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鼓槌诠释民族的精气神

2018-05-19刘云

琴童 2018年4期
关键词:打击乐民族音乐音乐会

刘云

中央电台视《一鸣惊人》节目专访的李文博打击乐工作室,是李文博基于青少年打击乐教学和演出而创立的,其中提及的“鼓舞之爱”音乐会正是该工作室精心打造的师生互动品牌音乐会,至今已进行到第3届。在工作室学习的孩子们跟随李老师多次参加央视及地方电视台的演出和节目录制,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青少年多项器乐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正如央视编导在《一鸣惊人》中所概括的那样:李文博和他的工作室,一个经历丰富的大男孩,一个多重身份的大男孩,领着一群小小孩,用一对鼓槌来诠释龙的传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文博与他的打击乐。

天赋条件遭“淘汰”,幸运改学打击乐

李文博的家乡在河南省的一个农村。母亲曾是乡政府计生办的干部,自然要带头执行国家政策—只生一个好。爱好地方戏的父亲,由于文博的到来,给他的爱好注入了更多的期待,常常在家带着儿子听戏,自己也会对儿子吼几声豫剧。这个爱好果然给小文博带来了一些别人不具有的机会。那是在李文博10岁的时候,在河南成立了一所南街村希望学校,这是一所免费的且专门招收具有艺术才能和潜质的学生的戏曲学校。当时全国有6000人参加考试,仅录取600人。深受父亲影响以及地方戏的熏陶,小文博凭借着一副好嗓子,顺利进入了演员班,成为学校一名从事舞台表演的小学员。作为戏曲演员,唱、念、做、打每一项都要进行严格训练。李文博虽然有副好嗓子,但身段条件远不及其他同学优越。记得练习基本功“拿大顶”时,身体敦实的李文博拼尽全力练习,终于可以倒立贴墙了。他兴奋地喊叫:“老师快来看,我可以拿大顶了!”其实别的同学通过练习,早就可以倒立贴墙半个小时了。然而,李文博还没等到老师到跟前,仅仅坚持了10秒便用自己结实的身躯砸倒了一片同学。这个10秒钟的短暂成功,成了同学们当时的笑柄。

面对李文博“做、打”方面实在缺乏天赋的问题,校长通过反复斟酌后,根据他乐感好的条件,让其改学打击乐。在戏曲音乐里,乐队的司鼓犹如指挥,是乐队的灵魂。李文博听从了学校的安排,开始打击乐的学习。戏曲行当的学习在过去更讲究传承,前辈提倡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也成了李文博的座右铭,他也这样要求自己。为了未来在露天演出时不惧怕毒辣的阳光,夏日里他甚至会穿着厚衣服长时间地练习。严冬,练“三九”拼的就是意志,他穿着薄衣服,双手冻得像红萝卜似的,仍坚持练习。讲到这里,李文博笑着说道:“那时也不懂得科学训练,所以方法上从来没有怀疑过‘吃苦二字。”

4年戏曲打击乐的学习,给李文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时,李文博知道了北京中国戏曲学校招生的消息,他决定报考。毫无疑问,4年地方戏积累的打击乐功底让他实现了到北京上学的愿望。

勇敢尝试,收获理想

来到北京,李文博从地方戏打击乐进入到专业的院校学习,成为京剧打击乐的学生。以前豫剧的打击乐,文、武场区分得不是那么严密,而京剧的锣鼓经却十分规范。李文博在这里努力汲取京剧打击乐的精华。这个时候,李文博已经是14岁的少年了。一个正值长身体的男生勤于练功,胃口十分惊人。但是,由于家在农村,父母能够给他提供的月生活费只有200元。那时,很多同学月生活费已达到600元。说到这里,文博感慨道:“那时候同学之间拥有最真诚的友谊。我的同学们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就悄悄地把饭票放在我的床上,有的还直接送到我的手中,这让我十分感动,并暗暗下定决心要将这份同学情化为鼓舞自己学习的动力。”

2001年,李文博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开始了民族打击乐和西洋打击乐的全面学习。在首都,李文博的成长是全方位的。他认识到,只有戏曲打击乐的本领还不够,要成为打击乐专家、要有更好的职业选择,就应该给自己更多、更全面的专业学习机会。大学4年里,父母给他的生活费提高到了600元,加上补贴的400多元,让李文博没有了后顾之忧,精力饱满地投入到打击乐演奏家的职业学习中。当一个人为自己所爱倾尽全力的时候,时间过得尤其快,李文博的大学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毕业。

