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零零后,一样向阳生长
2018-05-16李洪兴
李洪兴
“零零后来了。”当一批批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走进大学校门,人们不禁感叹时间流逝之快,新鲜而富有活力的一代正“扑面而来”。关于零零后的讨论早已不新鲜,甚至很多人用代际差异和标签视角来打量他们。其实,要发现零零后们的特点,不如聚焦成长。
最近,一部名为《零零后》的五集纪录片,如同一台时光機,记录下了一些孩子十年的成长。跟拍孩子们的十年以及家庭的变迁,追寻每个人不同的成长轨迹,留下了许多美好,也难免会有种种“不堪”。欢笑与哭泣、快乐与忧伤、努力与纠结、放手与找寻,不同的成长模式就这样在镜头前被逐一打开了。
“十年的记录比剧本更精彩。”2006年夏天,幼儿园的孩子们一派天真烂漫,他们将如何成长、他们的未来什么样,这些问题促使导演拿起摄像机记录下一切。有人说片子“打开了一扇了解孩子的窗”,有人希望“每隔十年更新一部”。虽然它是在记录一群零零后,何尝又不是解析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
时间像魔术师,不断塑造着孩子们的容颜和心灵。一个男孩从儿时的不合群,变成了阳光少年,和爸爸一起骑行西藏;一个姑娘从小公主变成了个性张扬的青春期少女;一个愿意等朋友的孩子,现在更愿意沉浸在虚拟世界……每个人都在变,因为家长、因为朋友、因为教育、因为内心,凡此种种都在影响着成长的走向。时代如同土壤,一代人的成长扎根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个枝丫,向着不同方向伸展,共同构成参天大树。
每个人的成长都无法复制,但人们还是力图找到零零后的“群体DNA”。互联网原住民、国际化、独立有个性、视野开阔、不迷信权威、未经历苦难……这些作为群体性的描述很容易被接受。不过,零零后同样要面临成长的烦恼。作为七零后、八零后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希望,视之为自己生命的延伸,甚至忘记了孩子也是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就像片中,一些父母在教育上表现得很“急切”,为孩子学什么而纠结、为要不要出国而烦恼,不管是用温柔的方式或是用简单的手段,往往都是把自己的选择强加给了孩子。这就难免与孩子的想法冲突,更可能在成长中带来个性的冲撞。在《零零后》中,人们看到天真的笑、诚恳的哭、无奈的吵、亲人的难以沟通,背后隐藏的,或许正是这样一个成长的命题。
孩子的成长,也是时代的切片。片中的十年,孩子的十年,也是发展的十年。孩子的变化,家长的纠结,也是发展的侧面。如果说它透过孩子的成长,探讨了诸如个性与制度、应试与素质、留守与留学、青春期与亲子关系、独生子女与二孩政策等话题,那么它在时间的维度上,也给一个国家的发展变迁画了剖面图。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每个话题的相连,绘制出了中国教育乃至中国发展的画卷。对一个人,对一个国家,成长都不会风平浪静,而注定要风雨兼程,但它也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劲头,才能一路向前。
《零零后》导演张同道说,他不太希望为零零后这一代人贴一个简单的标签。但是如果非要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他眼中的这代人的话,那就是“有个性”“有自信”“有潜力”“国际化”。“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代人的出现我是很看好的。因为这代人身上的包袱不重,视野更广,国际化程度更高。”
假如把人生视为一幅全景,十年也就是一幅中景。零零后们正经历着成长,把时间的维度拉开,下一个十年、再下一个十年,成长终究向阳、向上。毕竟,他们是属于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