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捏脊疗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2018-05-17欧彩香何德根陈晓陆王信芳黄钦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光疗病理性脑病

欧彩香 何德根 陈晓陆 王信芳 黄钦海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早期新生儿期,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致脑瘫,甚至死亡。目前退黄治疗的最主要方法是蓝光照射,但蓝光治疗容易引起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甚至发生院内感染。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应用在蓝光治疗的基础上,加予捏脊疗法,减少蓝光的不良反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邵肖梅等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1]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诊断标准拟定:①黄疸出现的时间早:生后24 h内,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102 μmol/L;②黄疸进展的速度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 μmol/L;③黄疸的程度重:足月儿TSB>220.6 μmol/L,早产儿>255 μmol/L;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家属同意治疗方案并签字。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新生儿重度窒息;②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③合并严重感染;④合并先天性发育畸形、皮肤破损。

1.4 一般资料: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14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男68例,女78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质量2.2~4.1 kg,日龄1~28 d,通过电脑生成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双胞胎分在不同组别。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胎龄,出生体质量)等基线的比较(表1),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基线比较(±s)

表1 两组基线比较(±s)

组别 n 胎龄(周) 出生体质量(kg)治疗组 76 38.5±1.3 3.14±0.39对照组 70 38.8±1.4 3.21±0.36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

1.5.1.1 对照组:参照《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的内容,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包括: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 mg/(kg·d)],微生态治疗[双歧杆菌0.5 g/(kg·d)],补充核黄素(维生素B25 mg),必要时予白蛋白1 g/(kg·d)静滴。

1.5.1.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小儿捏脊疗法,具体操作如下:沿着脊柱两旁的华佗夹脊穴,两手用捏法把患儿皮肤捏起,起步于骶尾部长强穴,终止于枕项部大椎穴,双手一边捏提,一边向上推进,重复3~5遍,直至背部皮肤明显潮红,每日1次。

1.5.2 观察的项目:黄疸消退时间,腹泻、皮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1.5.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是SPSS21.0统计软件,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假设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出院时两组患儿在黄疸消退时间、出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黄疸消退时间减少,出院费用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出院费用的比较(±s)

表2 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出院费用的比较(±s)

组别 n 黄疸消退时间(d) 出院费用(元)治疗组 76 4.82±2.3 2454.9±832.5对照组 70 5.78±2.5 2872.6±876.8

2.2 两组患儿光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光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光疗不良的发生率:治疗组9.2%,对照组27.1%,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预防光疗不良反应作用显著,腹泻的发生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院内感染的情况: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的情况。见表4。

治疗组的院感发生率为1.8%,对照组的院感发生率14.3%,两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治疗组的院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4 两组观察期间院内感染例数

2.4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情况: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出现典型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但治疗组有1例颅脑MRI提示胆红素脑病;对照组有2例颅脑MRI提示胆红素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异常积聚而形成,其病因复杂。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脑屏障本身发育未成熟,再加上经历缺氧、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等不利因素,以致血脑屏障开放,故致胆红素脑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基底核、苍白球、视丘、小脑等部位持久的不可逆损害,导致智力低下以及胆红素脑病四联征: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干预十分必要。

我国古代医学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早有认识,中医名为“胎黄”或“胎疸”,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胞胎湿热熏蒸,中焦受阻,脾胃功能失职,升降失常,肝胆疏泄不畅,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为黄疸。《幼幼集成》云:“小儿初生,饮食未开,胃气未动,廓然清虚之府,宜乘此时加意调摄”。 故健脾益气为小儿疾治疗之大法。小儿捏脊疗法是一种具有小儿特色的外治法,通过对华佗夹脊穴的刺激,能显著的调整脾胃功能,疏通气血。吴高鑫[3]等探讨小儿捏脊疗法机制:指出捏脊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的指导下,与督脉以及五脏六腑发生联系,从而可治疗疾病;张锐[4]等通过现代实验研究,提出捏脊疗法能对于提高胃液分泌有疗效,可增强胃肠蠕动,且能增加酶的分泌及活性,促进胃肠的机械与化学消化,加强胃肠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起到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与本研究捏脊疗法减少光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结果相吻合;程宾[5]等研究发现捏脊疗法在能提高人体部分的必需微量元素(如 Fe、Zn、Cu)的含量,又能降低非必需元素(如Cd) 含量。必需微量元素的提高,对于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有帮助,并有利于酶活性的增强,起到促进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发育的作用,这与本研究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低相符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捏脊疗法结合西医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缩短黄疸的消退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并且能减少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医捏脊疗法通过激发小儿膀胱经的经气,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使阴阳得以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捏脊疗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节约了医疗资源,实惠了群众,减少医患矛盾,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载芳,申坤玲,沈颖,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34-438.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等.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9-271.

[3] 吴高鑫,崔谨,梁忠培,等.基于古代文献整理的捏脊疗法作用机理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32-34.

[4] 张锐,王联庆,杨颉,等.捏脊疗法治疗儿童脾气虚证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2):166.

[5] 程宾,董晓斌,谢杰,等.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相关性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5,36(2):4-6.

猜你喜欢

光疗病理性脑病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