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少数”视域下学生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5-16李怡李际进
李怡 李际进
摘要:当今高校学生组织建设日益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学生组织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组织建设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学生干部这类“关键少数”作为学生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在推动学生组织建设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学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学生干部工作时的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学生组织运转时的状态和效率,值得关注。
关键词:关键少数 学生组织 学生干部 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14-02
一、学生组织建设及学生组织的“关键少数”
学生组织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学校根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务管理的实需建立的,一类是学生依据各自兴趣或专业特长自发组织并对组织具有一定管理功能的团体。同时,学生组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引导学生、凝聚学生和培养学生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生组织能够帮助他们提前适应社会环境,他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社会经验并完成相关的过渡与转变,同时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展现自我、广泛交友,拓展眼界的平台。优秀学生组织是各个学校引导支持学生发展的媒介,同时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1]相关建设对于高校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组织中也存在“关键少数”,这类“关键少数”是指学生干部。他们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在学生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管理服务、思想教育、风气建设、集体活动中起到桥梁、助手、带头、领导作用。要推动学生组织的多元化建设,必须抓住学生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学生干部在学生组织中的角色、职责和学生组织建设的实质问题都决定了推动学生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少数”。抓住“关键少数”足以把握学生组织相关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组织相关前进方向,了解学生组织建设中相关的关键群体。学生组织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对学生群体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培育他们的高尚情怀和奉献意识。在各大高校进行学生组织建设的活动中,提升对“关键少数”考察与选择的标准,完善信息交流体系,加强普通学生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提升对“关键少数”的思想教育。通过相关举措从严格意义上抓住“关键少数”,从而促进学生组织建设。
二、学生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群体效仿“关键少数”
学生干部的身份具有特殊性,从一方面来说他们是学生部门的主心骨和成员引导者、教育者,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是学生组织的文化缔造者。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学生组织中的楷模角色,也就是说,他们的言行将会被其他成员模仿,特别是有望成为接班人的核心成员。学生组织中的多数同学,都会效仿学生干部的行为,是非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同学,有极大的概率被不良的学生干部影响。所以“关键少数”产生的“上行下效”的作用十分明显并值得关注,若能够抓住“关键少数”,培养其奉献精神,高尚品格,并发挥其在学生组织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推动学生组织建设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二)“关键少数”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职责就是要做好引领、服务作用。以班级建设为例,班风、学风的建设中出现的危险问题是班长、学委这类主要学生干部无法以身作则,严格自律。班集体中,如果负责考勤的班长和学委每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出勤并督促本班同学,那么该班集体的出勤率一定优于其他班级。由此可见,学生组织的建设,一定要抓住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组织中的骨干,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服务职责来谈,学生组织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学生群体的权益,推动学生群体发展。作为学生群体服务者,学生干部的决策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是否能为集体带来正能量,提升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三)部分学生干部无法有效组织群众
从管理学角度讲,所谓组织就是指对人员进行有效的组织工作。[2]学生组织的建设就是如何组织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工作,这之中存在一个组织者,他们就是学生干部。学生活动举办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有效的组织,而大多数学生干部缺少这样的能力。任务分配不合理,随机应变能力差,造成了活动现场一团乱麻的情况。学生干部是整个工作方向的灯塔,而学生组织建设的核心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且把握好学生组织的前进方向及奋斗目标。
三、针对学生组织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
选拔任用学生干部,一定要本着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精神,不能感情用事。遵循“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的程序,选拔的整个过程要坚持平等、公开、因事设人、民主集中制、实事求是、德才兼备、同学公认等原则。以公开招聘为主,并考虑其学生干部经历,可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中适当挑选一些有素养的学生,纳入学生干部队伍。[3]选择出真正服务于群众,具有奉献精神,并且自身优秀的学生干部,建立一支勤政、高效、务实的学生干部队伍。
