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理论的整合运用研究

2018-05-16吴全武

科学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整合运用高中数学

吴全武

摘要:尝试教学模式,是指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练习放在主要位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入尝试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自学习惯。

关键词:高中数学;尝试教学理论;整合运用

尝试教学理论吸收了古今中外教学之精华,结合我国国情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在经过了数十年的演变实践中,已经拥有一条行之有效操作模式,在课堂教学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尝试教学理论践行了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学情设计教学活动,采用了独立、分层、合作相结合的模式,灵活地调控学生的生成,做到了循序渐进、顺势而导,实现了学生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一、践行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练习才是课堂的主要部分。尝试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素材的提供者,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原有认知,结合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尝试的主体,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

比如在学习有关“直线的斜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上楼梯的时候,不同的倾斜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利用投影给学生展示出两种不同倾斜度的楼梯,让学生对斜率有个感性的认识,学生一致认为倾斜度不大的楼梯攀爬起来比较省力。那么如何来描述某一直线的倾斜程度呢?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学生选择角度;有的学生选择比值,有的学生尝试利用建立坐标系的方式进行分析。学生的积极猜想顺利地将学生引入了理性的思考,开始比较探索哪种方式更为准确、便利,从而总结得出了斜率的定义:直线的斜率等于高度与宽度的比值。那么如何利用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斜率呢?学生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作图分析、积极探索,得到了坐标系中斜率的几何意义:纵坐标增量与横坐标增量的比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顺利地推进了课堂的教学,新知的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而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学生的自我攀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践行。

二、尊重学生差异,施行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和技巧上已出现了很大的不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做到顺势而导、激励上进。在尝试教学活动前,学生对所学内容、目标要求、情感态度的要求有所了解,以便使学生的特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比如在学习有关“诱导公式”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单位圆进行回顾,在观察其中对称性的过程中,再次温习圆的性质,调动学生各自的原有认识,利用问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利用圆的对称性探索三角函数的性质。具体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学生从始边和角的终边来建立三角函数中的数量关系。课堂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用个别讨论来代替整体教学,从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激烈的讨论氛围,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的认知来发表观点和看法,教师顺利地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思维关键点,顺利地做到了“对症下药”,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准确得出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提高。通过这样的课堂建立,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使得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与老师讨论其中的数学逻辑和推导方法,从而能够从自己的思维原点出发,逐步地达到掌握新知的终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组织合作讨论,实现思维创新

学生的探究仅靠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思维碰撞之中主动实现新知的搭建,在思想的交流中顺利完成对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以逐步地突破原有思维、实现创新。

比如在学习有关“余弦定理”时,学生在对自动卸货汽车的车箱进行分析后,发现其设计的关键是油泵顶杆长度的计算,从而将其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计算:已知三角形中的两个边和这两个边的夹角,求第三条边的长度。学生学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求法,对这个问题还比较陌生一时很难找到解题思路。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对难题进行攻克,学生们先从思路入手,企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有个学生说道:“老师总是说将特殊的问题一般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这个怎么才能转化为一般问题呢?”学生的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探究的思维,过顶角在斜边上做垂线,将斜三角形变为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实现了对问题的解决。然而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是钝角三角形,其垂线应该在斜边的延长线上,这个方法还能适用吗?”在学生的尝试解决中,问题被一个个的攻破,学生们也都非常的兴奋和自信。合作讨论给学生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跳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靈活课堂教学,促进全面发展

动态的课堂生成永远无法模拟。教师就需要结合课堂生成进行临时发挥,尝试利用自己的机智灵活来调控课堂教学,熟练各种教学教法和技能,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促进相互之间高效的探索、分析和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比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函数图象的认识,让学生进行不同函数间的观察对比,对增减函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利用具体的函数值进行大小比较,逐步地分析其中图象变化趋势,了解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导入学生对增减函数概念的认识。然而在概念的描述上,学生却使用了“任取”、“任意”这类不规范的数学术语来进行表达,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法,再次引导学生对特殊的函数图象进行观察,学生对同一函数中有时增函数、有时减函数产生疑问,从而对增减函数的定义进行质疑,领会到自己在表达上的不全面,及时地加以完善和纠正,准确地掌握了增减函数中的定义域,加深了对单调性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样的灵活调控,深层地帮助学生分析了自己的思维误区,挖掘出了总结和理解上的漏洞,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尝试教学理论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课堂生成,完全与学生的能力相契合。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只要我们多元化、多角度地来看待课堂,深层地将教学任务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灵活地进行尝试和实践,就能逐渐地将学生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颜福进,顾金花.基于学会学习的高中数学阅读——以“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9(02):63-65.

[2]池文贵.“尝试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7(10):18.

[3]高月琴.SOLO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7(22):20-22.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整合运用高中数学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充分聚合资源提升地理教学成效
浅论在有效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