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我国质量工作的发展与特点

2018-05-15焦根强

市场观察 2018年3期
关键词:提高质量强国效益

焦根强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我国质量工作、促进质量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引导我国质量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了解这些变化与特点,对于我们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进入“质量时代”,将我国经济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重点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走质量经营之路,彰显质量优势,追求卓越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设质量强国与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强调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制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

《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纲要》明确提出了实施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国的具体要求与工作目标。《纲要》是我国第二个全面加强质量工作的中长期指导性规划。《纲要》体现的上述精神、观点和思想,尤其是提出建设质量强国的要求与目标,对加强我国质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此后“建设质量强国”也多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建设质量强国的提出到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发展,从口号到行动,从点到面,从局部到全局,质量强国建设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携手为建设质量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崇尚质量、创造质量并享受质量的先进民族之林,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与奋斗目标。

二、提高质量和效益,既是立足点,又是指导思想

提高质量和效益是十八大期间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也就是说要把我国经济发展从重速度、重数量、重规模,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召开的五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或红线,这条主线或红线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由此可见,提高质量和效益是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与坚持不懈的工作重点。也是党的十八大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主攻方向。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屆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决议》,确定“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工作重点和指导思想的确定,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三、“三个转变”与“质量时代”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指出了我国质量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是广大质量工作者和我国各行各业建设者的行动纲领。实现“三个转变”,既是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各类企业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塑造品牌,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为了推动创新,提升质量和培育品牌,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落实指导文件。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质量强国要求及目标;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7]44号),提出了设立“中国品牌日”意见,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每年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国家质检总局推动品牌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成立中国品牌促进会,建立品牌协调机制,制定品牌领域国家标准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2017年6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提出了促进服务业质量创新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也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广大企业要积极行动起来,以质量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以质量提升,加快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以品牌建设,促进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质量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不仅反映一个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反映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提升质量是中国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关乎民生,关乎国家形象。中国经济要再创奇迹,再创辉煌,就必须着力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2017年9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推进我国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还在减弱,实体经济结构供需失衡矛盾和问题突出,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质量基础。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这个文件成为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要,“质量为先”成为这个纲领的基本方针之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3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三个转变”与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的要求,顺应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满足质量世纪基本要求,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创造质量文明的必经阶段,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九大报告十六处提到质量,并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

报告中4次提到发展质量,2次提到更高质量,2次提到建设质量,质量第一,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优势和质量强国,供给体系质量,生态系统质量,党的建设质量,有质量的教育各提到一次。高质量发展,质量优势,质量强国等不仅是关键词而且还是热词。这么重视质量,是在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少见的,尤其是提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对质量工作和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定位,必将对我国经济全面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发挥持久的指导作用。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到位,对加强质量工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凸显,从宏观决策部署到微观操作方法,从发展定位到具体目标要求,都进行了整体的和系统的部署安排,从而推动我们质量工作发生了全面性和根本性的变化。发展变化的脉络与特点可以从十八大以来质量发展的一些关键词中看到,这些关键词主要有: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实施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优势;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关键词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继承中的超越,它构成我国质量发展近几年以来的风向标和战略地图,体现我国质量工作的发展情况与时代特点。

学习十九大精神,必须明确我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重点)已从“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升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上升转向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发展惠及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需要,这种上升转向发展具有时代性、创新性、人民性和世界性。

学习十九大精神,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時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标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提高质量强国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制造业如何提高质量发展
强国有我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秦晋争霸
以评建为契机 提高质量意识 加强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