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
2018-05-19郑风田
郑风田
编者按: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农村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过去的这五年,精准扶贫强力推进,成为最受党中央关注的问题之一。十八大之后的历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他曾经强调,“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在这一背景下,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令人振奋。十八大报告中,就着力强调了城乡发展一体化。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到乡村振兴战略,哪些新问题得到了回应?乡村振兴战略有何创新之处?如何推进这一战略?“城乡融合”或许是一种可借鉴的路径。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什么要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又有何深意?城乡融合与过去的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有何质的区别?
乡村本来是应该能够产生乡愁的地方,但经常去农村的人可能感受最多的却是凄凉:大量的空心村、“386199部队”,没有活力,没有生机,脏乱差,污水横流等等。从中央政策上来看,并不是不重视乡村发展,从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开始,已经连续数十年对农村进行大量的投入,但结果似乎是杯水车薪,有起色的乡村并不多,大部分农村还是老样子。
同样作为中国的土地,城市无论大小,近年来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城市原来破旧拥挤的住房被新型居民小区替代,老城区被开发区替代,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无数。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城市繁荣而农村陷入衰败现象呢?这是我国的农村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的体制造成的。
这是一个抽水机型的体制:大量农村的人、财、物都单向流向了城市,而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除了国家的财政投入、数量极少的返乡创业外,其他就非常少了。这也是为什么乡村这么衰败的主要原因。如何让社会资金与社会人才向乡村流动,就成为我国乡村能否振兴的关键点。因为只有这样的流动才是可持续的,才能改变乡村衰败、城市繁荣的畸形格局。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新型战略来实现乡村振兴,由过去的“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融合”。过去实行城乡一体化战略,本意是希望以城带乡,但由于我国城市具有强大的吸力,基本上把农村的人、财、物都吸到城里去了,而乡村的吸力远不够,加上制度上的缺陷阻碍,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这次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的新途径,应该是试图校正过去的资源单向流动,让二者互动起来,互通有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么,如何利用“城乡融合”这个新的抓手,来实现乡村振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NO.1其一是城市与乡村不再有明显的界线,城中有乡,乡中有村,二者的界线随着发展会越来越模糊。比如美国,概括来讲它就是一个大农村,因为在乡村中有诸多大学与公司总部,这些大学与公司总部,你说它是城市也好,叫乡村也不错。它的基础设施等硬件与城市差不多,但它又主要分布于乡间。日本也是一样,你会发现日本都市里有村庄,由于非常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日本的土地一旦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就不能转为非农用,但其周边的土地如果没有用途管制,可能就建成高楼大厦了。这是日本之所以存在独特的都市里有村庄现象的原因。
NO.2其二,城乡融合更深的含义是二者更深入地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避免其不足。城市要吸收乡村的这些特点:美景与生态,要环境美,绿树成荫,湖光山色,不能都是高楼大厦;同样的道理,乡村也要吸收城市的长处:基础设施完善,生活要便利,比如自来水、下水管道、污水处理、网络与无线信号等等,都应该与城市一样,银行网点、购物、公共交通等也要跟上。同样的住房,无论居住在城市与乡村,该有的都应该有,在乡村生活的品质应该与城市差不多。
目前我国城市盲目追求高楼大厦,导致交通拥堵、污染严重、居住空间狭小,而乡村的道路、污水处理、垃圾清理等与城市还有质的差距。城乡融合就是城市与乡村二者应该互相吸收对方的长处,城市要变得更生态、更绿色、更宜居,乡村应该在基础硬件上加大投入,应该更清洁、更便利、更环保。
NO.3其三是“城乡等值”,也就是无论在城乡,其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应该差不多。德国的城乡等值战略非常有參考价值。二战后德国的城市发展很快,吸引乡村大量的年轻人进城打工,乡村陷入衰败之中。后来德国实施城乡等值战略,提出无论生活在城市与乡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应该是一样的,城市有的,农村都应该有。城市的硬件非常发达方便,乡村也要方便发达,城市的购物中心、电影院、文体设施,乡村一个都不能少。经过多年的建设,德国的乡村变得非常优美。年轻人还是继续往城里跑,但乡村也吸引了大量城市的退休老人来养老。乡村从此也有人气了,实现了城乡互动。因为农村人都往城市跑,不但会造成空心村,更会造成城市病,导致城市房价虚高,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只有城乡融合,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市像乡村一样美,乡村像城市一样便利,这样的城乡发展格局才是最理想的。
我国山东的南张楼村,也积极吸收德国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88年,山东省政府和德国巴伐利亚州以及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共同把南张楼村确定为“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这一项目也被称为“巴伐利亚城乡等值化试验”,因为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通过借鉴德国成功的乡村发展模式,使农村在生产、生活质量实质上与城市逐渐消除差异,其中包括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
“城乡等值试验”十分重视村庄的社会发展与环境建设,重视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与环境保护,重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极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其以实现“城乡等值”为目标,以培养作为“自备水源”的新型农民的理念作引导,通过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南张楼村的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变应试教育为双元制教育;进行农技和非农技术培训;完善医疗卫生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回乡创业机制;实现了由教育“抽水机”向“自备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才的外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自备水源,在村庄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南张楼村与周边城市逐渐实现了收入趋于等值,公共服务等值。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城乡差距太大,村庄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与城市相差太多。多年来,农村年轻人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到城里打工。但城镇也有城镇的难处,昂贵的住房靠农民工的那么点收入根本不可能买得起。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城里留不下,农村又不愿意回。如果乡村振兴了,至少选择的机会更多一些。城市老人,尤其是大城市的老人,在城里生活不但住房面积小,而且环境差。如果有机会到美丽的乡村小镇养老,估计会长寿不少。
摘自团结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