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HBV携带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18-05-17冯建文
冯建文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山东 淄博 25502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诱发的血栓而导致的急性心脏缺血综合征[1],给人类健康形成严重的威胁。他汀类药物是治疗ACS重要且常用的药物,虽目前的大多数研究观点均认为,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不可逆性肝损害发病率较低,但肝损害一旦发生即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结果,病死率高达10%~50%[2]。此种情况下,慢性肝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也引起临床的重视。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大国,HBV携带患者大量存在,携带HBV的ACS患者也逐年增多,对该类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目前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了他汀类药物对HBV携带的ACS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携带HBV的ACS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并采用同样方式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未携带HBV的65例ACS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35~71岁,平均(51.25±13.58)岁;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合并症: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使用阿托伐他汀32例,瑞舒伐他汀30例。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36~70岁,平均(50.82±12.23)岁;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急性心肌梗死27例;合并症: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使用阿托伐他汀33例,瑞舒伐他汀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ACS诊断标准,HBV携带诊断标准参照文献[3],排除对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过敏及本次入院前1个月内他汀类药物使用史、急性感染、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及患者对本次分析均知晓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两组入选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生产,国药准字号J20120050)10毫克/次,1次/天;瑞舒伐他汀(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240)5毫克/次,1次/天。治疗过程中持续关注患者肝功能情况,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的6、12、18、24周各进行1次肝功能的检测,检测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以用药前及用药24周后检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期间若患者ALT超过了3倍正常值上限,则判定为肝功能损伤,需停药对症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肝功能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肝功能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ALT和AS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余各指标则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LT和AST有明显升高,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62) 对照组(n=65) t P ALT(U/L) 治疗前 30.22±10.59 30.53±10.87 0.16268 >0.05治疗后 39.09±12.16* 31.64±11.59 3.5350 <0.05 AST(U/L) 治疗前 36.82±14.67 36.01±14.86 0.30897 >0.05治疗后 46.26±16.15* 37.22±15.24 3.2454 <0.05 TBIL(μmol/L) 治疗前 12.35±4.51 12.64±5.18 0.33581 >0.05治疗后 13.05±4.88 13.12±5.09 0.07904 <0.05 DBIL(μmol/L) 治疗前 4.65±1.57 4.89±1.62 0.84719 >0.05治疗后 5.12±1.69 5.26±1.65 0.47234 <0.05
2.2 不同药物对HBV携带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使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HBV携带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均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不同药物HBV携带患者肝功能比较(±s)
表2 不同药物HBV携带患者肝功能比较(±s)
指标 时间 阿托伐他汀(n=32) 瑞舒伐他汀(n=30) t P ALT(U/L) 治疗前 29.51±11.25 31.23±10.05 0.63331 >0.05治疗后 39.22±12.87 39.08±12.35 0.04364 >0.05 AST(U/L) 治疗前 36.95±13.58 36.18±13.92 0.22043 >0.05治疗后 45.28±13.58 46.87±14.69 0.44286 >0.05 TBIL(μmol/L) 治疗前 12.84±4.26 12.06±5.18 0.64929 >0.05治疗后 12.99±4.55 13.28±5.06 0.23757 >0.05 DBIL(μmol/L) 治疗前 4.59±1.63 4.72±5.06 0.13796 >0.05治疗后 5.07±1.64 5.18±1.78 0.25325 >0.05
2.3 肝功能损害:观察组中阿托伐他汀发生肝损害4例,瑞舒伐他汀肝损害5例,肝损害共9例,总发生率为14.52%(9/62);对照组中阿托伐他汀发生肝损害1例,瑞舒伐他汀肝损害1例,肝损害共2例,总发生率为3.08%(2/6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5,P<0.05)。
3 讨 论
ACS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破裂是其重要致病原因,可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等不良后果。抗血小板治疗是ACS的根本,临床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最为常见,但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也会发生急性心脏事件。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血脂、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其用于ACS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据临床报道显示[4],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到ACS患者中,不但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改善心肌缺血,且还具有一定的调脂功能,但患者也容易出现肝损伤。对于HBV携带的ACS患者,由于其机体状况的特殊性,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安全性尤其是对肝功能的影响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组资料中使用他汀类药物的HBV携带的ACS患者与非HBV携带的ACS患者进行比较,以HBV携带的一组治疗后ALT和AST升高更为明显,且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也明显更高。提示HBV携带的ACS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肝功能指标波动更大,发生肝损害的概率也更高。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临床较常应用的他汀类药物,其中阿托伐他汀为羟甲基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而减少肝细合成和贮存胆固醇,且还具有较好的抗缺血、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以及抑制脂蛋白氧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而瑞舒伐他汀为选择性的羟甲基物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降低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和调节脂蛋白受体及增强其活性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使用阿托伐他汀的32例与使用瑞舒伐他汀的30例携带HBV的ACS患者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都无明显差异,提示他汀类药物影响对HBV携带的ACS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不受药物种类的差异,这与项美香等[5]的报道观点一致。
总之,他汀类药物对HBV携带的ACS患者肝功能存在较大影响,易造成肝损害的发生,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杨长宝,郑海军,邱春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2):295-296.
[2] 田俊萍,王鸿,陈步星,等.他汀类药物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24):56-57.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5):882.
[4] 牛保松,王建军.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2):156-159.
[5] 项美香,马宏,王建安,等.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认识与诊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7):6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