(二)召开定期的学生干部学习活动
抓好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首先,定期举办新生干部培训班业余党校、骨干培训、各类政策的学习。通过各类培训,在思想上,提高和学生群体的认同感,教育其合理协调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教育学生干部摆正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科学安排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培养学生干部应有的责任心和工作的主动性。其次,在组织与组织间举办经验交流会,增加与外部的相互联系并相互学习,大幅度提升学生干部这一队伍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体提高学生干部的服务、组织、学习能力。
(三)关心学生干部,提升其幸福感
要提升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加快学生组织的建设,必须从学生干部的角度出发,体会建设学生组织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干部难做,部分原因是其工作对象同样是学生,是“平级”的,不同于社会上的干部和老师,在分配任务时更需要合理的沟通方式。在高校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学生组织担负着服务于教育活动、服务于同学素质技能的培养、服务于学校管理的工作,学生干部承担了大量学生活动的组织、筹划、落实工作,占用了宝贵的学习休息时间,学业受到较大影响。综上所述,学生干部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任务,并且任何工作均无实质报酬,所以更需要一份理解和支持。
学生干部的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工作时的状态,影响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在有关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干部都存在着无力感,不被理解和支持是大多数学生干部的现状。于上,学校老师领导过多注重活动效果,把举办活动、人员组织想得太过简单;于下,学生组织成员假想学生干部滥用职权,并且不执行组织计划、不服从任务安排。举例来看,学生干部组织一场晚会,从策划到彩排,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思想创意、场馆布置、组织表演和工作人员都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彩排时,学校领导和老师大多数会提出整改要求甚至取消这次活动,学生干部在调整时,表演、工作人员不理解修改原因,产生负面情绪。事后,学生干部需要做好本次活动的总结,并且要安抚学生群体的情绪。由此可见,在学生组织中,对于学生干部的要求之高。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认识到学生干部工作中的困难,并且定期召开交流会议,让学生干部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工作之中遇到的难题,并共同想出对策。同时,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可以定期与学生群体进行沟通,让学生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可以直接了解到学校领导的想法,消除对学生干部的误解,提升学生干部的幸福感。只有学生干部自身的积极性提高,整个学生组织才会充满活力,奋发向上!
(四)注重考评机制
学生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否健全、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能否正确地识别、评价、使用和激励学生干部,从而调动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水平。[4]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作为每位学生干部的镜子,使他们时刻依照此制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尤为重要,并完善一系列的考核、评价、调整机制,将打破学生干部的“终身制”。严格考察学生干部的日常情况,让学生干部在思想上有压力,并加强责任意识。提升该群体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
(五)打破陈旧模式,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干部个人素质来看,学生干部多有依赖思想。思维上懒散,依赖于管理教师或辅导员的安排。目前学生组织培养的多是执行任务的能力,并不是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开展活动没有事先做调研,疲于安排,活动流于形式,活动形式逐渐模式化、固定化,失去吸引力,活动的效果差。“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改变陈旧的活动形式,用新的形式展现经典活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时代和同学的需求出发,并且不断开拓学生活动的新领域。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大胆使用学生干部,对其充分信任并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不能事无巨细包办代替。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放手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学校的领导、老师对于学生组织的各类活动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一定程度的指导和支持。
四、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学生组织的建设是每个高校都在努力实践的。学生组织的内涵、学生组织建设的实质,学生干部的角色、职责都在时刻告诉我们,推动学生组织建设必须时刻抓住关键少数。从学生干部的角度出发,理解支持,并不断提升对其的要求,加强教育引導,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和幸福。每一名学生干部越做越好,每一个学生组织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李季.浅谈高校学生组织建设的四点要素[J].现代交际,2016(16):186-187.
[2]苟国旗.高校学生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9-131.
[3]徐满成.上海地区18所高校易班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调查研究——以校、院、班层级为视角[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7):13-15.
[4]陈建海.高校学生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浅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42-44.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