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产业工人地位 激发产业工人动能

2018-05-15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中国工运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劳模职工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以党建带工建为抓手,推动在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工会组织,不断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切实维护好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注重提高维权实效,完善维权机制,重视企业工会作用发挥机制建设,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完善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相关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困难产业工人解困脱困工作,确保广大产业工人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享新时代美好生活。通过不断提升产业工人地位,解决产业工人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了产业工人的动能,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主要成效

经济建设上发挥领军作用。全区广大产业工人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战略,积极参与“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劳动技能竞赛和“百万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近10年,自治区累计举办了620多个工种的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仅2016年参赛产业工人就达111万。一线产业工人提出技术革新项目2万多件,发明创造6753件,获得国家专利502项。到目前为止,全区共创建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500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7个、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29个。共涌现出8500名技能带头人,有3名技能带头人入选“大国工匠”,有10名被命名为自治区“北疆工匠”。

社会稳定上发挥“压舱石”作用。广大产业工人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争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者、推动者、参与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主动为企业改革贡献智慧力量,积极参与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坚持以劳动关系和谐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广大产业工人积极参与“中国梦·劳动美”“草原职工跟党走·当好主力建小康”等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树牢“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产业工人的良好风貌和饱满热情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在全社会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基本做法

提高政治地位,增强职工参与意识。一是从制度安排上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参政议政的人员比例,提高产业工人话语权。参加党的十九大内蒙古代表中,劳模代表和一线职工代表增加到9人;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包括产业工人、劳模代表人数由第九次党代会的67名增加至98名;自治区工会代表大会代表中基层和一线职工代表比例也将提高到70%以上。目前,全区有17名一线产业工人担任地方或产业工会兼职副主席,产业工人参政议政的环境和氛围越来越好。二是不断健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了产业工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目前,全区建立职代会制度企业达5.6万家,共有41.8万名职工代表,覆盖职工525.9万人。三是各级工会通过与同级政府召开联席会议、推动人大出台涉及职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等途径,从源头参上与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近年来,自治区总工会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法》等20多部涉及职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改,并与自治区政府召开10次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改善劳模待遇、劳动竞赛奖励办法等多个与产业工人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性文件。

提高经济地位,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产业工人的劳动报酬不断提高。调查表明,有73.7%的产业工人月工资收入在3000元以上,有84.9%的产业工人认为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以上。二是产业工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调查显示,有93.9%的产业工人享受“五险”待遇、92.1%的产业工人享受“一金”待遇。三是企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区签订综合集体合同3.22万份,覆盖企业4.49万家;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3.2万份,覆盖企业4.48万家。

提高社会地位,促进职工舒心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工作,从制度安排、荣誉表彰、成才支持、日常慰问等方面为产业工人的工作、生活以及成长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党政领导参加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已成常态,主动听取产业工人意见建议已成为问计基层、求智群众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各级主流媒体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和优秀栏目中注重对产业工人特别是劳动模范和先进职工的宣传。由自治区总工会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北疆工匠”9集纪录片在内蒙古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包头市建设劳模主题元素公园和劳模雕塑公园,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三是帮扶工作越来越实。各级政府和工会通过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和“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等活动,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力度。近10年来,全区各级工会共筹集发放帮扶资金8.79亿元,发放助学金2.54亿元。

经验启示

正视不足,提升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调查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社会对产业工人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与应有的社会地位不相适应,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缺乏对产业工人身份的自豪感。因此,在深入贯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抓紧研究制定全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加大推进力度,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培养和选树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北疆工匠的机制,做实叫响劳模和工匠品牌。充分发挥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激发广大产业工人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内生动力。

夯实制度,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引领时代风尚。当前,农牧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依然没有实现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户籍、住房、子女受教育等权利和公共服务红利。有相当比例的农牧民工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岗位工作,收入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特别是一些在非公企业就业的农牧民工和劳务派遣工,缺乏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因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资本、技术、管理和劳动等要素参与分配权重,推动工资收入向一线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倾斜,使高技能人才工资达到与管理类、科研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相当的水平。加大工资调整幅度,缩小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工资收入差距。设立职工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创新创效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强化保障,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目前,产业工人的权益保障政策落实还不到位。体现为:“五险一金”没有全面落实,休息休假权很难得到保障,国家对特殊行业的政策执行得不到位,一些地方工会服务职工群众力量不足。对此,需要切实加大对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维护力度,健全并切实执行劳动法律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比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监管和监督,切实保证劳务派遣工和农牧民工实现同工同酬,督促企业解决欠薪问题。督促企业落实产业工人带薪休假制度,严格执行加班补助政策。充分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创新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产业工人的思想工作,把广大产业工人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提升素质,打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调查表明,产业工人队伍总体素质与企业改革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一是技术工人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短缺。二是技能人才结构失衡,低端技工供给过剩,通用工种、重要工序的技能人才非常短缺,现有低学历的产业工人,掌握高新技术、提高技能的难度比较大。三是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专业设置单一,重复、低水平建设现象普遍,实习实训条件不足,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四是企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产业工人提升职业技能的动力不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企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搭建产业工人教育培训“立交桥”,构建贯彻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引导产业工人积极参加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提升农牧民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推动农牧民工成长转变为合格的产业工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努力实现工资晋级、职务提升、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与技能技术素质提升的有机衔接,搭建产业工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劳模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职工书画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大邑县: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