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丰义哲学发展新路径

2018-05-17王中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众化

王中枢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应“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追求,两者在不断地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人类异化现象新表征、人类互联共通新渠道、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思路。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保持对人类异化现象辩证地批判反思,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的新观念及探寻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目标的新出路。

[关键词]“互联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BO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8)02-0098-0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全球化趋势暗流涌动的19世纪40年代,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总结世界工人阶级为求得生存和解放的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确立的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相统一的新哲学,它的价值意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不断的彰显,其内涵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社会进入到以知识、信息和自动化为主要表征的科技革命时代。随着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中的服务、制造深度融合,“互联网+”时代也随之到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互联网+”背景下所带来人类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不难发现,这些变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相得益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互联网+”的内在契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许多学者都试图构想出人们之间互联共通、和谐交往的美好愿景,但由于受到历史观的局限,这些构想没能作用于现实。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人与人的交往逐渐跨越时空屏障,互联互通的交往更加便捷高效,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交往方式与手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上世纪40年代的产物,之所以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发挥效用,正是因为它基于实践又能做到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使得二者之间能够始终保持内在的兼容并蓄。

(一)两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展开,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成就。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理应根据自然科学领域和人类社会的变革,因时适宜地创造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建立在这种人类彼此间日益互联共通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创立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曾获得恩格斯很高的赞誉,他认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够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已经成为科学论证的、不可辩驳的事实。在社会经济领域,由于工业革命和新航路的开辟,资本市场可以跨越了国界,人们彼此间一般性的交往共通转向了人类社会普遍联系,民族产业也走向了世界市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当资本在整个世界运转起来,昭示着全球化的暗流涌动,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的实践校验,人类从此拥有着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武器,可以对资本主义社会蕴藏着的各种深层次危机与矛盾进行考察,揭开“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发展的历史之谜。“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没有变,辩证唯物主义中普遍联系的观点依旧能够使用,两者具有互联共通的理论基础。

(二)两者具有共同的思想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世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存在在普遍联系之中,人们通过一般性的交往行为,互相传递着思想与经验。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现象进行辩证性的批判,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利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根本宗旨。马克思首次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对全球化的推进作用,但由于资本主义本身的固有弊端,容易造成人受制于资本的情况出现,人类社会在资本的控制下产生异化,最终致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现象更加严峻。同时,马克思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指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出路,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才能真正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互联网+”背景下的人类交往行为,正在促成这人类共同体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共同的思想内容。

(三)两者具有相似的价值追求

“互联网+”的背后,仍然没有走出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阐释的观点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从以技术为表征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互联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技术发展水平存在着高低差异。但两者就社会形态的变革而言,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因技术发展水平的进步而改变,甚至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正在日益加深。究其根本,技术的变革并没有从触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的根基。其次,“互联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交往的态度上具有一致性。“互联网+”“每一个交汇点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交汇点到达另一个交汇点,有一张链接所有交汇点的网提供无限种可能的途径”。“所有的你,都让我变得更强;所有的我,都让你变得更加有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与人在平等交往中,需要将整个人类作为观照对象,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同时,达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两者具有共同内在追求和一致的价值旨归。

二、“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利用马克思主义“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人”终极目标观照当今时代背景,收获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双重效用: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可以在互联共通的深度交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拓、创新提供新的契机与可能。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需要新的反思

“互联网+”背景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并没有消失,反而人类社会面临的更大的风险,人类异化现象相应出现新的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讲,“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兴技术手段更迭是资本主义世界以对人类剥削、压制手段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先导,应及时做出新批判性反思,以保证“互联网+”背景下人类互联互通的交往和人类网络空间共同体的建构,能够始终保持正确发展方向。首先,“互联网+”使资本在虚拟的经济环境中,赢得生存空间获得力量,这可能会造成人们对实体经济轻视和对虚拟生产劳动与经济的盲目崇拜。其次,“互联网+”以“Buy+”的技术手段捕获消费者的偏好,以深度诱惑的方式激发人的消费欲望,人们在超真实的消费过程中容易走向精神上的迷失。最后,“互联网+“会将个人对消费品、资本和权力等的疯狂追逐累加起来,构成破坏整个人类社会安宁与祥和的潜在危机。除此之外,“互联网+”还会造成人与人交往的异化。现实的熟人社会与匿名的陌生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被深度融合到一起,因其隐蔽性、交互性和虚拟化的固有特征,人们渴望将心中的美好分享给匿名的陌生人,却在现实中与熟人的心灵相疏离,因此,人与人间的交往变成了生熟异化的关系。这就更加要求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与反思。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核需要新的拓充

