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2018-05-15李海霞王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才培养信息化

李海霞 王鹏

[提要] 近年来,商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企业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提供了可能。本文分析目前企业在建立审计信息化过程中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和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存在的欠缺,并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优化的系统配置、安全维护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基于实时监控为特色的陕西省政府预算执行联网审计研究”(项目编号:2017Z019)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9日

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内部审计。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与财务信息相关的日常会计工作、经营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管理制度。目的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高效、稳定地运行。

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也更加广泛,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检查,还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整个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监督与评价,并能够提供一定的咨询业务,以帮助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更好地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是企业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自动搜集企业的财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得出相应的审计报告。通过建立一整套信息化审计管理平台,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实现监督与评价功能。信息化系统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既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节约人工成本,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化与规范化,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

二、企业内容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自动化办公的普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机器取代人的体力劳动,到计算机技术取代人的脑力劳动,虽然听上去有些让人不寒而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类社会的伟大进步。

企业中的财务和内部审计都是非常繁琐的工作,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为此,企业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管理者更希望将这部分不直接创造实体财富的成本降到最低。会计电算化与审计信息化恰恰满足了企业的这一需求。因此,可以说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是科技推动社会前进的必然产物。

(二)企业的发展需要淘汰陈旧的审计模式。传统的审计工作侧重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方法主要是通过抽样审计,工作量大,审计成本高,工作时间长,效率低下,同时也影响审计结果的实效性。随着企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尚不能适应内部审计人员的无限增长以及审计业务所耗费时间的不断增加。传统对各个账簿进行手工抽样核对的审计模式,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仅仅充当一个机械的劳动者角色,而这样的劳动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全是可以被机器所取代的,这些比较老旧的审计方法必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化审计模式。

(三)审计信息化能够突破人类的极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工作环境也将产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全覆盖理论的提出,传统的抽样审计方法将可能被计算机的大数据分析所取代。而对这种海量的数据进行碰撞、分析,几乎是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发票的应用与推广,发票的开具、使用、查验都逐渐实现了无纸化操作。这一发票制度的重要变革,将使目前还普遍采用的人工对原始凭证进行整理、记账、查验的处理方式向未来由计算机软件进行自动化、模式化、高速化的处理方式所转变。因此,审计信息化的运用既是对人类极限的突破,也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

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局限性

(一)对内部审计和信息化内部审计两个观念的影响存在片面性。同样,企业的内部审计并不是仅仅关注于对财务资料的监督和检查,而是也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员工的绩效水平提供相应的监督服务与咨询服务,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融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类型的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同样的管理制度、同样的人才配置,但是企业的绩效水平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的原因在于,不同的企业对同一个管理制度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各个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企业价值观,對相同的管理制度进行不同的补充和解释说明,会用不同的尺度进行执行和约束管理。这也就说明了企业的运营管理,仅仅关注制度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考虑到人的因素,企业文化的因素。而如果将信息化审计理解为只是单纯地利用计算机代替人的工作,那就只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手工审计阶段,忽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人类极限所进行的突破。将信息化审计局限于人的能力范围之内。

(二)重“硬”轻“软”。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注重外在硬件设备的搭建,却对软件的引进和配置关注不足,造成硬件与软件之间不相匹配。很多领导认为,只要给相关的内部审计部门配置足够的计算机设备,审计信息化就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了,而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的软件搭载、人才培养等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些直接导致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软件达不到工作所需完成的目标,硬件却有大量空余资源无法被利用到。另外,现有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往往难以驾驭新的审计系统的复杂操作,发挥不了计算机在数据采集挖掘、整理归纳、分析应用等方面的优势,达不到企业建设信息化审计平台,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的目标。所以,审计信息化的建设,除了硬件条件之外,任何一个相关因素都应该得到相同程度的重视,以免形成因“木桶效应”而造成的大量资源浪费。

(三)审计信息化所存在的风险。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使用让过去的时空距离不断拉近,与过去仅靠人工手工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传递相比,内部审计工作未来将由实地变成异地,远距离的网络监控审计。这意味着内部审计将会因为网络而迎来一次全面的技术革命。但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也随着扩大。

