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2018-05-17

百姓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墨痕墨梅砚池

谢 琰

2017年10月25日,在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在中国多走走、多看看,继续关注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的发展变化,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报道中国。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句,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题画诗,题目是《墨梅》。画上原诗云:“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由于这幅画和这首诗都太过有名,很多人引用它、赞美它,于是每一句的文字几乎都有不同版本。比如第一句写成“我家洗砚池边树”,第二句写成“朵朵花开淡墨痕”,第三句写作“不要人夸颜色好”,第四句则通常写成“只留清气满乾坤”。无论从音律还是从内容表达来看,这些版本都无伤大雅,也不影响这首诗人见人爱、妇孺皆知。

众所周知,唐人最爱牡丹,北宋人也爱牡丹。但从北宋开始,有一种低调的花朵,不声不响地渐渐占满了文人心中的山坡,这就是梅花。南宋的诗词中,到处都是梅花的芬芳和气骨。梅花无非白梅、红梅两种,如何画出特色、画出风格呢?大概到北宋晚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奇思妙想,就是“墨梅”。这是一种大胆的艺术开拓。画家干脆不着色了,只用水墨来画。梅花的花枝和花瓣,一律都是黑的,画家只用墨的浓淡来勾勒、渲染。这样的梅花,事实上是“超现实主义”的,因为现实世界从来不会出现黑色的梅花。中国画的这种“超现实”,是为了启迪大家突破形骸颜色的束缚,去直接体验事物的本质。这股风气,一直影响到元末的王冕。

在王冕的《竹斋集》中,有关梅花的诗作非常多。王冕出身农家,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后来隐居会稽九里山,造了3间茅庐,自题为“梅花书屋”,可见其对梅花的痴迷。王冕的咏梅诗,无论是“素梅”还是“墨梅”,都非常清淡,是和“桃李”这样的俗艳芬芳截然不同、气质迥异的。在他最冷淡的画风中,暗藏了极强的力度与品格。

梅花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花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数次提及“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咏梅的诗句,此次引用王冕的《墨梅》,引发国人的强烈共鸣,其原因可总结为三点:第一,这句诗浓缩了中华“梅文化”的精华,展现了新时代国人应有的底气和骨气。第二,这句诗巧妙地利用“淡墨”“无色”的画面特点,传递出一种人格的卓立与浩大。第三,这句诗通过外界形形色色的夸耀,反衬出面对成就时难得的理性、冷静和对初心的坚持。只有如此美好而坚韧的事物,才足以“满乾坤”。于是,后代的人们从这样的境界中获得了无尽的温暖与激励。

(摘自《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墨痕墨梅砚池
杨砚池:“斜杠青年”搭建“连心桥”画好“同心圆”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专注
贺泽海作品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周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 墨梅白梅》
富贵花开淡墨痕——齐文秀写意花鸟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