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主体信用到算法信用

2018-05-16袁康冯岳莫美君

银行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区块信用算法

袁康 冯岳 莫美君

信用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各类社会经济资源流通和配置环节的基础。信用的好坏优劣,会对交易对象的选择以及交易合意的达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交易结果的稳定以及对交易收益的预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市场交易模式下,对于信用的判断与评估主要是依据交易主体自身资信状况、个体交易历史中的市场评价以及权威机构的背书认证得以实现。然而,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利用分布式账簿的记账方式和智能合约的执行实现了信用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个体证明或第三方认证,而是凭借基于去中心化的多点记账和自动算法构成的共识机制,创造了一个可以避免人为操纵和篡改的资产交易的记载和证明体系。信用实现机制的变化,也对传统信用制度产生了冲击,如何回应区块链技术给市场交易带来的新问题,需要在充分把握区块链信用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建设保障信用生成与证明机制的顺畅运行。

从主体信用到算法信用的革命

信用产生于经济社会活动的过程之中,信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交易成本。简言之,较高的信用水平能够降低道德风险对交易安全的影响,减少为交易的达成而付出的信息成本。因此,信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经济活动所倚赖的交易要素。传统意义上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主体信用”,即交易主体依据其自身资信水平和市场表现而面向交易对手所呈现出的可信度,或者权威机构(包括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担保机构以及政府机构)为交易参与者的所提供的证明或保证。在主体信用模式下,相关主体凭借其信用程度对交易或资产提供信用。然而,在区块链技术下,依靠共识机制而形成的资产证明或交易证明不再依靠任何单个参与者或权威机构,“去中心化”不仅摒弃了单个主体对交易的组织或证明,而且将信用基础从传统的主体信用转向“算法信用”,即依靠多点证明的共识机制以及客观公正的智能合约来为资产或交易提供证明,主体信用不再是核心,区块链系统相比自动运行的算法而言更具可信度。

区块链本身就是确保价值交换各方的信任关系的记账体系。在主体信用中,交易双方需要交换各自的信息来实現价值交换,而且需要识别和确认交换的信息,信用在“交易参与者”之间实现。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下,交易双方都可能需要依赖中介机构来完成交易。因为信用制度的最终目的即是完成交易,而交易的最终完成在于“最后的交易环节——债务的清偿,即交易相对方的偿债能力”。在无法确保“交易相对方偿债能力”真实性的情况下,信用中介充当了对交易主体具有偿债能力进行信息识别和确认的担保角色,从而促进交易的完成。归根结底,主体信用的本质是交易主体清偿债务的道德能力,因为人们愿意相信清偿债务能力越强的人拥有更高的偿债品德。在现实中,主体信用是通过一种身份管理制度来实现的。

过去人们总是把信用当作一个道德问题,试图从道德层面约束交易行为。然而,在区块链的信用评价中,信用其实是一个数学问题,通过数学使信用评价结果准确反映用户的真实信用。在算法信用中,信息本身就是价值或者承载着价值,且算法所依据的信息无需再次识别和确认。算法信用强调“去中心化”,其目的在于摆脱信用中介而完成交易。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心化的信用创建方式,它运用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网络,从而通过技术背书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建立信用。通过这种机制,参与方不必知道交易的对手是谁,更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就可以建立互信,通过算法为参与者创造信用、产生信用和达成共识。区块链以数学算法为基础,摒弃了不同主体之间的信用差异,使所有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信用体系成为可能。

信用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区块链是建立在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等技术之上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其所构建的算法信用体系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信用体系。从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以及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虚拟货币的发展来看,市场对区块链算法信用的热捧,无非是因为现有主体信用体系中有些规则可能存在瑕疵或缺陷,即现有规则下的个别主体信用被无节制滥用、信息不对称下的单个主体信用评估难度大以及各种市场欺诈行为泛滥等现象,导致市场对于主体信用的信心不足。寻找一种去中心化、去主体化的信用体系,成为了市场的现实需求。

然而,区块链下信用体系并非是无懈可击的,区块链技术所试图构建并维护的算法信用体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隐患。首先,区块链的初始规则如何确立。是依靠大多数投票的相对民主机制,还是一定程度上依靠线下的公共权威与信用的参与和支持。如果某个区块链系统自构建之初即存在人为操控,即并未真正实现去中心化,那么很难确保算法信用的真实性。其次,区块链新规则与既有规则的冲突和衔接问题,即如何应对新旧规则的相互适应和改良的矛盾。一方面,区块链系统的规则与信用体系如何承接原始的主体信用;另一方面,区块链系统的算法调整与优化过程中如何保证其延续性。最后,如何保证区块链系统算法的纯粹性。区块链的规则是由网络节点来维护的,但每个网络节点背后都是人的行为,如何充分考量并回应人的非理性行为也实属必要。

此外,尽管区块链技术试图实现“去中心化”,但区块链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与难题。第一,谁在维护共享式的交易账本?一方面区块链系统本身的设计与运行的起点都是单个的主体,另一方面真正去中心的公有链由于其效率不高使得单纯依靠用户去维护数据庞大的系统并不经济和现实,因此区块链系统归根结底难以真正脱离特定运营维护主体而存在。第二,谁有权批准交易并确认其效力?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仅仅是保障表面数据上的不可篡改性,并不能保障该交易的真实性与合法有效。比如,交易双方在交易前恶意串通后进行交易来损害第三方的利益(制造不正当的交易区块),这时交易双方的交易如何定性以及第三方权益如何救济。第三,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是如何取得交易价值的?即在线上订立完合同后,线下的交付如何完成,以及如何保证交易的标的真实可信并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交付的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区块信用算法
神秘的植物工厂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失信商人的悲剧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