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市侩气”
2018-05-14晏建怀
晏建怀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在一次研讨会上说:“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此话一出,语惊四座。
钱教授的话为何会引起那么多人的惊愕与热议呢?我想,原因是钱教授揭开了一层面纱,道出了当前一些人道德滑坡的个中缘由,使人恍然大悟。笔者在基层工作二十年,也曾亲眼目睹一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进入单位和社会后的聪明与机巧,其适应之快,把握之好,令人惊叹。
初來乍到,他们屏气凝神,少言寡语,对上司谦卑,对同事友好,没几天,便与周围打成一片。他们学会了看脸色行事、观眼色说话,上司的安排、要求、暗示,点头之际,了然于心,决不会有半点差池。他们一改大学里的散漫,端茶倒水,快如疾风,提包撑伞,极尽殷勤。慢慢地,一些内心原本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陪吃陪喝陪唱陪跳,比如在上司示意下弄虚作假,现在不但坦然面对,而且欣然应命。甚至上司收人好处,与人交易,在一旁的他们,也佯装不见,非常自然。
经过若干时间潜移默化的“熏陶”,他们中的有些人便顺理成章地开始主政一方或一域,他们上面一套下面一套、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功夫,更是日臻成熟,出神入化,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起来。他们工于心计,善于敷衍,表面文章,数字游戏,无一不精。套话说得津津有味,假话说得天花乱坠,逢场作戏的本领比演员还娴熟,惟命是从成了他们的不二法门。当然,惟命是从并不单是对工作的态度,更多的在工作之外,对上司个人的盲从与讨好,把上司的私事当成自己的职责,四时八节、婚丧嫁娶,从无疏漏。
他们有着光鲜的外表,优雅的举止,从容的谈吐,广博的见识。喜欢抽名烟,戴名表,爱坐头等舱,住海滨的别墅,分得清茅台的真假,品得出拉菲的年份,能鉴赏艺术,对收藏保持着持久的兴趣。他们上下联络,礼尚往来,把接待当成要务,细节上不厌其烦,既客气又大气。他们人情练达,在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中游刃有余,奔竞于途而又不着痕迹、心照不宣。他们懂得顺水推舟,深谙借势发力,善于在冠冕堂皇的活动背后谋取自己的私利,但既不踩红线,又不触雷区,适应体制与规避风险的能力一样卓越。不得不承认,这样精明的人,不仕途通达、官运亨通才真是咄咄怪事。
《人民日报》曾刊文《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说:“精致的利己主义,或是工于心计、圆滑世故,一举一动都笼罩着利益的影子;或是把利益当作唯一驱动,原则、信念都可以为了利益让路;或是吃透规则甚至潜规则,善于钻空子、找漏洞达到自身目的。所谓精致,不过是为绝对的利己主义,穿上了一件合情合理的外衣。”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被同化的品格就是自私和贪婪。正如暴利面前有的亲人都会反目、手足都会相残,只因为以最轻松的手段就能获取最大的收益,这种一本万利的“好事”,会让这样的人趋之若鹜的。于是,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既得利益者,而且,得的心安理得,得的理直气壮。奔竞者得势,精明者得利,于是,某些地方某些人才弥漫着一股浓烈的世俗味、市侩气。
当然,世界之大,不可能千人一面。他们中,也有恶劣到忘乎所以的,也有固执到冥顽不化的,他们过于自信,走得太远,慢慢开始不守规则、违反法律,最后一头撞向南墙,自食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