的步伐审视自己,才能找寻到自己的方向,不断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国家一级作家王树增将军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有出息的民族来调侃自己的先辈。我们这个国土上高楼大厦太多,纪念碑太少。”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赋予了更多人公共空间的话语权,但这不能成为肆意涂抹英雄先烈的“捷径”,而是要通过更加理性的认知,还原和维护英雄人物的本来面目,让发展的精神根基扎牢,为换档提速的经济社会发展补充源源不断的养分,以更加饱满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难看出,党中央对中国宝贵历史文化和先辈理想信念的推崇备至,深刻意识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才能有力量、民族才能有希望。为了捍卫和传承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维护先辈英雄应有的尊严,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涌动,要敢于“宣战”,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其兴风作浪,侮辱先烈,蛊惑群众,危害发展。要持续不断地增加宣传历史虚无主义的成本,压缩它在舆论场的生存空间。对于传统媒体和网站,要求有的放矢,提高其责任意识,在事前、事中针对历史翻案、历史秘闻类的文章、报道进行更为严格审核,事后要依照新闻法规以假新闻进行追溯与惩处,增加媒体放纵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本,让其为谎言付出应有的代价。但压缩其生存空间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当前历史特别是党史的宣传工作上,要适应时代发展,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以扶正推动驱邪。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强化民族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尤其针对近代史、中共党史和先烈英雄事迹多出一些优秀的书籍、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电影和动漫作品,让国人真正了解我们中国在近代遭受列强掠夺的苦难,正确认知以先烈英雄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重新在西方列强面前昂起头。在这里面,历史教科书由于其覆盖面全,以及能够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优化改善。中国各级历史教科书虽然史实较为可靠,但比较刻板、枯燥,应该丰富更多历史细节血肉来让历史教科书更加鲜活、生动、可读性强,从学生抓起培养强大的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根基。在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生存空间、繁荣丰富主旋律作品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制度层面的建设,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并对部分法律内容进行更加详实具体的完善,有规可依,有据可循,锻造好让贩卖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望而生畏的“利刃”。

中国当前正处于跨越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全社会都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时我们更不能容许某些势力助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来破坏我们的事业。在历史和先烈面前,我们必须时刻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时刻心怀敬畏,時刻满怀憧憬,以行动继承丰沛的精神养分,补足动力,砥砺奋进,让“中国梦”照进现实,续写中华民族的绚烂篇章。

猜你喜欢

刘胡兰虚无主义英雄
英雄犬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乐谱:刘胡兰颂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重走英雄路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在刘胡兰像前
虚无主义的症状、成因与马克思论虚无主义的克服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