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秦淮河流域暴雨洪水分析

2018-05-17闻余华冯胜男

江苏水利 2018年4期
关键词:洪量秦淮河雨量

陈 静,闻余华,严 锋 ,冯胜男

(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江苏 南京 210008)

1 概述

秦淮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流域面积2684 km2,上游有溧水河、句容河两源,汇合处设有前垾村水文站,中游设有东山水位站,下游为南京市及江宁区,由秦淮新闸和武定门闸控制入长江。

2016年秦淮河流域发生了超历史的暴雨洪水,为1991年、2003年、2007年和2015年以来的一场特大洪水,秦淮河东山水位站最高水位11.44 m,超警戒水位2.94 m,超2015年历史最高水位0.27 m,本文将对2016年暴雨洪水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与历史典型洪水进行比较,计算其洪水重现期,为流域防洪规划和治理提供服务。

2 暴雨分析

2016年秦淮河流域年降水量1867.3 mm,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75%,历史排位第一;其中梅雨期降水量为598.4 mm,比多年平均偏多1.46倍,历史排位第一;汛前1~4月,汛期5~9月以及汛后10~12月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多,特别是汛后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2.41倍,2016年秦淮河流域主要时段降水量与历史比较见表1。

2016年秦淮河流域暴雨洪水发生在梅雨期6月19日~7月20日,本文着重分析该时间段区域暴雨洪水。

2.1 暴雨时空分布

由2016年秦淮河流域梅雨期逐日面降水量过程(图1)可知,秦淮河流域降雨过程集中在6月30日~7月7日。其中7月1日全流域普降大暴雨,面雨量达128.1 mm,中心最大降雨量在溧水河上游天生桥站,为189 mm。150 mm以上暴雨分布在溧水河上游干河一带,句容河流域降雨量100~150 m。最大3 d降雨量发生在7月1~3日,流域面雨量215.7 mm,溧水河上游降雨量超300 mm句容河降雨量在250 mm以上,最大点雨量天生桥站达334 mm;最大7 d雨量发生在6月30日~7月6日,流域面雨量达400.6 mm,排历史第1位。

图1 2016年秦淮河流域梅雨期逐日面降水量过程图

2.2 与历史暴雨比较

2.2.1 代表站最大 1 d、3 d、7 d 雨量

本次流域最大1 d、3 d、7 d暴雨中心雨量分布在溧水河区域,分布范围广,天生桥代表站最大1 d、3 d的点雨量排历史第2位,最大7 d点雨量532.7 mm排历史第1,而东山站和前垾村站点暴雨并不突出,最大1 d和3 d雨量均在历史第3位以外,仅最大7 d暴雨排历史第2和第3位。秦淮河流域代表站最大1 d~7 d雨量详见表2。

2.2.2 暴雨笼罩面积

根据秦淮河流域特性,最大1 d至最大3 d暴雨与流域洪水紧密相关,再次是最大7 d。本次选取 2015、2007、2003、1991年最大 3 d暴雨进行对比,各级暴雨笼罩面积计算结果见表3。可知2016年最大3 d暴雨笼罩面积超过200mm,为2230 km2,大于2003年和2007年,小于2015年与1991年。总体看来,2016年最大3 d暴雨量级大于2007年和2003年,小于2015年和1991年。

2.2.3 最大1 d、3 d、7 d面雨量与重现期比较

根据流域内27个相对稳定的雨量代表站进行逐日面雨量算术平均统计,得出历年最大1 d、3 d、7 d面雨量,选取 2015、2007、2003、1991年 4个大水年进行历史排位和重现期分析,成果见表4。2016年流域最大1 d面雨量为121.8 mm,排历史第12位,重现期7年,小于2005年和1991年,与2003年相当,大于2007年;最大3 d为215.7 mm,排历史第6,重现期13年,小于2005、2007、1991年,大于2003年;最大7 d为400.6 mm,排历史第一,重现期52年,大于各典型年。由表4可知,2016年秦淮河流域最大3 d和最大7 d暴雨量级大,是形成流域性大洪水的主导因素。

表1 2016年秦淮河流域主要时段降水量与历史比较统计表

表2 2016年秦淮河流域代表站最大1 d~7 d雨量历史统计表

表3 2016年最大3 d暴雨笼罩面积与典型年比较表

表4 2016年秦淮河流域最大1 d、3 d和7 d面雨量与典型年比较

3 洪水分析

3.1 洪水过程

2016年7月1日始,由于秦淮河流域普降大到大暴雨,秦淮河水位暴涨,流量也急速加大。7月2日秦淮河干流前垾村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1200 m3/s,超过历史最大流量1100 m3/s(2015年6月28日),之后流量逐步减少到100 m3/s(7月14日),最高水位12.17 m出现在7月5日,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2.14 m(2015年6月27日)。 2016年秦淮河流域控制站大洪水期洪水过程图见图2。

