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化价值观的养成入手从强化价值观的养成入手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2018-05-15何志强
文/何志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其中的集合点在于塑造产业工人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价值观
所谓“匠心”,其实就是工匠精神。虽然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如德国人称为“劳动精神”,美国人称为“职业精神”,日本人称为“匠人精神”,韩国人称为“达人精神”。但其内涵是相对一致的。那就是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综合起来就是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助推国家和企业的发展
西方制造业强国的“立业之本”在于产业工人的“匠心”。谈到制造业大国,人们往往会提到德国、瑞士、法国、日本等国家。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国家的“百年老店”比较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像德国的奔驰、宝马、西门子等知名品牌已经成了享誉世界的行业翘楚。二是成就这些“百年老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业工人的素质。西方制造业大国的产业工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于产品质量的坚守,而保障产品质量的内在因素之一就是“匠心”已经内化于产业工人的心中。因为专注,德国企业或者工匠往往终生打造一件精品,世代相传。一旦进入,即使行业暂时不景气,他们也不会轻言放弃。
我国历史上的传承之作多数来自于耳熟能详的“匠人”之手。鲁班发明的曲尺、墨斗、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大大提高了工匠们的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曾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影响深远。丁缓的“被中香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成为传世之作。戴逵雕刻出洛阳龙门大佛像,綦毋怀文创造出“灌钢法”或“团钢法”等炼钢方法,在世界炼钢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做事认真规范,态度严谨,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坚持标准,认真细致,耐得寂寞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们成就“伟业”的基础。
价值观的养成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基础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培育,需要传授和传承,而这需要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努力。
将“匠心”入脑入心,让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产业工人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引领。只有主观上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内化于心,成为产业工人的自觉行动,才能身体力行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因此,让产业工人真正感到劳模、工匠有为有位,可以成为新时代的“宠儿”,符合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心理诉求和追求方向,才能引领其行动,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外化于行。
价值观的养成,需要建立符合时代发展和新时期产业工人行为方式的传授和传承方式。“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贝希斯坦是德国享誉世界的钢琴制造商。成立160多年,一直专注于钢琴制造领域。为了保证高质量、不走样的传承,他们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学徒培养制度,每年只在全球招收几名学徒,并且学徒们要进行3年半的轮岗学习,由每个部门最优秀的老技师亲自教授。在技能传承上,他们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日本很多技艺都是古时候从中国传去的,但是日本人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改造”后,成为了日本式的,焕发着别样生命的东西。其特点在于日本人自己的“手的技巧”以及“美的感觉”。这从日本人一些常用语可以感觉出来:“这个用心了”“这个没用心”。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样需要建立必要的制度、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传授和传承方式。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成就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基石
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践行工人运动时代主题的需要。
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专门就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提出6项举措,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是其中之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需要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将“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探索实行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这些制度性安排落实好、保障好。只有充分保障了产业工人的源头参与,才能让产业工人感到政治上有出路,思想上有触动,精神上有干劲。加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舆论引导,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风尚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格局,让那些乐于传承肯于钻研的大师技师真正成为年轻人乐于学习的榜样,从而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构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制度体系,为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提供保障。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落实产业工人参与分配决定的权利。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创新协同培育模式,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鼓励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对引进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原单位必要的培养补偿费用。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打造高技能人才品牌,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形成良性的引领导向。强化技能形成体系建设,建立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协调机制,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在全社会形成通过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能够实现舒心工作、体面劳动的价值取向。
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让崇尚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有里有面”。通过保障机制的建设,使崇尚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付出有回报,权益有保障,进而改变当前一些地方、一些行业存在的不重视产业工人发展,对蓝领工人不尊重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