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涌动的音乐,凝结的情结

2018-05-19尼坤

琴童 2018年4期
关键词: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

尼坤

梁思成,且不说他对于我国建筑学的贡献,就单单其父亲是梁启超、妻子是林徽因,他就是一个值得被津津乐道的人。其实,在他的故事背后,是他对专业的严谨与执着,是他兴趣的广泛。他热爱音乐,学过钢琴、小提琴、长短笛,是小号手,还组织过乐队、音乐会。

出生世家

1901年,梁思成出生在日本,那时他父亲梁启超正因“百日维新”的失败,流亡日本。也许日子有着些许清贫,但正是在那里,梁启超深受日本音乐与文化的熏陶。因此,他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一直提倡子女全面发展,特别是艺术方面一定要兼顾。1912年,梁启超结束了14年的流亡生活,带着一家人回到北平生活。在这里,梁思成与弟弟开启了一段8年的清华学校读书时光。

那时的清华校园,艺术氛围浓厚,梁思成犹如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他不仅成绩突出,而且在音乐、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在学校里,他与同学黄自组织歌唱团。课外,他还同弟弟一起,向张霭贞女士学习钢琴,向菲律宾人范鲁索学习小提琴。当学校成立管弦乐队时,梁思成既是乐队里的第一小号手、长短笛手,还是乐队队长。在平日里,他还与同学、弟弟妹妹们组织过一支小型的乐队,为家人们、邻居们表演,使得当时熙熙攘攘、嘈嘈杂杂的北平四合院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飘荡着悠扬的交响乐声。

音乐带来的惊喜

1928年,在外留学4年的梁思成携林徽因回国后,还同诗人徐志摩等文人朋友,组织过西方钢琴家的音乐会。此后,林徽因在家里也举办过好多次艺术沙龙,聚集了北平那时最知名且对艺术、文学有很深造诣的精英们。他们一起探讨文学,一起欣赏艺术。林徽因的客厅也被称作“最风雅的客厅”,一时声名大噪。同时,梁思成夫妇俩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音乐也为他们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932年时,梁思成开始了对蓟县独乐寺的考察。但由于文献不足,他们的工作进展缓慢。突然,一阵暴风雨骤然而降,待在寺庙中的他们在雨声中,听到塔梁上传来一段段有节奏的滴滴答答的声音。这让他们福灵心至,这种声音太像国外教堂里的乐声了。那会不会在寺庙正中央的塔梁上有记载历史的文物?梁思成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当雨水冲开了塔梁上的木屑和草皮,一段段文字显示出来,为蓟县独乐寺的考察与保护提供了不菲的文献资料。

1937年的炮火烧至北平,梁思成与林徽因不得不举家南迁。这一路,几经颠沛流离,林徽因还因此患上了支气管炎,后来甚至发展成肺炎,并落下永久的病根。几个月后,他们走到湖南边界的一个小镇上,林徽因的身体实在不能再劳苦奔波了,急需安顿。如此动荡的局势,想临时找个落脚的地实属不易。疲惫的梁思成突然听到有一家小旅馆传来一阵阵悦耳的小提琴声,原来这是空军学院的8位学员在演奏。当梁思成说出家里有重病人,需要留宿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帮助了他们。纷飞的战火,躁动的人心,在这一刻的音乐声中,都获得了宁静。或许,这8位学员会走上战场,会在生死之间徘徊,可他们却能在一偏小镇用音乐抚慰人心。也许没有这音乐,梁思成在夜幕深深中,也发现不了这家旅店,得不到帮助。那么,姑且我们就当音乐为他带来的惊喜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梁思成无疑是极为热爱音乐的,所以他将自己的研究与音乐紧紧相连,并汇集成一本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梁思成古建筑考察与北京城规划》。虽然书中,他未提及音乐与建筑的关系,却另写了一篇名为《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建筑之间的通感》的文章,并通过对舒伯特的《鱒鱼五重奏》的分析,来类比中国的故宫等古建筑的建设与规划。在他看来,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凝固的音乐,是永恒的艺术。除此之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开会协商国歌时,是梁思成与著名画家徐悲鸿力荐《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我国的国歌。他们认为这首歌能告诫我们一代代中国人什么时候都要居安思危,不忘先辈的流血牺牲。

音乐之于梁思成,或许是兴趣,或许是爱好,或许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但他将自己为之付出一生的建筑比作音乐,无疑是对音乐的一种无比纯粹的认可。他的音乐情结也许来自父亲的谆谆教诲,也许来自清华充斥着的艺术氛围,但浸入骨子里的必定是自己的肯定与热爱。

猜你喜欢

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