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巢老人调查: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2018-05-16弋舟

记者观察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李老老两口空巢

弋舟

李老今年70岁,老伴儿68岁。

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培养子女的问题上,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优势。李老的两个儿子,曾经是、如今也是他们老两口的骄傲。夫妇俩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取得了高学历后,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在世俗意义上,有这样的两个儿子,对于任何家庭的长辈来讲,此生都应当算是功德圆满了。而“功德圆满”,是李老常挂在嘴边的词,但是在他人听来,这四个字却并不尽是欣慰的情绪,相反,多多少少还有些自我劝慰式的唏嘘。

两个儿子远居北京,李老夫妇的老年空巢生活,过了将近有10年了。起初,一切似乎都还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老两口安度晚年,那段时间,两位老人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对在抚养子女上“功德圆满”的老人,却越来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

两位老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到了最近两年,更是每况愈下。李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日常生活中,老两口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个按时服药。老两口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而且,另一个也势必会跟着累倒。

这种担忧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证实。

当时李老的心脏病突发,幸亏邻居帮忙,打电话叫来了120急救车。老伴儿也想跟着急救车一同上医院,被邻居好说歹说地劝住。

老伴儿留在了家里,可是当天晚上,一个人在家的老太太突然感到天旋地转。依靠平时掌握的医疗常识,老太太理智地没有进行多余的挣扎,而是就地躺在了地板上。躺下后老太太就感觉到完全动弹不得了,整个身子已经完全不受自己的支配。她说,那一刻,她认为自己要完了。就这样躺在冰冷的地板上,她始终不敢动,更不敢睡着,她怕自己一旦睡着了,就再也不会醒过来了。等到第二天,邻居发现了,喊来了120,后脚跟着前脚,把老太太也送进了医院。

这件事情的发生,给李老夫妇的空巢生活正式敲响了警钟。

两个孩子目前在北京生活都算稳定,也都买了自己的房子。但要说宽裕,却绝对算不上。两个孩子买的房子,都是150平米左右,合计下来,这两套房就将近一千万。买完房子,他们的人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150平米上了。因为太不容易,孩子们的心理上,就格外爱惜自己的小家庭、小日子,这种心理,也可以说是自私,但老两口都能够理解。按说150平米,除了他们各自的一家三口,也够住下了,但孩子们谁都不主动开口请他们去住。

还有个办法,就是老两口在北京租房住。可是怎么盘算,这样都不可行。即便住在北京了,儿子就在身边,可日子一样是自己过,还是空巢家庭,顶多周末的时候孩子们能过来看一眼。这样就等于是白白花了一笔冤枉钱。

思前想后,唯一的出路就是独守空巢。

对于暮年的生活,他们不是没有做过设计。可现在看,想法都太过乐观了些。当年退休的时候,想着自己老了,绝不拖累孩子们。那时他们想,依靠不薄的退休金,可以游山玩水,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直到老的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就找一个小保姆伺候他们。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样的日子没有过上10年,计划就完全被打乱了。谁也没有料到,身体会垮得这么快。年轻的时候做科研,玩命加班的时候太多,身体留下的亏欠很大,这一点,算是个变量,他们没有计划进去。

怎么办?只有提前进入请保姆的程序。可是,真的开始请保姆时,老两口才发现自己太幼稚了。在他们的思想里,花钱请人就是一个简单的雇佣关系,只要付得起钱,一切就会水到渠成。谁能想到,如今请保姆难,居然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李老夫妇找到家政公司,对方给出的要价是每月3000元。这个数目虽然也在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但还让老两口是有些小小的惊讶。

就这样,第一个小保姆被请进了家门。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吗?远远没有。

购买保姆的服务,远远不像购买其他商品那么简单,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于是老两口又换了一个,每个月还多出500块钱。但是随着付出的价格抬高,获得的服务质量与预期的落差反而更大了。

就这样接二连三换了四个保姆,最终不约而同,老两口都决定不再尝试这条路了。他们决定,在还能动的情况下,彼此照顾对方。

这里面没有不理性的因素,但是现在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理性思考的确有侥幸的成分在里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更是个不可估算的变量。

现在孩子们是什么想法呢?孩子们当然很着急,可也只能劝他们再去请保姆。

他们总以为老两口是舍不得花那份钱,根本体验不到如今这种买卖关系的混乱——不是你支付了金钱,就一定能够换来等值的服务。

老两口住院后,孩子都回来了,在医院陪了他们几天,病情都稳定下来后,孩子们就回北京了。他们太忙。是李老让他们回去的,有生以来第一次,他在理性思考的时候,感到这么违心。

孩子们走后,李老夫妇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情绪变得空前浓厚。老两口的病床挨着,各自躺在床上,伸出手,正好可以牵住彼此的手,连护士看到都开玩笑,说他们比初恋的情人还要亲密。这就是相依为命啊。

在医院里,李老夫妇商量出了下一个决定——住进养老院去。

出院后李老立刻考察了一下,有几家不错的养老院,比较正规,管理相对严格,这样一来,就杜绝了老人在家养老,保姆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可能。

他们看中的那家养老院还提供家庭式公寓,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每天服务员会送来三餐,愿意的话也可以自己做饭,医务人员会随时巡视老人的身体状况。当然,收费比较高,一个月两个人需要交纳六千块钱。这个价格李老认为是合理的,因为吃住、医疗保健都在里面。

入住手续李老已经办好了,现在只等养老院的通知。这家养老院的公寓房很紧张,需要排队。去养老院,看来就是老两口的最后一站了。

也许真的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了,这段日子在家,老两口总觉得是在和什么告别,情绪上不免就有些低落。收拾收拾东西,每天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俩就坐在阳台上说一些过去的事情。人之暮年,对于亲情的渴望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我们独有的民族性格,而现代性,说到底是一个西方观念,所以,当我们国家迈向现代性的时候,独有的這种民族性格,就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承受的撕裂感,格外沉重。

老伴儿现在特别思念孩子们,李老也一样,总会突然想起两个儿子小时候的样子,有时候还会有些错觉,好像看到他们就在这套房子里玩耍。

要离开家了,老两口想了想,需要从这个家带走的,好像并没有太多的东西。除了养老金卡、身份证件,好像唯一值得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孩子们的照片了。人生前一个阶段积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他们都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了。

而他们即将面临的另一个说不出口的残酷事实是,一个离世,另一个将怎样承受一个人的老年。那样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摘自豆瓣阅读

猜你喜欢

李老老两口空巢
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树上有一个空巢
空巢生日不孤独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过度伺候不利健康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拍拍手,灯亮了
清道夫
做个“养心家”
夫妻双双百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