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顶商人盛宣怀与胡雪岩的恩怨情仇

2018-05-16月岛主

记者观察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盛宣怀胡雪岩左宗棠

月岛主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功与左宗棠是密不可分的,两人相互成就。一个在军事上屡建奇功,政治上也平步青云,另一个则在商界一往无前。这两人组合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

然而他俩却有一对享有盛名的厉害对手,而且实力也强大无比。左宗棠的对手,是李鸿章;而胡雪岩的对手,则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另一位红顶商人盛宣怀。

01

盛宣怀1844年生于江苏常州,不同于穷小子胡雪岩,盛宣怀是个官二代,出身官宦世家。据他爷爷盛隆称,盛宣怀出生前他做了一个梦,梦见盛家老宅中一棵枯萎已久的杏树一夜之间繁花似锦,所以给盛宣怀取字“杏荪”。因为此吉祥之兆,盛宣怀自幼就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光宗耀祖。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盛宣怀连着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全都名落孙山。倒不是盛宣怀不聪明,只是他对这晦涩难懂的八股文实在提不起兴趣,不是考试型人才,也算是吃了应试教育的亏。他的强项在于经世致用之学,就是说他比较务实,喜欢去研究一些现实问题。

毕竟起点就比别人高,虽然科举屡试不中,但他父亲是个地方官,经常调任各地,依仗着父亲的关系,盛宣怀也能跟着走南闯北,积累经验,协助父亲参与地方建设。在这地方建设方面,盛宣怀就展现了其商业方面的头脑,尤其是对实业情有独钟,为他日后的道路奠定了走向。

盛宣怀父亲帮他的最重大的一件事,就是在他25岁这年,托人把他引荐给了自己的故交——李鸿章。李鸿章就不用多说了,中兴大臣,洋务领袖。盛宣怀进入李鸿章幕府时正值洋务运动由自强向求富过渡的阶段,前期主要修建一些兵工厂,造些新武器,到了后期就注重民族经济发展,讲究实业兴邦。

盛宣怀到了这里如鱼得水,自己的经世致用理念深得李鸿章赏识:有了用武之地。加上其勤勉能干,据《行述》记载,盛宣怀常常为公务骑马奔走于陕西、山西的山川中,盛夏炎暑,日行百里而不知辛苦。很快盛宣怀就步步高升,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中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他都参与其中,成了李鸿章的左膀右臂。

我们再回到前面提到的左李之争。左宗棠与李鸿章两人势力范围各有不同,且意见还经常相左,早就积怨已深,是死对头。二人矛盾爆发于中法战争的立场问题上,左宗棠破釜沉舟主战,李鸿章忍辱负重主和,两派人马闹得不可开交。左宗棠公然称李鸿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李鸿章集团也制订了打倒左宗棠的计划,不过却是:倒左必先倒胡,将矛头指向了左宗棠的小金库胡雪岩。

我们再回到胡雪岩与盛宣怀,这两位的领导斗得不可开交,他们私下间也是互相不待见。当年盛宣怀协助筹办轮船招商局的时候曾拉过胡雪岩的投资,却被胡放了鸽子,在创办电报局的过程中两人也明争暗斗了一番。这次“倒左先倒胡”作战计划,盛宣怀自然是义不容辞要做先锋了。

02

转折点出现在1883年,如日中天的胡雪岩野心勃勃,斥资2000万尽收国内生丝,想要一举垄断中国的生丝市场,逼垮外商。外商自然不会买账,联合抵制,掀起了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

胡雪岩此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想要抵制西方工业文明侵蚀中国,保护小农手工业;另一方面他也收到消息,近两年欧洲生絲歉收,想要借此天时地利一举赢下商战胜利。

胡雪岩大量囤积生丝,控制市场价格,不少外资蚕丝工厂被迫停产,眼看就要大获全胜,盛宣怀出手了。趁左宗棠处理中法矛盾之际,盛宣怀先是威逼利诱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让他们别买胡雪岩的生丝,导致胡雪岩生丝库存日益增多。最为关键的是连天象都大变,在欧洲意大利的生丝突告丰收,加上中法战争爆发引发市场剧变,胡雪岩手里的生丝价格一落千丈。

盛宣怀乘胜追击,联系外国商行催胡雪岩偿还贷款。往年胡雪岩替朝廷筹资军费,都是以个人名义举借外债,清廷再通过各省的协饷作为补偿,由上海道台邵友濂发放给胡雪岩。盛宣怀又是抢先一步找到邵友濂,指示:“李中堂想让你迟一点划拨这笔钱,时间是二十天。”胡雪岩三番五次找邵友濂讨钱不成,现金流断裂,只能被迫贱卖了生丝,亏损千万银两,一并从自己的大本营阜康钱庄调钱来拆东墙补西墙。

盛宣怀不给胡雪岩一点喘息的机会,眼见胡雪岩贱卖生丝,当即又制造舆论,说胡雪岩生意失败,银行欠了大量外债,离破产不远,号召大家前往阜康钱庄兑现。

舆论压力之下此计果然奏效,挤兑风潮愈演愈烈。胡雪岩意识到大事不妙,想要发电报向左宗棠求助,可掌握着电报局的盛宣怀,自然是不会让这封电报送到左宗棠手上了。

聪明一世的胡雪岩,在盛宣怀精心布置的陷阱里越陷越深,俨然成了困兽之斗。最终大势已去,清廷下令彻查胡雪岩的财务问题,执行抄家。1885年,左宗棠去世,胡雪岩也在悲愤之中死去。

盛宣怀在这次作战中大获全胜,在商界一家独大。他总揽着电报、轮船、铁路、银行、矿业和各种事业,成了国企界的一哥,而且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

03

“倒左必先倒胡”的成功,引发的蝴蝶效应自然是盛宣怀在李鸿章的庇护下官运亨通,一路高升。到了1911年,英法德美四国继续压迫清政府,想要在中国铁路上做点文章。其时盛宣怀升任邮传大臣总领全局,而他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掀起了轩然大波,那就是“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此举一方面没有给予民间资本补偿,另一方面列强也介入其中,想要夺取铁路主权。虽然盛宣怀此政策的出发点是有经济依据的,毕竟铁路民营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但在当时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此举引起了广大民间人士的强烈反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镇压过程中清廷屠杀了大量保路人士,惹得民怨载道,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革命热情愈演愈烈。最终,在湖北新兵大量入川之际,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随着1911年10月10日一声枪响,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了!这时身在北京的盛宣怀成了众矢之的,谴责声不断。清廷免去了他的职务,并对他下达了“明正典刑”的判罚,这意思就是要把他给处决了,位极人臣的盛宣怀,在这时候成了整个事件的替罪羊。幸好他跟洋人关系好,在美英德法“联合部队”的严密保护下撤离了北京,逃往日本。

出逃的盛宣怀万念俱灰,自己一生为发展中国实业,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鞠躬尽瘁,却落得一个流亡海外的结果。不过造化弄人,这次革命声势之大前所未有: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了2月12日,清廷就发布退位诏书。盛宣怀在孙中山的邀请下得以回国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

四年后(1916年),盛宣怀在上海去世,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死后盛家人按遗嘱将其一半家产捐做慈善事业。

摘自百家号:创业投资家

猜你喜欢

盛宣怀胡雪岩左宗棠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庚子粤督李鸿章“不奉诏”考辨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暮年左宗棠
胡雪岩聘人才
积累信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胡雪岩潦倒时不抱怨
胡雪岩巧借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