图2 2016年秦淮河流域控制站大洪水期洪水过程

秦淮河下游东山站水位与上游前垾村水位变化基本一致,从7月1日5:00开始上涨,17:45达到警戒水位8.50 m,7月2日11∶45为10.74 m,达到1991年最高水位,7月4日8:20达到历史最高水位11.17 m(2015年6月27日),7月5日5:50达到11.41 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24 m,超警戒水位2.91 m。7月7日3时开始秦淮河流域再次遭遇大暴雨,东山站水位7日6:20达到了11.44 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27 m,超警戒水位达2.94 m,随后水位开始回落。在退水阶段,因受新一轮强降雨影响,7月15日,东山站水位最高回涨至10.10 m,之后缓慢回落,至8月1日降至警戒水位之下,洪水过程整整持续44 d。

3.2 与历史洪水比较

3.2.1 控制站洪水特征值

2016年秦淮河流域洪水特征值及与典型年比较见表5。由表5可知,2016年秦淮河干流前垾村站最大洪峰流量为1200 m3/s,大于2015年的1100 m3/s,为历史最大;中游东山站最高水位11.44 m,大于2015年的11.17 m,为历史第一;下游秦淮新河闸和武定门闸合计日均最大泄洪1342 m3/s,其中秦淮新河闸日平均泄洪865 m3/s,武定门闸日平均泄洪477 m3/s,出现在7月5日,排历史第二,小于2015年的1456 m3/s。2016年最大泄洪小于2015年的最大泄洪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长江潮位的顶托比2015年更厉害,2016年7月5日长江南京站高潮位9.89 m大于2015年6月28日南京站高潮平均8.77 m,高潮位的顶托使得下泄流量减小。

3.2.2 最大 3 d、7 d 洪量

秦淮河流域下泄总流量由秦淮新河闸和武定门闸控制,统计各典型年最大3 d和7 d洪量,结果见表6。秦淮河流域2016年最大3 d洪量为3.41亿m3,大于所有典型年最大3 d洪量,最大7 d洪量为7.58亿m3,同样大于历史所有典型年最大7 d洪量。

表5 2016年秦淮河流域洪水特征值及与典型年比较表

表6 秦淮河2016年与历史典型年最大3 d、7 d洪量对比表

3.3 洪水重现期分析

2016年秦淮河流域洪水重现期从2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一是从秦淮河流域东山站最高水位分析其重现期,二是从秦淮河流域最大3 d、7 d排水洪量来分析其重现期。

3.3.1 最高水位重现期分析

2016年东山站最高水位11.44 m,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选取1950~2016年历年最高水位进行频率分析可知,2016年东山站最高水位重现期为70年。

根据南京市水利局等单位编写的《南京市防洪规划报告(2013~2030年)》成果,东山100一遇、50年一遇现状水位复核的设计水位分别是11.85 m和11.39 m,对照规划研究成果,2016年东山站最高水位11.44 m的重现期超50年。

根据芮孝芳、陈洁云发表的《感潮河段设计水位的推求》成果,东山1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设计水位分别是11.93 m和11.49 m,对照该成果,2016年东山站最高水位11.44 m的重现期接近50年。

3.3.2 最大3 d、最大7 d洪量重现期分析

秦淮河流域洪水外排主要是通过秦淮新河闸及武定门闸向长江排水,秦淮新河闸1982年有排水流量资料,而武定门闸1962年有实测排水流量资料,将两闸逐年日平均流量进行合并,并统计1962~2016年逐年最大3 d、最大7 d洪量,秦淮河流域2016年最大3 d、7 d洪量分别为3.41亿m3和7.58亿m3,均为历史最大值。根据频率计算分析,最大3 d洪量重现期为37年,最大7日洪量重现期为56年。

4 结语

2016年秦淮河流域年降水量和汛后降水量为历史第一,梅雨期降雨量仅次于1992年,排历史第二。由梅雨期暴雨时空分析可知,2016年秦淮河流域暴雨具有相对集中、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性强的显著特点,流域最大3 d面雨量及暴雨笼罩面积小于2015年和1991年,但大于2003年,与2007年相当。

流域干流上游代表站发生超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中游控制站东山站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下游最大3 d、7 d泄洪流量为历史最大。流域洪水重现期经多方比较,超50年。

参考文献:

[1]闻余华,陈靓.秦淮河流域“2007·7”暴雨洪水分析[J] .人民长江,2008(15)∶20-24 .

[2]南京市水利局,等 . 南京城市防洪规划(2013~2030年)[R] . 2014 .

[3]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 秦淮河流域防洪规划(讨论稿)[R] . 2002 .

[4]芮孝芳,陈洁云 . 感潮河段设计水位的推求[J] . 水利水电技术,1999(11)∶39-42 .

猜你喜欢

洪量秦淮河雨量
赣江流域洪水峰量演变规律及联合分布研究
宁夏红柳沟流域水沙变化及产沙分析
基于小波去噪的称重雨量数据分析
夜航
黄河内蒙古段河床冲淤规律分析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底泥的污染与再利用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南京城与秦淮河
昌马水库排空过程泥沙含量的计算分析
铜仁锦江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