脱下阳刚、笔挺的军装,踏入社会,还不算真正的毕业,他还要等待学院的推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岗位。然而,在首都人才济济的艺术界,每一个机遇都需要耐心地等待和争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外的地下室等待机遇的李文博,到远离市区的顺义和通州区的两所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做代课老师,他首先要解决自己的立足与生存。他与所有尊崇“孝顺”二字的青年一样,哪怕生活条件艰苦,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他给家里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在打工的同时,李文博始终不忘业精于勤。2010年,中央民族乐团正急需人才演出,趁着这个机遇,李文博以出色的专业成绩考上了中央民族乐团,成为中国文化部直属院团的一员。回忆这段往事,李文博说:“过去怀揣着理想的年纪,我没有想到自己会来到北京,更没有想到能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最好乐团中的专业演员。能成为今天的我,我认为自身条件、学业的勤奋和机遇,这三点一个都不能少,才会得到理想的结果。另外,机会有了,还要敢于尝试,不尝试是绝对没有机会的!”

鼓舞之爱,抡响生命节奏的中国威风

第一次登上中央民族乐团演出的舞台,李文博像做梦一般,开始的忐忑与不安,被观众热烈的掌声所打消,他找回了自信。李文博表示,那是一个十分难忘的场面、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激励着他在舞台上展示打击乐的美好。来到中央民族乐团后,他才知道,这里很多团员都是独当一面的知名演奏家,他急需好好学习、不断丰富自己。

有了理想的工作,可以用自己热爱的专业展示人生,李文博决心让自己更快地成长。面对三十而立的人生节点,李文博认为自己应该有房有车有家庭,真正在国家院团的这个大家庭中生根发芽。为了买车,精力旺盛的他抓住每一个休息日积极奔走于很多音乐学院,最多的一次周末,他能到8所学校承担打击乐的教学。勤奋必有回响,车的目标实现了。在北京购房,对于一个“85后”的青年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想。然而,有了人生目标的李文博不会等,而是更加智慧、有步骤地行进在生活品质提高的道路上。在短短的几年里,由于自己的远见和果断,在父母、学生家长、朋友的帮助下,他实现了有自己房子的愿望。

每一位有梦想在北京漂泊的青年,谁不是曾经历经艰难和曲折呢?李文博回忆道:“母亲曾说过,苦不能跟人说,只能靠自己,每次的委屈只要扛过去就是一次成熟。以前难熬的时候,我依然报喜不报忧,只会蒙上被子在地下室号啕大哭一场。等待的时光很漫长,谁能没有委屈?只要自己能坚持,扛过去就是成长。2014年我建立了自己的打击乐工作室,一步一个脚印使自己强大,不仅用自己喜爱的专业展示中国美好的民族音乐,而且能用自己所爱养家助人。我永远不忘初心,在中央民族乐团这个平台上,我要做最好的自己,干好本职工作,做好每一场演出。工作之余,我还要做好培养孩子的工作,更要把民族音乐的传承发扬光大。”因此,李文博特别能够理解北漂打工子弟的不易,对待他们中的好苗子,即使没有钱,只要热爱,他也会教他们,帮他们实现学琴的愿望。虽然李文博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不需为生计发愁,但是帮助更多热爱民族音乐和器乐的青少年兒童依然让他充满干劲。

投身公益,回报社会

在李文博打击乐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年,他们就举办了第一届“鼓舞之爱”师生音乐会,全程由工作室策划出资,还邀请到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孤儿们,请他们专程到北京参加音乐会。他们不仅为这些孩子准备了礼物,还准备了文具。第2届“鼓舞之爱”师生音乐会,他们选在昌平工读学校的打工子弟中开展。做这些有意义的公益音乐会,李文博表示:“我是为了告诉工作室的孩子们,让他们知道在我们国家的边远地区还有困难的孩子,同时让请来的这些孩子感受到来自北京的爱,更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知道,我们大家之间有爱、有温馨。”

今年1月11日,李文博打击乐工作室受到CCTV11频道的专访。在工作室演出的展示中,观众们可以看到他们师生热情、团结向上的一面,并以爱为主题,打出了大家的气质、力量和威风,打出了中国鼓的精、气、神。正如观看演出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所讲的那样:“打击乐其实就是人生、生命的节奏。”对此,李文博表示,他愿意在今后更多的日子里,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民族乐器、喜欢民族音乐,给孩子们更多舞台表演的机会。

因为热爱,因为责任,也因为一份童心,所以李文博站在聚光灯下,用两个锤子,铿锵有力地打造着属于这个大男孩的音乐梦想,编织着更璀璨的音乐舞台,缔造着属于他的征程与星河。

猜你喜欢

打击乐民族音乐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失败的音乐会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