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鞋类标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8-05-16林先凯叶正茂毛小慧

西部皮革 2018年7期
关键词:胶鞋鞋类化学物质

王 宁,林先凯,叶正茂,毛小慧,苗 洁

(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温州),浙江温州325007)

前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具备完整的制鞋产业链,不仅生产丰富多样的鞋类产品,也有各种鞋类部件和原辅材料等产出。已经建立起以鞋类为主线、覆盖鞋材鞋楦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各种配套完善的鞋类产业集群,其巨大的加工能力和极具潜力的13亿人口大市场,使中国制鞋业相对于其他国家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短期内很难有别国取代中国制鞋大国的位置。

就制定鞋类标准的初衷而言,鞋类标准化工作需立足行业需求,服务鞋类产业发展,规范鞋类产品质量和鞋类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我国鞋类产品走向世界提供技术支持和标准参考,促进鞋类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换言之,健康、快速、高效发展的鞋类产业背后,需要一个完整、完善和与时俱进的鞋类标准体系作为其坚实的后盾和技术支撑。但鞋类标准体系发展至今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如标准超期服役、交叉重复、可操作性差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鞋类标准体系进行梳理、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善和补救,使其为鞋类发展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引,推动鞋类相关生产企业的技术和质量向更高水平迈进。

图1 鞋类方法标准框架图

1 鞋类标准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一套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或标准框架体系,而目前鞋类标准主要集中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依据标准类型进行划分,鞋类标准可以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大类。

1.1 基础标准

鞋类基础标准主要包含鞋号、鞋楦、标识、术语等方面,现行的标准有GB/T 3293.1-1998《鞋号》、GB/T 3293-2007《中国鞋楦系列》、QB/T 2673-2013《鞋类产品标识》、GB/T 2703-2008《鞋类 术语》、GB/T 33384-2016《胶鞋术语》等。另外《鞋类鞋号对照表》和《鞋类鞋号术语》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进行中,该两项标准均是采用ISO国际标准进行转化,使我国鞋类鞋号体系进一步规范统一,既与世界接轨,又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1.2 产品标准

鞋类整鞋产品可划分为日常穿用类、功能类、儿童婴幼儿类和其他类。根据这一划分对我国鞋类整鞋的产品标准进行了归纳,如表1所示。截至2017年,我国现行鞋类整鞋产品标准共73项,其中日常穿用类25项,功能类42项,儿童、婴幼儿类6项。

就产品类型而言,在功能类鞋产品中又可划分为康复、职业、专业运动及其他类。其中康复类鞋作为一类重要功能类鞋产品,却鲜少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出台,最近有两项此类行业标准《糖尿病足保护鞋》和《矫形鞋》正在制定过程中,为康复类鞋产品标准体系开辟了先河。而在儿童、婴幼儿鞋类产品标准中,另有一项行业标准《中小学生校园鞋》正在制定过程中。

1.3 方法标准

我国在发展提高制鞋工业技术的同时,也在对鞋类质量检验技术开展着大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包括鞋类整鞋、鞋类部件及原辅材料、鞋类附件在内的鞋类检验方法标准。根据制鞋行业特点及行业的有机组成、结合制鞋行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对鞋类方法标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了鞋类方法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按检验层次将鞋类方法标准分为基础方法标准、通用方法标准和专用方法标准三大类。其中基础方法标准包括检验规则和抽样、取样和环境调节等;通用方法标准包括感官、物理机械性能、物理安全性、耐候性、舒适性、色牢度和色迁移、材质鉴别、化学性能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等;专用方法标准包括微生物、特种防护性能、生物力学性能、儿童鞋特殊性能和其他特殊性能。

表1 我国鞋类产品标准分类表

2 存在问题

2.1 部分标准交叉重复

随着鞋类产品标准种类的增多,也出现了标准之间适用范围的交叉重复,篮排球运动鞋有两个标准GB/T 24152-2009《篮排球专业运动鞋》和HG/T 2016-2001《篮排球运动鞋》,且两个标准的指标要求差别较大。QB/T 1187-2010《鞋类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标准中规定了适用于所有鞋类产品,而胶鞋又有一个单独的标准HG/T 2403-2007《胶鞋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有同样问题的还有QB/T 2674-2013《鞋类试穿检验规则》和HG/T 2878-1997《胶鞋试穿试验规则》;另外胶鞋产品中的两个标准HG/T 4994-2016《休闲胶鞋》和HG/T 2018-2014《轻便胶鞋》,二者的适用范围极其相近。鞋类产品标准出现较多的交叉重复,一方面体现出我国鞋类标准体系存在冗余,另一方面也为鞋类生产者带来困惑,不知该以哪个标准为依据进行鞋类产品的设计生产。

