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再生,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2018-05-19韩静

小康 2018年14期
关键词:乌海发力转型

韩静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变化必然发生。2013年底,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最终确定为78个(含69个资源枯竭城市和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那时,名单上的城市大多迫切需要逃脱 “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的命运。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势下,无论是产业可持续布局还是城市发展升级,这些资源城市的转型看起来都是基于形势所迫,有著颇多无奈。

这样的产业危机倒逼城市进行转型重组,未尝不是好事。在此次采访的十二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涉及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类型有依附煤炭和石油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也有以林业开采和有色金属开发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在生态修复与城市转型两座“大山”的重压下,如何四两拨千斤用巧劲干大活,成为这类城市阵痛之后绕不过的话题。

从具体操作来看,国家政策保航护驾,资源枯竭城市也在因势而变自我造血。自2007年国家开始下达用于推动转型的转移支付资金以来,各资源枯竭城市有针对性地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包括对失业民众再就业的促进、利用国家援助资金进行城市建设、通过棚户区治理等措施改善民生、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尽管,从情感上说它们可能舍不得割舍利益,且转型中面临着困难重重,但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中,还是选择了后者。

以距离我出生地不远的乌海市为例,记忆里那是一个“黑乎乎的城市”,“煤城”嘛,似乎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直到两年前再去乌海,原来的印象被彻底颠覆——城市的河渠湖泊碧波荡漾,绿色让这个“塞上明珠”充满了灵动、焕发出生机。从“黑”到“绿”的一跃,乌海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从乌海及其转型路径中不难发现,靠资源反哺经济“一招鲜”的做法显然早已不再被看好,与其因资源耗尽或者污染严重而被迫转型,还不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发展理念、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乌海做到了,乌海之外的其他资源城市也在转型中实现了重生。这或许能为那些尚未被定义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其他资源型县市提供一些思路:

我们是不是在粗放开采加工?在靠卖资源赚小钱?量的增长背后到底有多少竞争力?高能耗究竟能支撑到哪一天?要现实的速度还是长远的发展?要暂时的“政绩”还是未来的利益?

其实答案已经明了。记者以为,未来,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必须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韧劲。利益取舍面前的抉择,有的时候,往后退一退,是为了积蓄动能,走得更快。

读者观点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在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各地政府的对口援建,让灾区能够很快恢复生产生活。时光荏苒,大地震时的惨烈状况历历在目,而全国人民的支援,四川人民也会铭记于心。

——成都 张再萌

猜你喜欢

乌海发力转型
乌海恋曲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包银高速铁路引入乌海地区方案研究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转型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