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动理论的微信教学平台建构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2018-05-20赵福君张文琪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菜单公众计算机

赵福君 张文琪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开展互动课堂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早在2000年就有教育领域的专家就提出教学要注重课堂的互动,并提出教师可利用及时反馈技术来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1]。由于这种技术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很难在全国普及。以及后面发展起来的无线射频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在课堂上促进师生互动,但是由于价格太高,普及度也很低。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基本上大学生每人都拥有手机,专家们便将目光投向了如何让手机引入课堂教学促进课堂互动。在国外,专家学者们一直寻找更好更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系统来促进课堂互动。随着无线网的发展以及手机的普及,渐渐也将课堂互动系统转变为基于手机端的课堂互动系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提倡“移动学习”,因此一大波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应运而生。其中,微信公众平台的诞生,更是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部分相关教育领域的学者已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但关于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则很少,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少。因此,笔者将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功能及特点以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等方面,分析两者结合的可行性。以此来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问题,并为以后对微信教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概念

1.微信与微信公众平台

WeChat是由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基于手机终端实行即时通讯的应用app。微信提供了微信订阅号、朋友圈动态等诸多功能。微信公众平台也被称为公众号,2012年8月17日,公众平台正式向普通用户开放。在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曾被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随后在腾讯公司的开发技术人员的不断升级更新下,便成了现在的微信公众平台。笔者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就是一个公众账号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从事各种自媒体活动。依据《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高达9.02亿,较2016年增长17%;微信朋友圈日发表视频次数6 800万,较2016年增长22%;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350万,月活跃粉7.97亿[2]。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在我国手机网民7.53亿中,学生群体的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在中国网民学历结构中占比11.2%[3]。

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给用户的功能强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主动提供信息,公众号可以向用户群发消息;二是群发功能;三是自动回复功能,用户可以输入关键词,系统会自动显示想要的信息;四是微活动,公众号的开发者即教师,可以设计微游戏、微投票,提高学生兴趣;五是微网站,教师可以将学习资源设计成一个网站,类似于app应用,方便学生使用。

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中的特点:包括了即时性、互动性、灵活性[4]。其中,即时性,即如果发布者在发布一篇文章,只要发布者不删除,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都能接收到该消息;互动性;灵活性,即教师可将教学资源放在资源区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览,使得学生能在很大程度上扩展自身知识的储备量。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有专家学者提出其教学任务是培育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其中,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其核心是,基于特定计算环境的问题求解[4]。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人才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一是“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二是忽略了层次化教学,有时,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太难,对基础好的学生又太简单;三是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优化不彻底,特别是有些教师的教学课件,反复使用很多年,没有更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1)关于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是“90后”的一代,他们大多掌握了关于计算机的相关的概念,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不能满足许多学生的学习需要。

(2)关于教师,大多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都是从事教学工作,既不承担计算机类的专业课程教学,也不承担科研课题,这也导致他们的教学与前沿的计算机技术脱节[5]。

(3)关于上机实验的形式,一般是根据教材的例题和习题进行上机操作,很少采用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没有灵活性,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能力等方面无法得到提高。

(4)关于考核方式,教师只针对案例进行考核,只能测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而在创新方面无法激发学生的潜力。

3.互动理论

20世纪社会理论学家米德最早提出符号互动论,该理论强调人类心智、社会自我和社会结构的产生是与社会互动过程紧密相连,人们的心智可以使用符号来认识事物,在认识活动中与客体产生联系,从而认识自己[6]。教育领域的专家们则将其应用于教学,从而渐渐发展成为关于互动教学的理论。张玉婷认为,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作为行动的双方,一方做出某种行为,在双方都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另一方产生相应行为,进而引发双方新一轮行为的不断交互的过程[7]。此外,有效的师生互动有三大要点:一是过程的双向性,即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参与,老师要给予相应的回应;二是内容的教育性,即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三是效果的系统综合征,即师生互动过程导致双方在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情感熏陶和价值建立等多方面实现综合推进[8]。

二、可行性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起着辅导的作用,其中笔者将把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不足以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可行性。总结上文提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可知,关于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所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根据所教授学生的学院以及年纪上传课程相关资源以及拓展资源;关于学生是否能够课后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上课内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作业,其中作业内容主要应涉及设计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关于师生互动这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留言提问,教师能在后台看到每一条留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建议优化微信教学平台,并且回答学生的问题。

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应用性、实践性、回归性。

基础性则表现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其推送消息功能,推送与计算机课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相关的消息,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这些新事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该课程的实践性表现在计算机课中,总会有一些技术类的知识需要学生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编辑功能,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学习任务并推送出相应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实际操作。课程的回归性则表现为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师则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微投票,了解学习者所想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微信自带的数据分析功能,根据投票数据,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基于微信平台进行教学,使得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并且微信平台可以提供移动学习环境,而且,碎片化学习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现在,许多高校教师也逐渐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教学,如苏州大学高栋梁老师的“小高老师《量子力学》”微信应用平台。因此笔者认为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很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微信教学平台构建

