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运用

2018-05-16张欣

科学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林业资源

摘要:森林防护是我国重点工作之一,林业资源保护也是我国的重点工作,而火灾则是它们的天敌,火灾的发生会造成森林和林业资源的大面积被毁,造成国家经济的重大损失,同时还会破坏生态的平衡。因此,本文就林业资源保护中的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做一番分析。

关键词:林业资源;护林防火;防火技术应用

自进入新世纪,也随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的发展也被推向了历史的舞台。林业资源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占据了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林业正以跨越式的发展模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因此,林业发展以节能、低碳、环保的新思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发生火灾的原因

1.1人为原因

在森林中,人为发生火灾的原因是经常见的,也是较为普遍的原因。人为火灾的原因可以归为两大类,分别是生产用火、生活用火。生产用火包括烧牧场、烧窑狩猎、烧荒、烧灰积肥、机车喷火、炼山造林等等。而吸烟、烤火、烧饭、火把、祭祀等则是生活用火的体现。这两类也都有可能是无意中造成火灾的原因。但有些却是故意为之的,这种故意为之的性质就非常恶劣了。

1.2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顾名思义就是和自然有关的,比如说和天气有关;比如说和环境有关等。和天气有关的原因,最主要原因就是在雷雨天气的情况下,我们都知道打雷会产生巨大的电火花,而这个电火花就有可能会触到易燃的树木,从而引发火灾。其次是林区的岩石大面积崩塌,岩石之間的摩擦碰撞出的火花散落到地上,从而成为发生火灾的一个导火索。除此之外,就是陨石坠落的摩擦起火。但,这些自燃引起发生火灾的概率非常小。

2、林业资源的破坏

对于林业资源长远发展来说,对资源的保护是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为因素的干扰,包括盗伐,在林区使用明火等。另一方面是要控制自然灾害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如因空气干燥、夏季温度过高等造成的火灾。从江西省以往所发生的火灾事件中,不难分析出以下原因。

2.1人为因素

绝大部分森林火灾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其中疏忽用火及人为纵火是起火的主要成因。一方面因烧荒烧灰、吸烟烧饭、祭祀活动等造成用火疏忽,造成森林火灾事件频繁,另一方面不排除故意纵火烧山现象。

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林业资源破坏现象,一方面要加强对火源的控制、预防,加强群众性护林防火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护林防火规章制度,并有效落实责任制,做到有人护、有人管的防护管制。

2.2自然因素

干燥季节是林业火灾发生较多的时期。火灾原因主要有雷击、岩石摩擦及高温自燃着火等。我国森林火灾中1%起因是源于自然火。较为有名的雷击着火是江西武宁山火事件。2013年8月10日,江西武宁县罗坪镇洞坪村群峰云岩山顶发生山火。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着火点相对位置较高,且山势陡峭覆盖沉积物较厚,加上夏季气温高,给扑火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截至8月14日上午12时,火场过火面积已达到500余亩。后来采取“打防结合”措施,调遣5个周边县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千人与当地群众支援参战,各地专业队伍带队进行背水上山、隔离带开辟等措施,最终开挖防火隔离带8300 m,控制了火源,该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后调查起火原因是由于自然灾害雷击着火导致。有名的高温着火是江西遂川事件。2013年8月7日发生在江西省遂川县北郊3 km处的神山寺,周围附近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当地森林消防队在接到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冒着烈日投入扑火抢险行动,经过2 h的艰苦努力,终将大火扑灭。此事件起因是由于当地高温干旱造成。受当前高温、干旱等恶劣气候的影响,江西省相继发生过多起森林火灾事件。

在森林防火方面,江西省已建立全面的林业资源检测体系,采用卫星遥控形式、空中巡护形式、高山观望形式、地面巡查形式等手段来进行林业资源的火灾防护工作,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度,控制野外用火现象,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武警队、护林站等,做到火情及时发现、火灾及时处置。

3、护林防火技术在林业资源保护中的应用3.1扑救方面

扑救是主要的火灾应对措施。即使控制森林火源,也只能起到一定的火灾预防作用,因此及时采取火灾扑救、避免火灾范围扩大是有效的组织灭火安排。一般情况下灭火形式可采取隔离或直接灭火。化学灭火是现今灭火的主流形式。而在森林火灾扑救技术中,以计划、航空、爆炸、化学、人工降雨、地面灭火形式为主导。计划灭火指的是将森林内部的可燃物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从而断绝火源范围的扩大,减少火灾损失。

3.2通讯方面

建立完善的通讯网络体系是有效的火灾防护手段。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有线无线、对讲机、卫星、地空、程控实现信息通讯的传递流通。同时,根据气象部门对气候湿度、温度的分析可发布火灾预警通讯,将火险等级由轻到重划分为4个阶段,一旦火灾危险预警达到3~4级,当地森林防火部门及专业队伍就需要采取森林防火应急措施进行应对。信息的监管及控制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升森林防火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规范性。目前还在研发先进的火灾预警技术,如短波数据、网络数据通讯手段等来全面完善预警系统的功能。

3.3阻隔方面

防火阻隔技术有很多,常见的是火烧法、生土带、防火线、防火沟、防火带、防火林等等。火烧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含当地风速、空气湿度温度等气候条件,对实际操作也要求较高。防火线的建立可以起到一定的火灾阻隔作用,但也面临后期维护投资的问题,对当地土地的水土流失会造成一定影响。生土带指的是宽度1~2 m的带状土地翻耕导致土壤裸露,避免火势蔓延的措施。防火沟宽度1 m,一般低于腐殖或泥潭层0.35~0.5 m,主要为了控制地下火。防火带建设主要依靠阔叶树的建造,包括林缘、林中、林道等多处设置。防火林的建设主要依靠复合混交林的种植,对树种的抗火性、森林密度都有着严谨性要求,可在60 hm2左右的林地规划栽植阔叶树防火带,在林地的山脊处栽植30~50 m木荷林带,形成周围由木荷保护的60公顷左右的林地。一旦发生火灾,既有利于灭火,又可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4预测方面

针对森林火灾不可抗力因素的突发、破坏性,护林防火的预测是有效保障林业资源的手段。与气象部门结合分析当地温度湿度、降雨风力情况,做好森林火灾预警的评估,并依据预警情况进行火灾阶段等级划分,建立完善的林业资源火灾预测网。同时,依据国家制定的护林防火法规条文,落实护林防火制度责任,由原先根源上的灭火思想转变为控火、防火思想意识,完善森林火灾的预报、预测技术,提升检测系统的准确性、科学性,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

4、结语

林业资源保护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需求。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也是当地地区长远发展的途径。林业资源不仅仅代表经济生产的价值,更重要体现生态环境的价值。人类的经济发展需要依附生态环境,任何以牺牲林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必将无法长远,因此协调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及林业资源的再利用开发,是时代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1]唐育才.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5(16)

[2]魏志凌.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0)

[3]单延龙,刘乃安,杜建华.大兴安岭主要树种抗火性的分析与排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6)

作者简介:张欣(1970.9-),女,高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萝北县大马河林场)

猜你喜欢

林业资源
浅议对林业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分析
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分析
浅析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管理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对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