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下A、B层次的教学实践比较研究

2018-05-18胡文建

考试周刊 2018年44期
关键词:分层走班比较研究数学教学

摘要:初中生因小学学习基础的差异和个体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整体素质不齐、认知水平不一,在数学学习上差异尤其明显。如果不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教学,学生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本文通过问题提出后在相关基本理论阐述的基础上,结合A、B层次学生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各层学生特点及成因,通过比较研究较深入地探讨出了相应各层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分层走班;数学教学;比较研究

一、 问题提出

学生升入初中后,由于不同环境影响和自身发展的差别,使其个体学习差异更加明显,学困生不断增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辍学。为改变这一教学被动局势,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就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化解传统班级内分层教学的弊端,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走班式教学。从2016年10月开始我校在市县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率先实验“分层走班教学”,分A、B、C三个层次。这对我们的数学教学是一个新的尝试,但也给我们在不同层次教学中的转变带来了新的疑惑和难题。那么在“分层走班教学”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使得数学各层教学组织有序、科学、高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得到学生赏识、家长肯定、教师的支持、社会的认同?...这些都是我们一线老师面临的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 A、B层次教学实践比较分析

经过一年多来对“分层走班”教学试验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分层走班教学可以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应的条件,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基本相同,从而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分层走班制不可避免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促进和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A、B、C的标签会给A层学生滋生“破罐破摔”的心理,打击B层学生追求进步的积极性,让部分C层学生无法适应相对的“高压竞争”,失去在原行政班的优越感,让许多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因此,理清各层之间学生间的不同,在教法、学法、评价之间的恰当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A、B层学生间发现的一些异同点和化解策略:

(一) 学生心智表现:A层学生与B层学生相比心理成熟程度低,略显幼稚。这可能也是A层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除了极个别学生之外,大部分A、B层学生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究其原因不是学生智力问题,而是未得到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条件和合理帮助。如果学习的条件适当,A、B层的学生在学习的能力、速度以及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都能逐步与优等生相仿。

(二) 交流层次差异: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较多的师生交流,A、B层学生在交流层次和表现能力上有明显差异:A层学生主要停留在词语交流(元素层次);而B层学生基本都达到语句交流(命题层次)。教学中的师生交流要在同一层次下才能使之顺利进行,即需有“共同语言”。

(三) 综合学习能力:A、B层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上的差异是显著的,这也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不前的原因之一。A层学生普遍自觉性差,尤其是初一年级的A班,因为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连课堂的纪律、学习的要求都不懂,更不知道课堂上要干什么,因此,A层老师要强化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的引导,逐步塑造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慢慢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一点点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B层学生相较于A层学生在综合学习能力上明显突出,会学习、知道要学习,学生间也有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但他们还是缺少那种學习的合作氛围和质疑精神,缺少解决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

三、 分层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

针对A、B层学生的实际,为使教育教学过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个体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好各层教学中“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恰当选择,通过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A层学生将来在中考的毕业升学考试中以毕业和考取中职学校为目标,应以初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学好基本知识,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降低难度,放慢教学速度,同时重点加强个别学困生的辅导。B层学生要以考取普通高中为目标,故要遵循教材和教学大纲,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在中考数学单科能达到优良以上。

(二) 心理教育的相辅相成: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但是,对于A、B层学生而言,在分层教学的课堂上没有了真正优秀的榜样的引导,尤其是A层学生,因为小学基础差且对数学不感兴趣,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又易受负面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对各层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找出存在问题及其成因,真正使各层的每个学生在层教学班的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使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

(三) 认知矛盾的合理化解:各层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摸清情况,找准各层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找出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A层学生思想懒散、学习动力薄弱、没有学习毅力等问题应适当增加情感方面的教育。针对部分B层学生基础不扎实、知识掌握不牢等应采取步步为营、多反复的教学策略。而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因此教学过程中A、B层班级要有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难易恰当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在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谈话等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整。

四、 结束语

总之,“分层走班”实际上还有很多的挑战,操作过程中有很多的细节需要完善和健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不少困难。如果不能跨越,分层走班最终将流于形式而劳民伤财,师生疲于奔波,无功而返。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健全各种管理、教学体制,真正使分层走班教学提升成绩,让C层学生更为优秀,B层学生能迈大步,A层学生不落伍,A层与B层均有部分学生冒了出来,达到了优秀学生水平,整个行政班的数学均分差距比以前大为缩小。这样才会让学生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真正使得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文建.风格和技巧下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文理导航,2017(5).

作者简介:

胡文建,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比较研究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