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高等人才培养的国内外比较分析研究
2018-05-15张燕堂张颖杜伟
张燕堂 张颖 杜伟
摘要:目的:结合国外经验,提出更好提升我国高等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意见,增强其时效性。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调查了解情况,比较分析中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特征、经验。结果:结合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现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议。结论:实践表明,提出更好提升我国高等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意见是可行的,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建议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3.022
中圖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3-0076-04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内外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新领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世界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培养实践等进行积极的研究,得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效。通过对中外高校高等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对比分析探索,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高等人才创新创业培养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一、中外高等人才网络培养实际研究
(一)国内高等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状况
创新创业一直是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简称“双创培养”。该模式兴起于1990年后。清华大学于1998年承接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双创管理的教学内容,向本校人才提供相关的高新技术培训教育;又于次年创办了首次国内范围的大学生创业设计比赛。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行,明确指出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关注受教育者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创业意识。根据政府推行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学校必须强调对师生实施创业训练,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师生共同创办新兴技术产业。2002年,上海交大承办了团中央发起的“挑战杯”比赛,2003年中国科协在浙江大学也举行了这个比赛。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表示“要帮受教育者培养创业的意识与能力”。同年,教育部批准我国九个高等学校作为项目试点,代表了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在相关部门帮助下进人多层次研究进程。2015年,教育部宣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在此方面的教育应面向整体,加入到教育全过程。应在专业培养基础上,转化教学理念,将新的培养观点作为方向,以增强受教育者的整体意识、创新理念、创业认识和创业技能为重心,以更新教育方式和教学结构为要点,实施更有力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培养工作措施,更好地提升学生教育水平,进而国内高校创新创业培养步入了更好的层面。
现在,国内大学生创新教育遇到了困难,关键问题为:首先,创新创业培养的课程关注度不高;其次,课程缺乏系统化;再次是支持教育的创新创业理论探索需要加强。
目前,国内高校双创教育呈现出新特点:一是进一步加强高等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产生群体创业的生态环境;二是强化培养实践,建立自主创业培养实践方式;三是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形成帮助,激励高等人才创新创业的知识氛围和环境。
(二)国外高等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状况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培养起始于欧美。1945年,哈佛大学首先设立创业精神教学内容。美国首先致力于这方面教育探索的是百森商学院,该院于1978年组建了全美首个研究中心,主要是对双创教育的形式、主体课程研发和师资队伍组建等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美国高校逐渐建成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培养社会结构和培养探索系统,并纳入国民培养体制。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比较成熟,多数大学都设立创新中心或创业中心,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启动“创业远见计划”等,扶持与促进创业。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完整、基础保障齐全、创业培养互联网结合程度深、政策支持度高,有良好的创业氛围。德国的创业创新培养实行“双元制”,创业培养内容既重视学科系统建设,更重视实践。法国的创业培养,重点放在加强受教育者面向社会的能力,以培训为特色,从初中开始进行创业培养。日本在创业培养方面已融入国家战略体系,通过成立“创业育成中心”,高校建立“风险企业实验室”,来支持创业培养,相关组织帮助创业人员融资。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都重视和帮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支持他们创业,培养体系比较完善,重视基础研究。澳大利亚、印度、日本也表现出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热情,并各有特点。总体而言,现在国外已建成有效的培养体制。
国外高等人才双创培养的关键特征:1.人才培养观念融入双创教育,把培养人才在“创”这一方面的意识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就业政策;2.相关课程丰富多样,强调实践与应用;3.双创教育与技能课程相融合,贯穿教育整体。
目前国外高校高等人才双创教育的主趋向:
1.创新创业培养观念与需求层次不断更新。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培养的目的不限于实现生存要求,而是以发展更高层次需求为目的,寻求观念和需要的不断更新。2.为了创新创业领域向更深层次发展,创新创业培养已深入到相关产业诸多领域。3.创新创业培养与未来发展规划相结合,逐步贯穿高等人才未来发展规划,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国内外高等人才双创培养比较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比较
国外创新教育目标多种多样,美国尤其崇尚人才基本素质的形成,以教育出一批合格的创业人才为目的,将学生变为可以胜任创新职业岗位的人。能力的培养以培育企业家思维为核心,高等人才应具备相关的思想与技能,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相比技能,英国高校更注重高等人才思想与意识的形成。德国强调高校应成为未来企业家的熔炉,关注人才形成时的意识体系。日本崇尚“创业家精神”,要求大学开展相关课程,注重使高等人才形成创业家思维。
我国大学的双创教育,目前已经确立了目标体系,并将重点放在培养意识、形成思维、加强高等人才双创能力上,力图教育出具有创新力与企业家思想的优秀产业开发人才。
从中外高校双创教育目标的整合中可以看到共同性:符合高等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培养实际,具有培养高等人才整体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效。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国外高等人才双创培养方式呈多元化趋势。美国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在经济金融专业或管理专业开设相关课程的方式,称为聚焦式双创教育方式,以教育成具有技能性的创业人才及组建创业培养教师和相关专家队伍为目标。二是将相关课程进行整体性推广的方式,称为普及式,以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为目的。英国高等人才的创业培养模式,重点放在以创业项目形式存在。日本高校的创业培养具有较为完整的创业培养课程、基础保障以及社会扶持体制,形成了具有日本特点的创业培养方式。
