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促农业
2018-05-15黄海龙
黄海龙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硬件、软件的交替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共享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应用不断涌现,互联网+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已深远影响着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业和农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经济份额虽然不大,但这是人民赖以健康生存的基础产业。据统计,浙江省农业产值只占全省GDP的4.3%,但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3%,就业人数占全省制造业就业人数的38%,由此可见农业对社会的贡献。
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农业信息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各级农业生产情况、掌握生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和挖掘各地的先进经验、农业政策的落实情况执行效果和出现问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和效果、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动趋势、自然灾害的防预抗灾救灾等等。浙江农业信息工作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传统的农业情况反映、农业统计与分析和农时季节调查等作为主要内容,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形成和不断完善农情调度月历、农业生产报表、农业业务报表制度、各种农时季节调查方案,由下而上按制度组织调查上报数据。
第二阶段由于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拔号上网和电子邮件的出现,信息工作手段有了提升。农业系统各专业相继开发了各种应用软件,通过计算机软件录入、汇总、上报。如农情调度月历、农业统计、农经财务、农机管理等等,大大提高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第三阶段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性能和软件开发技术的提升,特别是基础网络建设和互联网应用,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有了质的提速。2001年农业厅建立起局域网,带宽从10M扩至2000M,承载600多台上网计算机,先后按顶层设计的要求,开发了浙江农业信息网、浙江农民信箱、浙江万村联网、现代农业地理信息、农产品质量追溯、浙江智慧农业云、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应用平台。2011年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专线内网,并与农业部对接,实现了四级视频会议、应急指挥调度等应用。
农业信息化应用拓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信息服务,信息化手段作为一种工具作用于农业生产,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生产领域的应用。通过几年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设施、技术管理能力和信息应用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一是在农业10大主导产业上合理布设视频监视系统,全省已布设1000多个视频摄像头,并集成在省智慧农业云平台上进行实时监视,了解作物的长势长相、病虫的发生危害情况、自然灾害预防和受灾程度等。二是在特色农业精品园和规模动物养殖场建设物联网,全省已建设200多个,应用各种传感设备,实时监测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氨气含量、水池含氧量等数值,根据数值调控生产环境,决定薄膜、遮阳网、风扇、湿帘、地热、增氧泵等的开关与开关时间长短,确保作物和动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发育,保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流通领域的应用。产品变商品主要由流通来完成,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实体批发、零售业务流通向线上电子商务B2B、B2C、C2C延伸,并有快速发展之势。2016年浙江省網上农产品零售额396亿元,比2015年增长30%,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6%。一是在农民信箱平台上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农民信箱已有实名用户280万,分14个大类、280个小类,其中生产农户202万,占72.4%。2016年共发布每日一助群发农产品促销短信1.39万条,网上对接销售额2.92亿元。二是集成第三方农产品电商,架构农民信箱商务频道。以农业10大主导产业产品为切入点,分门别类推介当季名特优新农产品,让消费者购得放心。三是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基层益农信息社。现已建成2166个村级益农信息社,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办事服务。在流通方面促成网上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代购、农产品网上营销等电子商务成交金额达2.69亿元。
管理领域的应用。一是资源类管理。主要包括:浙江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系统。截至2016年底,完成承包地测绘643.8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80%;到2017年底,要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数据入库;浙江省种业信息管理系统。包含种质资源、品种管理、种子质量、种子供需、种子储备、种子企业等内容;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管理系统。包含项目实施数据、地力监测数据和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等。二是业务类管理。主要包括:浙江智慧农业云平台。是农业厅集成整合各主要业务系统数据的平台,汇集成农业大数据中心,包含农业物联网、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种植业生产、质量安全、农村经营、农业机械、畜牧业、应急预警、农技推广、外向型农业和农业统计数据等;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空间测绘成果,在卫星影像图、电子地图上标注现代农业综合区107个、示范区200个、精品园511个,面积51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9131个,面积760万亩,反映建设的空间分布和建设达到的成效,形成空间和属性数据库,是监督检查的依据,防止非农化非粮化侵占;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国家级测报点34个,省级测报点16个,通过对测报点的连续观察取得数据,经过整理计算分析研判,发布重大病虫防治预报,统计病虫发生面积、病虫防控面积、挽回损失面积。