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中思政课德育效能的对策分析

2018-05-16杨莹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对策教学

杨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更加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教学成果。而要想提升思政课的德育效能,关键在于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道德形成规律。本文以陶行知的德育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提出了针对性教学对策,以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德育效能。

关键词:思政课 教学 德育效能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35-02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功能是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人才。这就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背景下,如何采用有效对策提升思政课的德育效能成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陶行知的教学理论中倡导知行合一,通过生活实践,将教学与生活合二为一,并由此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德育原则与教学理论。因而,通过分析陶行知教学理论与原则,对于解决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德育教学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陶行知的德育原则与方法分析

陶行知的德育教学理论强调“知行合一”。该理念首先体现为生活德育论,这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与核心所在。生活德育论,顾名思义,就是以生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长期的总结,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即合一”的三大主张。其次是知情意合一理论。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知情意的教育是连在一起的,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与影响,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这一理论要求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做到知情意合一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教学理念,真正把知识转化为思想,进而转化为行动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此外,在陶行知的德育理论中,还强调“集体主义”与“学生自治”相结合及情感陶冶教学。在陶行知看来,通过集体主义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克服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等。而学生自治可作为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在情感陶冶方面,陶行知认为,情感对人具有陶冶、感化作用,而这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可以直达学生的内心深处,最终达到“教人化人”的效果。

二、高中思政教学中德育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课堂中形式过于单调,内容枯燥乏味

当前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局限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将思想政治课仅仅当作一门课程,在教学中仍然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成长过程中行为的影响与价值观的塑造,部分学校甚至仍存在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学模式单一,导致知行分离,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高分低能”现象仍非常普遍。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意识地向着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但教学内容往往是以教材为主,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没有做到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对于德育教学效果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中缺乏人性化教学设计

人性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人性化教学指的是结合教学理论、目的和手段进行课堂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与个体性,因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形成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任何的教育模式。但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普遍没有应用这种人性化设计手段。这就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整体性教學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教学缺乏了针对性,无的放矢,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要想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能,必须重视人性化课堂教学设计,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性培养

在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中,人的主观性与能动性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马克思本人曾说过,“人总是而且也不可能不是从自己本身出发”。也就是说,对于某种未知事物的认知,人总是从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进行探索。把这一观点引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是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观性与能动性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在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中,主动实践德育教学内容,并能动性地加以探索完善。但当前,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忽略了学生主观性、能动性的培养,教学内容设计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很少主动探索,导致思政课中的德育效能未能真正发挥其效果。

三、提升高中思政课德育效能的对策分析

(一)以学生认知规律与品德形成规律为基础,转变教学理念

思想道德的范畴很广,结构也很复杂。高中生虽然在情感认知及逻辑思维上都已相对较为成熟,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其认知程度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思政课教学课堂中,首先根据陶行知的德育教学理论,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为基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模式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情感的认知是道德认知的基础,而道德情感对于主体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高中生在道德方面普遍存在着价值观模糊、自制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认知培养,通过知情意合一,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充分发挥德育效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与认识。

(二)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加强人性化教学设计

在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中,强调知与行的合一。在他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必须与其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是学生认知的基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化场景中。以此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品质的概念,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实践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引导学生实践德育教学理念,提升其效能。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则要加强人性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性,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进而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让其在德育教学理念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教学合一,重视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性培养

思想政治德育效能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充分运用自身的主观性、能动性对德育教学理念进行探究与实践,加深对思想道德的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合一”,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设计,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并设计不同的主题,比如可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或与学生关注的时政内容相结合,制作多样化的主题,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性,同时又通过实践加深了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2]另外,也可与学生的课余活动相结合,如班集体活动、寝室文化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提高自控能力,克服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等不健康情感,为学生将来的成长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而必须加强该时期对学生开展思政课教育,提升德育效能。本文在陶行知德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生活德育论、知情意合一、教学合一等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希望本文的理论研究工作对于促进我国高中思政课的德育效能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狄梅娟.陶行知德育方法对提高高中思政课德育效能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3(99):124-125.

[2]张冉.倡导“四结合”,提升高中思政课德育效能[J].考试周刊,2013(99):125-126.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思政课对策教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走,找对策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