表2 未涉及有害化学物质指标的鞋类产品标准

2.2 标准修订周期较长

标准作为一个标杆,其被制定的目的就是推动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技术以使自己生产的产品不被淘汰并满足或高于市场需求。反过来说,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检验产品的行为准则,必须与时俱进,与标准制定对象的当前行业技术水平相适应,才能标准应有的作用。而目前我国众多鞋类标准中,还存在较多长时间未进行修订的标准,已服役10年以上的鞋类标准有53项,其中超过15年的有24项,超过20年的有15项。在我国鞋类生产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不同样式、结构、功能的鞋类产品涌现出来,只有不断更新的标准才能对市场上鞋类产品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衡量,并进一步促进鞋类生产技术和鞋类行业的发展进步。

2.3 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仍需完善

近年来,鞋类产品中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的情况越来越关注,我国也常因鞋类有害化学物质超标而遭到产品退回、禁止进口等处罚,使我国鞋类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制定相应的鞋类产品有害化学物质检测方法标准并在产品标准中增加相应的限量指标势在必行。在近十几年的鞋类标准发展过程中,已经制定出了一部分鞋类有害化学物质检测的方法标准,并在一些产品标准中对部分有害化学物质指标进行了规定,如皮鞋、皮凉鞋、轻便胶鞋等,有害化学物质指标也仅集中在甲醛、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等常规检测项目。另外,仍有许多鞋类标准并未对任何有害化学物质进行规定,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日常穿用鞋类外,功能类鞋产品标准中有很多未涉及有害化学物质指标,该类鞋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生产的目的是对特殊职业群体使用对象的足部起到保护作用,若含有过量有害化学物质,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GB/T 29292-2012《鞋类鞋类和鞋类部件中存在的限量物质》中列举的鞋类产品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有48种,而在成人鞋标准中最多规定了6种,儿童鞋中最多规定了8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完全针对鞋类的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并不多,检测时更多是依据纺织品、皮革等的检测标准进行的,这表明我国鞋类标准对于限量物质的规定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4 童鞋指标和测试方法仍需补充与改进

儿童因处于生产发育的特殊阶段,且缺少防范意识和抵抗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受到伤害。鞋本应是用来保护他们的足部以防其受伤,而若质量不过关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近几年来,童鞋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鞋类标准也陆续发布实施,2014年发布的GB 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对儿童鞋类的安全性给出了最严格的规定。但对于测试项目和方法可能还有继续补充的空间,如小零件容入性测试、可触及锐利边缘测试、可触及锐利尖端测试,采用的方法为GB 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中的测试方法,而没有专门针对鞋类产品的方法标准;另外在物理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未被考虑到,如由于鞋带过长引起绊倒、摔伤等。

3 结束语

我国鞋类体系的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我国鞋类标准化工作者们也一直在为继续完善和改进鞋类体系而不懈努力,近年来,我国已经在积极参与并主导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我国逐渐从国际标准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受益者,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鞋类行业健康发展。在此还要提出几点建议:(1)对交叉重复标准进行合并;(2)增加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和限量指标;(3)继续补充和改进童鞋指标和检测方法;(4)缩短标准修订周期,更新相关标准以适应制鞋行业的发展;(5)加强鞋类标准相关科研工作;(6)对标称具有某种功能的鞋产品开发相应的功能检测,以规范功能鞋市场。另外,鞋类标准只是鞋类行业发展的助力者,还需要鞋类生产者、监管者甚至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鞋类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胶鞋鞋类化学物质
关于国内胶鞋标准及质量要求的探讨
《金枝玉叶》系列鞋类设计作品
《蓝调蔓延》系列鞋类设计作品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淘宝鞋类店铺双11直播数据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胶鞋和冰淇淋/〔苏联〕
制鞋行业有新规,8项标准2017年元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