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访远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远元
2018-05-21采访亢建伟李瑜
采访/亢建伟 李瑜
郑远元,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安康市紫阳县的一个小山村里。14岁因贫辍学,远走他乡投靠亲友,学习了修脚技艺。19岁,求职打工无望,靠修脚地摊淘得人生第一桶金。22岁,经营第一家修脚店。24岁注册成立了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设立郑远元专业修脚房2121家,带领12015户秦巴山区一贫如洗的家庭摆脱贫困。
记者:您的创业之路就是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贫困人口对于改善生存环境的渴望和努力,您都深有体会,能给我们说说吗?
郑远元:我家所在的地方山大沟深、信息闭塞,家里孩子3个,我排行老幺。我小的时候,哥哥在煤窑打工受了伤,家里更是雪上加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4岁时,我决定辍学,立志通过自己打拼,来改变家庭贫困的面貌。我常跟自己员工和其他贫困群众讲我的创业故事,目的就是让他们明白,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命运的志气。
有志气,就有了斗志,这是向贫困挑战的第一步。我投奔了远在四川达州的姨夫,边打工边跟他学了修脚手艺。揣着这门手艺来到汉中,本想找一家足浴店打工糊口,但却屡屡遭拒。没有工作,身上的钱也花完了,逼得我只好在大街上摆起修脚摊。没想到,第一天就挣了120元钱,我终于用手艺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我总结,与贫困斗,光有志气还不行,得有武器。武器就是我们的一技之长。俗话说“家有良田万倾,不如薄技在身”。技能扶贫,才是治本之策。
2005年初,我在地摊上为一位老人治好脚病后,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这么年轻,技术又这么好,摆地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开个店正规干,才能有大的发展”。听了老人的话,我失眠了一个晚上。2005年4月,我的第一家修脚店开业了,虽然只有30多平米,但这是我用3年时间从修脚工到“郑老板”跨出的第一步,这年我22岁。
店里生意很好,我萌生了开分店的念头。想到家乡父老乡亲仍过着面朝大山背朝天的苦日子,我就回到家乡想方设法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因为不了解而对修脚行业的歧视和他们因为穷怕了而对出门致富的疑问,都被我一步一步地打消。于是,先是几个人,后来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这个行业。我很清楚,穷人比任何人都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缺少平台和机会。截至目前,紫阳县在外务工从事修脚行业的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以生我养我的紫阳县高桥镇铁佛村为例,通过发展修脚产业,2016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5万元,累计在当地信用社的存款金额超过亿元,存款100万以上的修脚“小老板”200多户,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记者:“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就业”这一扶贫模式,产生的脱贫成效十分显著,您能结合远元集团讲讲吗?
郑远元:2014年至今,远元集团先后与安康市紫阳县、旬阳县、岚皋县、白河县,以及宝鸡市扶风县、商洛市镇安县等地政府达成合作,开设了9所“郑远元修脚师免费培训学校”。结合企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发培训课程,提供就业平台,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技能扶贫路径。仅紫阳县就培训修脚技师14215名,带动2万人从事修脚服务业,年创经济收入达到6亿元,相当于我的家乡紫阳县2016年财政总收入2.9亿元的两倍。仅2016年一年,远元集团就吸纳就业5458人,帮助1691名在册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进店指导
技能培训
记者:2016年4月,远元集团的济困慈善基金会举办了筹备启动大会和首次救助发放仪式,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未来的规划又是怎样呢?
郑远元:截至2017年8月底,济困慈善基金会已对近200名紫阳乡亲进行救助,对紫阳高桥敬老院、高桥中小学等进行资助,先后投入捐款共计123万元。从2017年7月起,专门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员工每人每月除工资外为其家里父母补贴300元,2018年预计发放1500万、2019年2000万……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以修脚产业为龙头、相关产业为补充,确保加入集团一人,脱贫一户的成效,为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公司成立以来,已经使12015户秦巴山区一贫如洗的家庭摆脱贫困。目前,远元集团正在实施的“三年百亿、千城万店”战略布局,计划在3年内带动10万人次就业,惠及6万家庭近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