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升“四个全面”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8-05-17罗洪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四个全面实效性

罗洪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必须把这一重要理论宣传好、践行好,让“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头脑,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四个全面”;治国理政;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8)02-0055-03

一、前言

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社会全局的视角,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凋研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它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战略布局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战略布局的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布局的法制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布局的领导力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严谨的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新一届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核心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步骤和战略举措,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思想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必须与时俱进,高度关注和关切思想理论的最前沿,不断更新和充实高校校园文化内容。而高校思政课在这场思想理论攻坚战中更是责无旁贷。

二、高校思政课提升“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树立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友好”式的强势渗透,通过电影等各种方式把西方的价值观塑造成“普世价值”。高校作为思想宣传的重要领地,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各种思想相互交锋的重要场所,高校青年又是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意识形态的引导,就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通过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使“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深入广大师生的内心,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思政课性质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政课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要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课堂内容,要把握和宣传最前沿的思想理论动态,把党中央的核心思想和价值理念宣传好。高校思政课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等。每一门课程都需要融入最新的思想理论,否则高校思政课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内涵,而且还要把最新的理论成果与各门课程的基点很好的结合,从而融会贯通。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堂中融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思政课的使命和职责。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文化的感染力是最深刻也是最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因此,高校校园文化要把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和展示出来,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染和吸收。“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更提升了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吸引力,高校一定要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文化建设做好做实。

三、高校思政课提升“四个全面”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上结合不足

高校思政课必须兼具政治性与时代性的使命,如果高校思政课不把“四个全面”融入到课堂理论教学当中,那就脱离了实际。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就会显得很枯燥甚至站不住脚。目前高校思政课已经硬性的把“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加进了思政课堂,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未能很好地与思政的核心课程有机融合,比如概论课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很多教师未能把全面从严治党与之融合,没有把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当前从严治党的密切联系,从而无法有力的强调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当前,高校思政课更多的还是单纯的讲述“四个全面”思想本身,因此,高校思政课要想把“四个全面”贯彻好必须找到与之相融的理论模块并有理有据的进行阐释与论证。

(二)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

“教学方法采用是否得当,将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的传播方式呈多元化,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容易受新事物的影响,使得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途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都有了新的特点,对学习的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經难以让青年大学生真心喜爱,也给非专业课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最新理论成果的宣传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不能选择符合学生和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与时俱进,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当前,高校思政课在讲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过程中,还停留在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的层面,方法过于单一和死板,不够灵活。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学生的困惑,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新的理论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更强的说服力,如果只是一味地以“灌输”为主,不仅让“四个全面”理论本身失去光环,使得“四个全面”无法进入学生头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三)在教学效果上差强人意

尽管各个高校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更是把它当做重点来抓,但进学生头脑的效果不高,“四个全面”在学生头脑中的分量还远远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背景、内涵和意义等的了解和理解比较欠缺,整体而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头脑。

四、高校思政课提升“四个全面”的有效路径

(一)提升理论素养

“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大学生能否科学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教师的传授,试问,如果连思政教师自身都无法全面深刻的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既说服不了自己更说服不了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又如何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思想精神?因此,思政教师要加强“四个全面”的理论学习和提升,才能在课堂上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为彻底,就是抓住实物的根本。”因此,思政教师要深入研究“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以及相关理论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理论而不是孤立的学习理论。思政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价值引导的本领,必须认真深入的研究“四个全面”的思想内涵、理论背景,并与思政课的具体课程相结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贯彻到思政课堂之中,充实和更新思政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学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二)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应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高校思政教学因其政治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更要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方式的魅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首先,转变教学方式。当今世界,科技日益发达,各种传播手段和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学生接收知识的途径日益丰富和便捷,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因此,学生对学习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早已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因其内涵的深刻性使得高校思政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上狠下功夫,以学生为主体,做好引导和梳理,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结合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

其次,提高课件吸引力。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高科技带来的愉悦体验,思政课因其理论性强,如果不能用吸引大学生的形式来呈现的话,那么再深刻的理论也将付之东流。精美的课件能够使理论性强的思政课增添光彩,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信息化带来的全新体验,精心制作课件,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丰富课件形式,让课件立体饱满。比如运用H5的形式制作课件,音像、视频、动画等恰当利用,增强思政课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渲染文化氛围

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真正的教育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因此必须重视校园环境教育。“四个全面”要想真正进入学生头脑,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潜移默化的平台和媒介的功能。

首先,要发挥学校的传播力。高校作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文化的宣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当前我党建设过程中的最新思想,因此从学校层面必须宣传到位,学校要承担全校范围的思想理论宣传,利用一切传播途径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宣传好、传播到位。

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传媒。当今世界是网络时代,大学生更是网络时代的主体,因此在宣传“四个全面”重要思想过程中一定要发挥网络的强大作用。可以通过易班、学院网络主页、系部网页、党工部网页等途径向广大大学生宣讲好“四个全面”。同时要注重网络中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再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家园,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学生社团、海报等媒介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魅力。

(四)拓展实践教育

理論最终要在实践中得以加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必须在实践中得以呈现,高校思政课要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们知行统一。比如带领学生现场参观、考察调研等,让学生深切感受“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影响,同时一些优秀的凋查案例和调查报告又可以丰富课堂的理论教学,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转化为课堂的教学内容,使思政课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教育作用,带领学生参观、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我国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带来的新飞跃,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提升对新思想的认同和领悟。

形成完整评价体系。实践教育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高深优秀的理论一定要在实践中运用和呈现,否则就会失去说服力。高校思政课要把实践教育做好做实,不能流于形式,要形成一整套的评价制度,让实践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思政课堂上必须充分呈现,真正做到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头脑。让学生领悟:“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汪勇.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8).

[3]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四个全面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