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能够被带回美国吗?
2018-05-18江玮
江玮
把制造业工作机会带回美国是总统特朗普经济政策的优先事项。特朗普的逻辑是,美国的贸易伙伴“偷走了”美国成千上万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为此他希望重新谈判贸易协定,或者向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特朗普想要恢复制造业昔日的荣光,例如将iPhone生产线搬回国,但这并不现实,也很难再像上世纪那样解决大量就业岗位。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一保罗·博克纳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生态系统,组装iPhone同样如此,而美国缺乏其中所需的工人、供应链或者相应的物流和工厂。另一方面,美国的制造业依然强大。如同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所指出的,iPhone只是最后的组装工作在中国完成,大部分零部件都是美国制造。
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術进步,同等规模的产出所需的人工变少。“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但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是减少了30%。”博克纳说。
印第安纳鲍尔州立大学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在美国失去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中,有87%是因为生产自动化和效率的提高。
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但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是减少了30%。图/视觉中国
“即使有更多工厂出现,你还是会使用机器。即便有新的制造业工作机会出现,也不会太多。美国的失业率现在已经很低了,关键是不要向后看,而要向前看,如何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博克纳说。
技术进步惹的“祸”
《财经》: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几年前发布过一份《美国制造回归》的报告。当前的趋势比预测发展的更快还是更慢?
博克纳:几年前开始,成本态势发生了变化。公司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改变了它们的当地供应链。在中国,一些地方的工资比以前更高,同时我们看到美国国内页岩气和页岩油产业发展壮大,所以公司开始重新评估要在哪里生产。因为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在美国新建了石化工厂,由于需要更多的管道,美国也生产了更多钢管。
但这并不意味着工厂从中国搬回了美国。
的确有工厂迁出中国,比如纺织厂、鞋厂从中国搬到了越南或者孟加拉国。但你也看到汽车厂和汽车零部件工厂迁往中国,因为它是市场所在,更有利于生产。也有汽车厂搬回美国,以便贴近客户;或者搬到墨西哥、加拿大,成为北美自贸区的一部分。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关闭大多数在华工厂把它们搬回美国,而是公司在评估不同部分的成本态势,以及物流、税收等作出的决定。
把新工厂设在哪里主要是出于经济状况的决定。很多国家都会呼吁说在我们这里生产吧。但如果经济上行不通,就无法实现。
面对贸易壁垒,这些全球、地区或者本地的供应链有可能被严重破坏,人们可能不明白这些产品有多复杂。图/视觉中国
虽然这样会面临一些关税限制或者对原产地的要求,你要评估这么做是否值得,是否能以合理的成本盈利。总的来说是要看你的供应链,无论是在全球、区域还是本地,是否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
《财经》:特朗普的减税计划是否能吸引更多美国企业回到美国?
博克纳: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开始觉得在美国生产是行得通的,因为在美国经营的税率更低。这不意味着人们会把目前运行良好的企业从某个地方搬回美国,不过当他们打算扩大规模的时候,可能会想,美国现在是一个更经济的地方。
过去通过收购或者兼并、从而把征税地外迁的做法将不复存在,一些公司甚至可能把在国外积累的现金流带回美国。但这是否会让工厂搬回美国或者创造更多就业还有待观察。
为了创造更多就业,你需要更多工人,也需要一个生态系统,而不仅是一家工厂。比如制造T恤很容易,但你需要有人提供布料或者进行印花,需要整个生态系统,需要供应链。如果周围没有供应商就会很难,只是把一家工厂迁回不会成功。
《财经》:特朗普一直在说要把制造业就业机会带回美国,其实制造业的回流从奥巴马时期就开始了,你如何看待两位总统的努力?
博克纳:制造业在经济中的份额在减少,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它在美国经济所占的份额已经不到10%,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是服务业。
制造业工作岗位所占的份额也在减少,因为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让制造业变得更加简单。这个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无论特朗普怎么说,我们需要接受这个现实。
对于就业机会流失海外的担忧,有人做过统计,大概三分之二是因为自动化,三分之一是因为全球化,不同机构给出的数字不同。但自动化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数字化、物联网的推广自动化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制造业对人工的需求将更少。
《财经》:所以是技术进步“偷走”了人们的工作,而不是特朗普所说的贸易?
