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审美教育

2018-05-18李静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学文本传统

李静

一、在传统文化中拓展审美途径

1.充分展示課文中的情感美

文学之美是情感之美,运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美篇佳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主动走进文学的世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各种体裁和题材文本,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小说、诗歌、散文作品中感受美。无论是《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抒情性的作品里体验带有情感色彩的内容,或者引导学生深刻回味写景状物散文的丰富内涵,教师只要带着饱满的情绪对学生加以引导,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美文魅力。指导学生阅读、朗读、分析文本,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走进文学世界,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让学生读懂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人生,促进学生在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2.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内涵美

文学的课堂是品味、挖掘、展示美的过程,教师要在含有丰富传统文化基因的语文课堂里仔细挖掘、充分展示,引导学生积极欣赏文本中的美。基于传统文化的审美渗透教育,要借助学生已有的文学积累与文化体验,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学背景知识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朱自清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直接欣赏课文中的语段,注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引导学感受静态的文字幻化出的动态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文字中获得艺术享受,在引导学生掌握比喻、拟人等艺术塑造手法的同时,让学生在段落中获得美不胜收的意境,在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让学生在想象中获得艺术与情感的不断升华。

3.在互动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融合

传统与现代并存、经典与流行互动,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回还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上升的,只有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的桥梁,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感受美,达到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现代审美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学的审美教育中给学生搭建自主参与的平台,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放飞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与审美体验。例如,在《游褒禅山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文本的内在价值,不仅要让学生感知古文字的语言艺术,而且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围绕着课文内容实现创新美。

二、在传统文化中进行美育的注意事项

1.依托教材资源开展教学

教师要展现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就必须综合使用现有教学篇目,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充分把握教材中的美学元素。首先,要把握教材的内容,合理的运用教材展现文本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获得传统文化知识,运用课文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对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精心选择,要通过富有传统文化内容的特定部分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着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及文化感知体验。第三,合理设计教学环境,依托文本体现出的浓厚传统文化信息,对文章特质进行解析。例如,《鸿门宴》教学时可以对历史背景进行介绍,然后运用影视作品进行情景再现,再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达到挖掘民族文化精神,全面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体验的目标。

2.丰富语文美感体验方式

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展示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学生更好的在课堂中体验感知美,还要丰富语文教学方式,着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准确的传递出文本的美学价值。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合理的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体现出小说、诗歌、散文的美学特征,结合各种文体特点进行语文教学。其次,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现象,可以结合节庆假日等主题文化现象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活动中感受语文魅力。第三,可以结合文本让给学生呈现出一些文化遗产内容,让学生感知文化遗迹,达到促进学生感知文本中的美的元素目标。例如,在韩愈《师说》的教学中,可以展示韩愈碑文作品,促进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韩愈文学大家的风范,激发学生体会文本作品的浓厚兴趣。还可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方文学故事进行乡土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感受文学魅力。

在传统文化中渗透美育目标,不仅要精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而且还要对富有传统文化的文本进行优化,着力体现出传统文化美学特质,给学生缔造必要的审美感知空间,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感受美。

作者通联:南昌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文学文本传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少年力斗传统
文学小说
文学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