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及延迟康复治疗介入的疗效比较
2018-05-16郑银家
郑银家
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
肩关节中的肩袖损伤除了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外,术后的康复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1]。因此该次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以及延迟康复治疗介入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采用关节镜进行肩袖修复术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4.9±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早期康复锻炼方案如下:①术后3周内,术后两天就开始实施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切记肩关节活动度控制在外旋30°、内旋30°、前屈120°以内。②术后4~7周,患者在休息时应该继续采用肩关节支架进行固定,确保在无痛的前提下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及主动助力锻炼。③术后8~13周,活动时应该尽可能的完成所有平面的最大范围的运动。④术后14~24周,患者继续进行抗阻锻炼,进行稳定性锻炼的同时应该加强三角肌和肩袖张力的运动。对照组实施延迟康复锻炼,术后6周内进行屈伸、钟摆等基础训练,术后6~7周进行制动康复训练,术后8~12周进行保护性康复训练,术后13~16周进行肌力增强的训练,术后17~24周进行运动功能恢复锻炼。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实施 t检验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SST评分、Constant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优于手术前评分(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VAS评分SST评分Constant评分 外展外旋(°)实验组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5.4±1.9 1.8±1.1 1.1±1.4 5.3±2.0 2.2±1.5 1.2±1.8 5.4±1.9 9.4±2.8 10.9±2.0 5.3±1.8 9.2±2.7 10.8±2.1 54.7±11.5 74.6±13.5 81.8±11.9 54.5±12.2 74.7±13.8 81.9±12.0 71.0±10.6 81.5±12.4 87.3±12.2 71.3±11.2 81.0±12.9 86.9±13.3
3 讨论
肩关节功能障碍中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肩袖损伤,这种损伤一般情况下会采用手术进行修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疼痛,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2]。现阶段肩袖修复术都采用全关节镜下实施双排缝合桥技术进行修复,对患者的足印区进行完全的覆盖,同时对腱骨的愈合区域加压,可以促进肩袖止点的愈合[3]。
有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4],早期被动活动锻炼的患者在术前的SST评分、Constant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优于手术前评分(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该次的研究结果比较吻合。证明术后早期进行肩关节的康复锻炼不会对肩袖的愈合产生影响,可能还会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5]。
综上所述,采用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对肩袖进行修复,安全性比较高,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和延迟康复锻炼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以及肩袖愈合产生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梁军.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再行肩袖修复术式治疗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6,22(35):90-91.
[2]李小飞,谢文瑾,盛路新.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37):90-91.
[3]姚晓滨.老年性肩袖损伤肩关节镜下修复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204-6205.
[4]邓迎杰,王筠,孟馥芬,等.多模式镇痛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J].医学综述,2016,22(7):1439-1442.
[5]杨青霞,龚敏.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康复护理35例总结[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