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的出版“编辑力”探析

2018-05-16薛方闻

科学与技术 2018年15期
关键词:出版全媒体要素

薛方闻

摘要: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出版行业逐渐进入集印刷媒体、网络媒体及无线通信平台为一身的全媒体出版时代。全媒体出版使图书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转变,继而对图书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全媒体;出版;编辑力;要素;培养

在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竞争格局变化提出的新命题。在全媒体环境下,在传播平台日益重要的竞争格局中,图书编辑只有从理念到实践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转变,才能获取立名之本。

1全媒体时代出版编辑力的构成

1.1全媒体时代的出版业特征与编辑职业功能转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在全球的兴起,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新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并还在进一步改变着经济社会文化形态。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日益成为世界在新的起点上发展的主题,它给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造成的深层影响将在未来世界的格局中显现出来。这样的重大时代变革,也对出版业的发展及编辑职业身份和工作内容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

1.1.1从产业结构看,出版业在其所属的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门。文化创意、新闻出版产业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1.1.2从受众形态看,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劳动时间越来越缩短,以前每周工作6天,现在工作5天,还有各种各样的假期。这样,人们用在精神生活方面的时间投入和经费投入也就越来越多,这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这种变化对出版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教育、休闲娱乐、个性化产品需求以及各种各样的细分市场已初步形成,新的市场对图书品种、品质有了更多的要求。

1.1.3从出版技术看,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出版内容的获取方式,革命性地改变了图书设计、装帧、印刷等工艺,同时,对图书内容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也有了日新月异的扩展和提升。新技术工艺的应用,也给出版纸张等材料业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

1.2全媒体时代出版编辑力的构成要素

1.2.1创新能力。在企业中,创新就是指利用社会潜在的机会,重新组织生产方式和要素,创建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成本更低的经营方式,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内容供给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在全媒体时代,很难想象一个因循守旧,没有激情、没有创新精神的人会在出版工作中有所作为。对于出版企业来讲,尽管某项产品一直是其优势,但在随时随地发生着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很可能明天就会被淘汰。研究表明,各行业新产品在销售份额中的比例日渐上升,为企业带来丰厚收益和不断发展的动力。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创办人之一舒斯特在《给有志于编辑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说,“不要盲从时尚和流行,千万不要只想模仿畅销书,而出一本和它差不多的书。

1.2.2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它主要是指编辑通过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所形成的掌握和运用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对各学科前沿的了解和学术见识。同时,还应该包括在学术界的人脉关系。一个社科类的编辑,应通晓文史哲,了解法、经、教、艺等诸多学科,并有与专家学者沟通对话的能力。

2出版编辑力的培养

编辑力是知识、素质的外显,培养的途径一是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将情商、智商融化为个人的整体素质;二是实践,寻求适宜的编辑职业舞台,将知识、素质外显为促进职业发展的编辑力。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努力必不可少,良好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与出色的出版团队和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更为重要。

编辑力的培养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2.1明确编辑力生发的方向

2.1.1高度重视选题的社会导向价值。选题和产品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是否符合现实政治要求是编辑首先要关注的。出版活动是一种意识形态范畴的社会活动,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即我们常说的“导向性”。导向是编辑力生发的第一要求,即我们所说的“政治安全”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依存,有时相互制约,把握好两个效益的关系是编辑的最大原则。编辑严格按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的要求,从选题立项开始就要绷紧“社会导向”这根弦。所有编辑出版工作都应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2.1.2综合衡量选题出版价值。文化传承、社会教化、怡情娱乐等应该是出版工作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文化传承是基于整个人类文明角度的文化传播和继承,比如对古代遗址的发现研究,对现代一些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文化现象的研究,等等;社会教化除去基于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教化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今天,还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要求去做好对大众的教化;怡情娱乐主要体現在适应社会时尚文化生活的创新与发展,除去适应发展要求外,应注意发挥对社会时尚文化生活的引导作用。在选题论证时,一定要注意坚持有益社会教化、有益百姓身心健康、有益引导社会风气的原则。

2.2寻求编辑力生发的突破口

2.2.1根据出版企业和编辑自身定位寻找突破口。不同出版企业的产品定位不同决定着编辑着力点的不同。学术出版社与大众普及读物出版企业在产品定位上就存在着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出版企业,其产品的地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综观中外出版物,可用一座金字塔来形容。这座“金字塔”是由塔基、塔腰和塔尖组成的。构成“塔基”的出版物应该是最具文化传承价值的学术类图书,它们是一个出版企业铸造品牌、显示特色的根基。“塔腰”部分是与时俱进的关乎大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畅销读物。它是出版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主力板块;“塔尖”部分则是人们常说的所谓时尚书、畅销出版物。这一块数量较小,“可遇不可求”。因为畅销,一般来说生命周期相对要短一点。学术书、畅销书的纵横关系和出版物呈金字塔式结构需要每个编辑去全面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出版社和自身定位去寻求编辑力生发的突破口。

2.2.2根据市场需求找突破口。市场需求就是读者需求,需求差异形成分众群体。需求各异的人群形成了一个个有相同职业、相似爱好、相近需求的读者群,这些读者群的取向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比如:老、中、青、少、幼等的需求,这是按年龄段区分的分众市场;而教师、公务员、企业家等的需求,就是按照职业区分的分众市场,他们因职业、职位而导致的读物需求与一般读者有较大差异。有些分众读者群人数动辄数百万,形成一个个特色明显的庞大阅读群体,因此,提高编辑力,还应对市场需求,尤其是分众读者群的阅读需求有明确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选题策划的突破口。

2.3提高编辑力运作的效能

对书稿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加工。编辑需要开阔思路,从社会发展趋势、读者需求、作者素养及样稿水平等方面去判断书稿质量,筛选最有价值的书稿,并在此基础上取舍书稿内容进行细致的加工和周密的设计,使之成为上品、精品。像当代中国出版社从一麻袋旧书稿中筛选出的“季羡林书系”,中央编译出版社对《色彩的性格》(原名《色彩的文化》)的重新包装,对“心理自助译丛”等书的重新修订,就是提高编辑力运作效能的生动案例,这些图书的出版过程有许多经验做法值得研究。

3结语

编辑是一种工作类别,也是一类职业身份,主要是指以特殊技术将创作者的智慧产物变成可供印制、出版的一种工作。可以说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编辑在出版这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编辑更应该适应现代化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出版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數字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在数字化和全媒体环境下,做好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践行者和引航者。

参考文献

[1]张志林.全媒体出版的概念理解与前瞻[J].今日印刷,2010(8)

[2]李靖丽,谢雨.“全媒体出版”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J].新闻世界,2011(6)

[3]魏锦.论编辑的核心竞争力[J].出版发行研究,2010(1)

[4]周山丹.全媒体出版语境下图书编辑的理念创新与角色转型[J].编辑之友,2011(5)

[5]徐诗荣.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能力的培养[J].出版发行研究,2011(2)

[6]章永宏.数字时代图书编辑竞争力解析[J].中国出版,2011(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出版全媒体要素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