“互联网+”时代的深入推进,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逐步跨越时空屏障,同时,热切召唤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经济领域,“互联网+”使得社会再生产过程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解和掌握“互联网+”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律基础上,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哲学观,例如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新发展观、通力合作观、互利共赢观等。在政治领域,互联网+”可以将不同社会政治体制和结构组织形式的国家或非政府组织等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共同抵制网络霸权主义、网络恐怖主义等问题。“互联网+”背景下,世界成为一个联通的整体,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球化治理奉献出可贵的支持。在文化领域,“互联网+时代”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价值观的人们联系起来,促进了世界多样文化的大繁荣,但在交往中难免会存在文化冲突和价值多元化的矛盾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建立一种以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包容性为基本特征的,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

(三)“互联网+”的传播媒介需要大众化的更新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因受时空屏障,不能及时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所带来的技术冲击,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不断开发和创立新兴技术媒介与平台,及时适应“互联网+”时代无障碍信息传播发展要求。其次,“互联网+”所负载的信息具有时效性强、可读性强等特点,这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理论传播受众面不广、吸引力不强。因此,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工成易读性、通俗性和寓教于乐融为一体的新的内容表现形式。同时,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在夯实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并提高利用新媒体的意识与能力。最后,“互联网+”背景下,由于信息传播的弥散性和浸润性特质,一些虚假的、错误的、歪曲的理论常常出现,需要广大马克思理论工作者将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传播作为新的使命,利用好新的传播媒介,引导人们甄别虚假丑恶,使“互联网+”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有效传播手段。

三、“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路径

为更好地实现“互联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良性互动,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地对“互联网+”背景下所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批判和合理的经验总结,以便于形成富有时代意义、具有现实效用的新的哲学观。

(一)树立辩证的批判精神,抵御人类异化的消极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内蕴着辩证批判与总结反思的特质,使其成为最具生命力的新哲学。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带来的人类异化现象,马克思曾先验性的提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批判精神,认真审视人类出现的新的异化现象,在追求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始终铭记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理想目标。除此之外,还要深入反思“互联网+”对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避免人类成为新科技的附庸;辩证地批判世界资本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利益幻影下所带來的潜在危机;辩证地批判“互联网+”的交往行为中,虚拟交往场景造成主体性的丧失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物化等问题。综上,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获得辩证批判的精神实质,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抵御人类异化的消极影响。

(二)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人类网络命运共同体在“互联网+”背景下,成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性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根本宗旨的现实出路。回顾工业革命时期以及后工业革命的时代,近现代西方理论家关于人类自由联合体的论述,因阶级局限性,都无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阶级的局限,将全人类作为对象的核心品质。使构建全人类自由联合体具有现实性的可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贵的思想来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观念上的指导:在互联共通的思想下,大力推动“互联网+”产业与技术的创新调整;在互利共惠的观念下,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市场的互利互信、合作共赢,实现“互联网+”的价值追寻;在平等协作的观念下,积极践行“互联网+”尊重主体作用,平等交往、共同参与的基本要求;在责任共担的观念下,充分挖掘“互联网+”的治理功能,凋动起“互联网+”参与主体应对网络霸权主义、网络恐怖主义的责任意识,以求建立起“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新秩序,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三)利用“互联网+”为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互联网+”背景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媒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创造便捷条件。首先,坚守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主阵地,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传播媒介相融合。除此之外,还应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特征,不断地整合和创造新的、适应大众化传播方式的新媒介。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还应与“互联网+”所承载的信息有机结合。“互联网+”所承载的信息虽然浅表、零散,但其通俗化、浸润性的独特优势能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机结合,紧扣人类社会及主体生活的本身,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更具鲜活性。再次,“互联网+”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我积极地将传播主体让渡于受众群体,实现多元主体的互动与共通。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始终坚持理性、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目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昭示着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的期盼,呼唤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根本目标的旨归,回应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逻辑合理性与理想现实化的真挚诉求。要求我们动员一切积极力量,为实现人类共同理想,朝着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终极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曹磊,陈灿,郭勤贵等.“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习近平.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5 - 12/16/c_1117481089. htm ,2015 - 12 - 16.

[5]张娜.科学发展观语境中的科学技术价值反思[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7]杨建春.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权益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