我国高校双创教育方式大致包含以下几类:一是综合教育模式。实现素质、终身教育和创新理念的融合,进行综合式教育。二是课程主导教育模式。将教育的各个层面结合,实现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把“创”的培养纳入教育体系。三是培训教育模式。使用类似公司职工教育的方式,设置“创业管培学校”,形成一定的课程系统,积极开发高校人才创业园区。
从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分析,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的特点,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个性化服务方面体现不够。
(三)双创课程培养体系设置比较
国外很多大学具有创业学课程,并设置相应的各层次学位。美国全部的高校中,至少开设了2200门左右的相关课程,其内容也丰富多样,注重实践,可以看出具有较为完善的课程系统。英国大学相关课程的构建则凸显了多元化的相互联动体制。德国高校的创业培养课程重视学科体制,更重视实践,以项目带动创业课程。法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培训为特色。日本用于培养相关人才的教育包含完整的理论与实践课,具有较高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培养课程设立分成两部分:一是在就业培训里多设置有关创业的知识;二是把创业培养融入素质教育,培养内容主要是创新创业理论与人文社科理论的结合,对全体高等人才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方式开设。清华大学通过创新培养与创业培养的交互、素质教育与创业培养的交互、第一與第二课堂的交互、理论和实践的完整结合、网络教育同学校组织内容交替的形式,使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完善。
比较而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培养课程设置在课程的体制成熟程度、知识丰富程度、模式多样性、相关的实践活动上还需要不断提升。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比较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多元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具有不同背景的多元化师资队伍是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色。美国大学重视创业教师的发展,通过专职与兼职相融合,聘用、培养、建设高品质的创业教育人员队伍。英国重视师资培养,对创业培养教育人才实施专门、定期培训,提升其创业培养能力和素质。日本的师资则主要突出区域化特点,基本是利用原有的师资进行教学,外聘专家较少。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相对比较薄弱,校内创业教育教师大多缺乏实际创业经验,聘请企业家、创业者、校友参与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比较少。
(五)创业教育研究比较
国外大学重视该方面的研究,美国大学在1978年便组建了首个创新研究机构,并有20多种期刊公开发行,高校相继组建各种形式、各有侧重的研究机构,对创业培养进行探索,开展学术交流。英国将支援商业创新、创新研究根本、公共服务创新等确定为英国创新体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加强创新创业培养研究。日本经济产业省帮助高校创建风险企业和产学合作,促进高校实施创新创业培养探索和服务。
国内高校主要对创业现状和创业条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对创业培养理念、创业培养内容、创业培养支持方面的理论探索比较少。
三、国外创新创业培养的启示与建议
根据国内外大学创新创业培养的研究比较,结合国内大学实际,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理念决定着人才在接受教育后最终的人才类型,高校必须树立以双创为核心的观念。一是树立将高等人才双创思想、思维和技能培养作为目标的理念。二是建立创新创业培养的战略理念。提高重视程度,将其上升为新课程改革和国家发展计划的落脚点,提升综合素质,加速人才的形成,以帮助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是树立全程创新的理念。创新创业培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将创新创业培养放在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贯穿教育整体,提高高等人才的双创思维、水平与基本素养。
(二)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结合国内大学实际,学习国外优秀经验,创新大学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一是构建“课堂教学为主导+实践指导为平台+实体孵化为引导”的模式,更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向。二是构建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互相扶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实验基地等平台,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学生家庭的协作,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三是创新创业实践与培养协同发展。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创新实验平台、创业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课程体制的融合,围绕培育人才目标,汇聚创新要素和资源,形成将双创为核心的高校教育评估体制,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高校贯彻人才培育目标的基本方式和物质基础,重点是构建课程体系。一是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纳入专业教学主科目,建立创新创业培养课程科学体制。二是科学设置创新创业培养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立与技能核心内容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具备现实应用意义的课程体制。三是深化大学课程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思想,开展合作、交流、发现式的学习,构建能动为主的网络学习培养方式。
(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发挥教师在培养过程中的中心力量,是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重点和重要保障。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采取“培养+引进+合作”的方式建设师资队伍。一是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立足培养校内现有教师,鼓励、支持教师定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同时学校通过让老师在公司挂职或在生产一线培训学习,培养“双师型”老师。二是根据工作需要,引进创新创业培养骨干教师,充实创新创业培养教学团队。三是校企合作,学校可聘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校友企业家、初创者、评估专家等进行教学。大学通过教育、招聘、聘请等方式,建设强大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五)提供良好的课程实施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是具有体系化的工程,国家、学校和社会要一起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氛围。一是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组织,从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二是大学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组织、鼓励大学生参加各项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三是各个组织机构要增加在大学中设置双创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数量,给予充分重视和有力支持,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资金、技术、资源、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为高等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总之,通过对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其他国家大学创新创业培养现状、特征、模式,学习其他国家创新创业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建立适合国内大学实际的高等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方式、课程体制、实践内容,进一步加强大学创新创业培养,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责任编辑:刘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