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海”需要中国的“帆”
2018-05-16王哲
王哲
世界经济复苏加速的隐忧迫在眉睫,而最好的方案在中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许多国际场合将世界经济比作汪洋大海,而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就像一个个小湖泊、小河流,其归途必将是与大海相融。
一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全面复苏的可喜局面,但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声浪此起彼伏,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前景仍不明朗。
2017年,世界经济的关键词就是复苏和增长。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估计增长3.0%,为2011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3.6%(总量为126.6万亿美元)、按市场汇率计算约为3.0%(总量为79.3万亿美元),比2016年上升0.4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同时提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复苏更为强劲,两者间增速差距延续了过去几年不断缩小的趋势。世界贸易和投资形势良好,国际贸易显著回暖。《世界经济展望》上调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认为全球经济将迎来金融危机后的全面复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宇燕分析指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虽然势头良好,但增长动力的问题依然沒有得到解决,短期刺激的政策工具在未来效用堪忧。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表现在全球总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不够强劲,全球债务居高不下且资产泡沫仍在积累,以美国为首的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正在成为阻碍贸易与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威胁,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动荡风险加大。世界经济尚未完全回归到强劲、平衡、可持续的增长轨道上来。
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口依然巨大,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极大屏障。目前全球仍有60%的人口未接入互联网,12亿人口缺电,1/3农村人口没有公路。据最新数据,全球基建资金缺口将于2030年达到10万亿-20万亿美元。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只能依赖更多的国家、平台、多元化融资等渠道,这与反全球化思潮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201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个不一般的年份,改革开放迎来“不惑”之年,也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说,“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主要做对了三件事情,大家对中国经济新周期变得越来越乐观。首先是找到了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其次是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案,最后是具备了坚决的执行力。而标志性事件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中国有14亿人,拥有最庞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在快速地增长,更何况中国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以精准预测著称的任泽平观点简单直接:看空中国、做空中国就会错失机遇,因为全世界最好的机会在中国。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将在2018年继续不断地对世界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推动全球经济稳健前行。
如何将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和先进的发展经验更好地惠及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需要敢于直面矛盾、顺应潮流、引导世界经济走向正途的领导者。一年前,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就紧紧围绕“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展开讨论。习近平主席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把脉开方,提出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之上,没有国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够独立应付诸如经济危机、贫困与不均衡发展、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侵害。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张全人类都深陷其中并相互依存的大网,如果此时没有国家愿意站出来为维护世界秩序、应对全球性挑战肩负责任、勇挑重担,那么这个世界将走向更加的分化和无序。
中国已经成为是全球增长的基石,世界稳定的来源,中国经济早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和主要推动力。对于未来的经济全球化之路,习近平思之深行之远,他指出,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
(柯涛荐自《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