博克纳:“偷走”这个词并不准确。在150年前,大部分工作是由人工完成,比如缝制衣服,它需要很多付出却效率低下。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自动化的每一波浪潮都让人们担心工作流失。现在他们开始担心数字化,担心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工作被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所取代。但首先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技术能以多快的速度发展,其次这些变化还会创造其他工作机会。
即使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它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是减少了30%。即使有更多工厂出-现,你还是会使用机器。即便有新的制造业工作机会出现,也不会太多。美国的失业率现在已经很低了。关键是不要向后看,而要向前看,如何创造出更高的生产效率,投资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医疗、教育、数字化、通信等,这些是关键,让人们凭借自己的技能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
重要的是我们要确保失去工作的人再找到工作。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由于经济增长强劲,因为工厂外迁失去工作的那部分人得以找到新的工作。在我生活的德国,最后一个煤矿将在今年关闭,这个过程持续了20多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大部分矿工早早退休,这不是好事。你要帮助人们找到另一份工作、另一个机会。核心就是经济要发展,实现增长。
这需要在培训上有所付出,并不容易,虽然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情,但我没有看到特别好的例子,比如让矿工通过再培训获得新的技能,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矿工,还有那些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人。
《财经》:你认为技术将如何决定制造业的未来?
博克纳:技术是一直向前的,我们在使用越来越多的技术实现自动化,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能源和资源。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让整个过程更可持续,数字化还将让自动化更加高效。
跨越国界的生产
《财经》:关于全球价值链,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例子是,iPhone手机只在中国组装,很多国家也参与到了生产环节,从中获得利润最多的是美国,但却被计算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博克纳:只着眼于贸易赤字是非常狭隘的视角,即使向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也不会使它消失。只要美国的储蓄率低,消费多于生产,贸易赤字就会存在。
《财经》:在全球供应链的现状下,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冲突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博克纳:很多产品或者零部件的生产都是跨越国界的。比如有的汽车零部件要几次穿越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它究竟是美国产品还是墨西哥产品?最终无人知晓。很多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中国或者墨西哥,在美国组装,然后再由某家公司出口。
想要分清它究竟是中国产品还是美国产品已经几乎不可能了。面对贸易壁垒,这些全球、地区或者本地的供应链有可能被严重破坏,人们可能不明白这些产品有多复杂。
在福岛核事故之后,世界上多家汽车厂一度停止生产,因为有一小块电子部件来自福岛北部的一家工厂,而那家工厂停产了。汽车公司后来要求供应商不能只在一个地方设厂,在欧洲、北美都有,实现产地多元化,减少风险。即使需要实现在本地生产,但某种零部件不能只依赖于一家工厂地震、水灾、火山爆发都有可能破坏供应链。
出于成本和风险的考虑,实现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多元化是很重要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财经》:特朗普希望苹果公司把生产线搬回美国,你认为iPhone在美国组装的可行性有多大?
博克纳:为了组装iPhone,需要运行良好的生态系统。美国缺乏其中所需的工人、供应链或者相应的物流、工厂为什么要在美国组装iPhone零部件?找到合适的人会很难。
我到访过富士康的工厂规模很大,有很多工人。在美国能找到这些工人吗?也许在某个时间段,你会在越南、印度或者孟加拉国找到他们,但搬回美国不太可能,要不它就得是一家全由机器人操作的工厂。即便如此,你还是需要一个生态系统。
《财经》:“中国制造”在几年前还有显著优势,但如今一些工厂已经搬到了东南亚或者搬回美国,你认为“中国制造”怎样才能保持优势?
博克纳:在我看来,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即使中国的人均GDP还处于中等水平。但中国有华为、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还有一些高质量的汽车厂或者发电厂。虽然中国不全是这样,但在北美和欧洲也是如此,有顶级的公司、也有表现一般的公司。
中国需要投资于技术研发,很多公司已经在这么做了。但如果有人说我们在中国制造一切所需,不用进口,我也会觉得奇怪,想问为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资源去生产那些明明其他国家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生产的产品?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将攀升全球价值链。纺织厂、制鞋厂已经开始外迁,虽然并非全部;中国则开始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是在日本、韩国都发生过的事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采取保护措施不是好主意,它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浪費资源。
找到自己的竞争力所在,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进行创新,这才是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