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也同时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中所存在的风险。例如,数据库遭到恶意攻击,造成数据的丢失、泄露、被篡改等重大风险,轻者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重要经营战略和商业秘密被恶意泄露,严重威胁到企业日常的管理,以及持续健康地经营下去。

(四)缺乏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审计信息化,是审计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然而,隔行如隔山,想要找到同时精通这些专业的人才是极其困难的。目前,审计界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审计师对专业领域所不能涉及的内容通常采用的是请求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辅助工作。这样一来,就使得审计业务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同时不同专业之间的人士难以互相理解对方领域的精髓,所提供的信息也不一定能切合对方的实际需求。所以,这一做法只是迫于目前现实的无奈,而跨多领域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才是审计工作真正需要的。然而,这又受到了目前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方式的限制:一方面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因为专业划分明显,学生往往都是只针对一个专业领域进行钻研,而不太愿意分散多余的精力去接触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另一方面高校在招收新生进行培养时,也倾向于招收本专业内的学生,对跨专业尤其是跨领域的学生存在一种歧视,并不鼓励学生重新花费大量的时间进入自己所不擅长的专业领域研究学习。因此,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想要引进与信息化审计完全配套的人才是极其困难的。这使得企业进行信息化审计建设时举步维艰。

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应对措施

(一)开展对信息化审计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在企业内部进行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工作,从公司各位领导开始,让更多的人理解内部审计和审计信息化的真正内涵,以及企业建立审计信息化的意义。让该系统获得企业内部的一致认可,为审计信息化的建立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其中资金是基础,技术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按照国家现代化信息建设发展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应同时具备计算机和审计两个方面的知识。

另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对企业已有工作人员在不存在严重过失的情况下,大范围地更换现有部门工作人员的困难比较大,直接引进新型人才的成本又过高,所以企业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多渠道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重视软件技术的引进。在审计信息化技术引进过程中,不能仅凭领导武断决策,一味地重视外在形式,而要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做相应的具体调研,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客观需求,引进与企业相适应,互相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设备。

另外,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特殊性,对审计信息化系统有特殊的要求,那么企业就需要与相关的系统研发企业进行充分地沟通,提出自身的需求,以求开发出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审计信息化系统。绝不能盲目照搬别的企业所建立的系统,否则很有可能会造成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理解、适应系统程序,对自己的工作形成磕绊,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加大信息安全维护投入,保证信息安全性。企业在建立审计信息化系统之后,必须要与相应的电子信息安全企业达成长期的合作意向,以得到长期稳定的信息安全服务,定期对企业的电子信息存储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增强企业对于信息安全威胁的事前抵御能力。

另外,可以通过为企业的信息购买商业保险等途径,一定程度上转移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将自身可能面临的损失降到最低。

当然,企业自身的安全意识也同样需要提高,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接触企业核心财务数据情况的监控,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企业商业机密的外泄。

(四)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要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针对现有财务人员所存在的不足,开展定期培训,使其逐渐适应新建立的审计信息化系统的要求。

企业可以从长远目标考虑,与高校、技校之间形成校企合作关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新时代、新的审计信息化系统需求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在促进高校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新时代人才的同时,也为将来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高校在招收新生、新设专业时,应给予其他专业学生足够的重视,充分了解学生的原专业能力、对本专业的学习诉求以及学习目标等情况。综合判断每个学生未来的人才定位,这样既有利于增加本专业生源的丰富性,也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专业知识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同时,也能为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点。

五、結论

审计信息化是传统审计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完美产物,也是审计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给企业、社会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但是,其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也在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给审计信息化的建立造成了很多阻碍因素,这些问题需要大家不断地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随着信息化审计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其给传统审计行业带来的变化将是颠覆性的。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卫红,赵佳.内部审计研究述评:2003-2009[J].审计研究,2011(1).

[2]毕译之,王冰羽.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中石化集团为例[J].纳税,2018(2).

[3]沈娜娜,马莉娟.深化内部审计信息化支撑电力企业改革[J].电子世界,2017(21).

[4]张妍妍,蔡荣娜,刘昊,洪志明.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探析[J].纳税,2017(28).

[5]乔杰.基于大数据背景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探索[J].中国市场,2017(25).

[6]曹培祥.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7(23).33.

[7]殷丽丽,李媛媛.经济危机下的内部审计战略[J].审计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人才培养信息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