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金融科技人才发展之道
2018-05-16叶望春
叶望春
数字金融时代,面对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激烈竞争,说到底还是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竞争。
什么是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是能够同时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的人才。金融科技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中介服务等。需要人才具备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属性。他们既要掌握数据的量化分析、金融产品的定价以及风险防范等金融业务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其次,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是既要具备创新思维又兼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金融科技由金融的创新而产生。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创新,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不仅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及成果,而且还需要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与技术结合起来,创新业务发展模式。
最后,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是兼备风险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管理型人才。金融行业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以及突发性等特点也存在于金融科技领域。在鼓励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应该将风险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具备各种风险意识,强化自身对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互联网金融常见风险的应急防控能力,在风险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相关权益。
综上所述,全面具备这三种素质的人才,才称得上是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在当前非常稀缺,主要是因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难。没有完善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制约中小银行转型升级的瓶颈,也是中小银行一时难以逾越的藩篱。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困境体现
金融科技人才的紧缺。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全球金融高科技调查中国概要》指出,中国有71%的金融机构受访者认为招聘人才比较困难。据全球招聘顾问公司MichaelPage发布的《2017中国薪资和就业报告》,目前国内金融科技人才总缺口达150万。在这么大的缺口之下,中小银行很难实现转型升级。
中小银行难以吸引或自我培养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目前,国内金融科技人才扎堆聚集在一线城市,而技术专家主要来自高等院校、顶尖实验室或研究院、顶尖科技巨头等。此外,严重的供需不平衡使金融科技人才的薪资水平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地處非一线城市、薪酬体系传统的中小银行,难以吸引金融科技人才的加盟,也难于在内部自我培养。
解决中小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发展难题
针对这一难题,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责无旁贷,需要努力联合各方资源,理论结合实践,和广大会员银行一起将联盟打造成为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黄埔军校”,帮助中小银行构建金融科技人才的选、用、育、留体系。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由平安集团和中小银行共同发起,旨在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共同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共同应对来自大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共同发展。
平安集团“金融+科技”转型不断提档增速。2017年,平安集团互联网用户数4.36亿,月均活跃用户量7356万。近10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投入,让平安集团厚积薄发,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平安集团拥有金融、医疗专利申请数超过3000项,其中多项科技成果全球领先,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在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公布的结果中位居世界第一,在海关、机场、金融、社保等200多个场景成功运用,累计调用量超10亿人次;不断利用丰富的场景打造科技的成熟应用,并集成为核心科技能力向社会输出服务,经过多年培育,科技成果逐渐凸显,孵化出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包含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金融壹账四家“独角兽”公司。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已举办了40多场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主题活动和论坛,与来自1000多家银行逾2000位银行高管和业务骨干展开了积极交流和探讨。2018年,联盟将联合境内外各大高校、智库,联合各会员行一起推动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银行智能风险、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产品等领域的培训和实践,同时还将提供给中小银行实地跟班开发和测试学习的培训。2018年第一期的“极客训练营”项目已经在深圳开班,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将提升会员银行科技人员创新发展和场景落地能力,使得中小银行可以更好地跟进后续操作和研发。
当今之际,唯人才为竞争的第一要务!“人才为本,人才致胜”,中小银行要顺利实现转型和升级,需要重视“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培育和打造,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战略上重视,从实践中努力,才能在科技的快速迭代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