教师首先注册一个微信订阅号,进入微信订阅号编辑平台,可以在“功能模块”上选择“自定义菜单”,创建四个主菜单: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学生情况。再在每个主菜单上,创建子菜单。如图1所示:

图一:微信教学平台

1.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这一主菜单上,教师可将其分为三个子菜单,分别是:课前资源、学生自测、提问。

(1)课前资源

教师可以使用订阅号管理模块下的“素材管理”,把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视频、文本以及图像等资源放入“课前资源”一菜单中,这些资源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尽量内容不要太过复杂。

(2)学生自测

教师在这一子菜单中“素材管理”放入一些与即将要讲授的知识相关的基础性问题,供学生回答并提交,教师在微信订阅号后台可以看到学生的答案。而之所以设置这一子菜单,是因为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教学的对象众多,并且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设置学生自测模块,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学情,让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上课的进度,还能检验学生是否课前预习。

(3)课前讨论

教师根据课前资源,用“素材管理”编辑并发布相关的话题,学生接收话题,在微信留言区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学生在观看了教师发布的课前资源后,自己有了一些想法以及疑惑,也可以在该模块中发布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和其他学生看见了这一想法或提问,也能在其下方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答案。如图二所示:

图二:课前讨论

2.课中学习

在课中学习这一主菜单中,教师可在“自定义菜单上”将其分为三个子菜单,分别是:签到、课件、我的想法。

(1)签到

这一模块主要是用于学生签到,老师发布进入课堂的二维码,学生扫码,教师可在后台看到签到的人数,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点名的现状,节省了师生的时间。

(2)课件

在这一模块中,教师在订阅号的素材管理这一模块下准备好自己的课件,教学的当天发布课件,由于教室过大,不方便坐在后排的学生看清投影仪上的字,在平台上直接发布课件,一是方便学生看清课件,二是方便学生课下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巩固知识点。

(3)做法

由于学生过多,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上一一回答每个学生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该模块中发布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其他学生可以在其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答案。教师在课上可选择几个问题,进行回答。在课下,教师再对每个问题进行回答。如图三所示:

图三:我的想法

3.课后巩固

在课后巩固这一板块,教师可在“自定义菜单上”将其分为五个子菜单,分别是:拓展资源、习题测试、讨论、小组作业、个人作业

(1)拓展资源

教师在“素材管理”模块里将与课程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和更复杂的资源放进这一子菜单中,方便学生拓宽知识,培养其计算机思维能力。

(2)习题测试

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及时在“管理”模块向学生发布习题,设定习题答案提交终止时间,让学生及时完成习题,在学生将习题完成提交后,及时提供参考答案,方便学生自查,并且教师在后台也能看到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了学生上课是否听讲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情况。如图四所示:

图四:习题测试

(3)讨论

课后,教师在“管理”模块里发布与当天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题,学生在其下进行回答,学生也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和学生在其下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反馈。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酌情加分。如图五所示:

图五:讨论

(4)小组作业

对于一些工作量较大的学习任务,如制作专门介绍各个小组成员的网页,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会给各个小组充足的时间完成任务。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要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在小组作业模块下,提交小组作业完成进度,小组作业完成后,直接将作业以平台认可的格式,如.html,.ppt等,进行提交即可。教师最后再对每个小组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如图六所示:

图六:小组作业

(5)个人作业

教师在教授了如 PowerPoint,Word,Excel 等这些简单常用的软件,为了解学习者的应用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用所学过的软件,制作简单的作品,如用PowerPoint 介绍一部电影,用word 制作一份简历等。如图七所示:

4.学生情况

在学生情况这一板块,教师可将其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成绩、我的提问、我回答的问题、我的作业成果、优秀作品。

(1)成绩

期末考试后,学生可以在该模块下查看自己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2)教师提问

学生在该模块下随时可以查看到自己在课前、课上和课后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老师和同学对问题的回答。

(3)教师解答

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对老师和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4)作业成果

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作业成果,如制作的课件,网页等。

(5)优秀成果

教师在这一模块下,放置学生完成的优秀的作品,方便学生浏览,互相借鉴学习。

5.效果分析

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易对教学内容提起兴趣,也不易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也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微信教学平台则有几大优势:一是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二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的课下学习起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三是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微信公众平台促进了“层次教学”,加强了师生、生生的交流,提升了教学效果,丰富了学生练习与考核形式,教师也能根据最新资讯修改教学资源以及课程设计。

四、总结

目前,我国关于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探究阶段,但是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了师生互动,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且促进教师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虽然其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微信公众平台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探究,如小组合作学习等。也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展开课堂教学,表现了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微信平台在教育领域具有无限的潜力,有利于为教学者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以图文、语音和视频等等形式,来传播老师想要传递的东西。微信被越来越多人所使用,已成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社会交往平台。

微信在教育领域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将微信平台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结合,虽只是微信在教育领域的冰山一角,但将信息技术课程在微信平台上开展,也有利于激发高校教师将微信与信息技术课程结合的热情。

猜你喜欢

菜单公众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中国新年菜单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本月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