三是行政管理类。主要包括: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截止2016年12月,已有22121家规模主体纳入省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管理,其中主体追溯5518家,占74 %;过程追溯1901家,占26%,追溯码应用9.4万余批次,上传各类检测数据145万余条;浙江省农资产品监管服务信息化平台。全省87个县(市、区)有3608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应用信息化系统,审核录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9714家,备案农资商品52226个,全面反映农资产品的购销存情况,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浙江省 “三品一标”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6年底,全省主要食用农产品三品比例达48.6%,有效期内“三品”总数728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054个,绿色食品1446个,第三方认证有机农产品781个,累计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44个。
服务领域的应用。农业服务的领域很广泛,主要有政策法规、农业技术、市场行情和政务事务等服务,有面向基层农民的、种养大户的、家庭农场的、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其中,政策法规服务是指在浙江农业信息网上设有专门的子网,发布农业政策法规信息,每年编印一本惠农政策问答,还安排政法干部负责网上咨询问答;农业技术服务主要涵盖了种植、养殖、植保、种子、农机、土肥、质监等农业各专业,由首席专家领衔,中高级农技人员参加,组成各个服务团队,开展实地与网络服务活动,网上咨询专家有130名,近几年农业咨询栏目上的咨询答复率均在98%以上;市场行情服务指由厅里组织农业行业的相关专家,建立农业经济分析师制度,对农业10大主导产业的产供销进行分析,发布市场行情趋势预警。开发了批发市场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将农产品分为10个大类、355个品种,选择了省内23家市场,每日上报交易价格信息,形成日周月年交易数据,供生产经营者研判应用;政务事务服务主要包含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文件从拟稿、审核、签发到存档的网络运行,快速发送至厅内各单位及市、县(市、区)各级农业部门。
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目标
浙江省在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营销电商化、农业行政监管网络化、农业技术服务移动化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统筹规划不够到位。信息化系统中的资源共享性欠佳,建设和管理各自为政,往往是一个业务部门开发一个系统,存在着小、散、重的现象。二是数据互动不够畅通。信息系统建设的开发和应用环境、数据标准不一,给数据整合带来难度,导致信息资源共享不够畅通。三是上下联动不够紧密。多数系统建设缺少顶层设计,各地建设基础、技术水平、推进力度不一,已有的系统数据上不全,新建的系统向下兼容不强,与原先的设计有一定的差距。
“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推广为重点,按照“硬件集中、设备共用、软件衔接、数据共享”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做大做强信息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各项应用,促进现代农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建立顶层化平台管理、垂直化系统管理、专业化更新运维、扁平化数据共享机制。到2020年,着重围绕“一中心三平台五工程”建设,即一个省级智慧农业云数据中心;农业智慧监管、农业综合服务和农业政务信息发布三个平台;农业物联网示范、农业电商拓市、应急指挥系统、农民信箱改造提升和信息进村入户示范五大工程。
农业信息化发展重点
浙江农业信息化经过近20年的设施建设与应用发展,在基础网络、硬件设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日常工作已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在掌握生产动态、开展为农服务、强化行政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改革创新的重点是:
建立信息标准。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般由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开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及管理标准等构成。其中信息资源标准涉及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存贮、交换的全过程,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和改造,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
攻克技术瓶颈。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业务部门垂直的信息系统比较多,导致数据分散,数据标准的差异给数据整合带来不小的难度,浙江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之目的就是要把各系统数据整合起来。一是做好各信息系统的接口,集成主要农业数据,形成浙江农业数据中心。二是解决农业物联网接入难点,达到传感数据正确稳定,上传通畅,预警阀值报警及时,自动调控即时响应,发挥出智能生产管理的作用。三是提升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已成为全省上下组织召开各种会议,效率高成本低的工具,主要是提升稳定性、高清晰、音频同步的问题,提升视频会议质量。
挖掘信息资源。农业信息化是利用信息工具将信息资源上线入库,再通过网络将信息资源共享出来服务于农业和社会的过程。农业部门各单位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信息资源,要组织相关人员去分析疏理,成为可应用的信息资源。
推进移动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范围显著增加,截止到2016年12月,浙江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达到86%,而2016年农村每百户农户拥有电脑上網率仅为43.6%,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电脑上网的普及率。智能手机具有通话、短信、上网、拍照、视频、语音、输入、计算、购物、支付、导航、挂号等多种功能,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和使用。
强化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与应用。通过统筹规划和集约化建设,使各业务信息系统支撑三大平台,平台信息汇集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信息服务于农业行业,省级智慧农业云数据中心真正成为农业的信息“大楼”。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