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竞赛引领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2018-05-14
由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的《我是体育教师》大型公益电视节目活动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产生了社会共鸣。杂志社多次接到各地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社会主流媒体等社会各界关注学校体育人士的电话,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或是对节目进行转播,或是以其他形式共同传播正能量。
《我是体育教师》活动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主办,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校园足球》编辑部和北京完美和金运动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节目推出的初衷是为了展示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展现体育教师的新形象、新风貌,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扭转社会对体育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偏差,让社会重新正视和更加尊重体育教师的职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
电视节目播出后,为什么反响这么大?为什么体育教师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
该活动的推出,并不是说当前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不关注,对体育教师不尊重。相反,自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来,从国家到教育部再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局面。只是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围绕体育教师存在着“体育教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片面认识,同时“在工作量计算方面长期以来难以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统一标准,部分地区仍旧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以及存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学校体育应该如何准确定位”等现实问题,导致学校体育系列政策文件的落实存在“最后一公里”,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存在理念偏差,部分地方、学校、人们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重视不够,“最后一公里”的路途似乎看起来又很遥远。
社会各界的来电诉求,和节目一经播出引起的积极社会反响和广泛共鸣,恰恰也反映出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关心,反映出他们都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社会正确认知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真正关心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发展,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最终彰显和发挥学校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学校体育的正确定位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需要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思考如何强化学校体育工作,需要找准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需要全面总结、深刻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切实推动学校体育的转向与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前夕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这正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也正是新时代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起点、逻辑起点,因此,我们应站在这一新的起点上、大的格局中,审视学校体育的定位与改革发展。
一、不忘初心,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了指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被首次提出。而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内容和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时代强音,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明确了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立足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一基点,从办学条件、体育课时、体质健康水平、人格塑造,及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学校体育的工作目标。
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期间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刘延东副总理讲话指出,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定位;并进一步明确:需要学校体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再次赋予了对体育的重视。
体育强国,也理应是学校体育强国,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是基础工程。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必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站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高度,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进行解读和认识。这就要求必须以促进身心健康、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为主线,立足教学改革,强化课外锻炼,完善竞赛体系,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氛围,促使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为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基。
二、竞赛引领,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纵深发展
笔者主要从事大、中学生的体育赛事管理工作,在此尝试从该领域谈一下体育竞赛对于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推进。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校园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遵守规则、坚持、敢于超越的勇气等优秀品质和体育精神,并使这种品质和精神得以传承;可以培养优秀的运动人才,为我国竞技体育夯实根基;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少年学生的青春风采,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而立足校园又可以带动课堂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奠基。校园体育竞赛的价值无需赘述,早已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中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通过探索丰富竞赛内容、创新完善竞赛体系、打造良好竞赛环境和校园体育文化,让体育回归育人本质,積极践行“立德树人”。
1.以多元赛事促进学生运动习惯养成。为吸引包括普通学生在内的更多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基于学生健康现实和发展需要,创新赛制,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举个例子:打造了中国大学生校园马拉松联赛、三对三篮球联赛、轮滑、赛艇等赛事,这些新型赛事的推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赛事开始向更大的范围拓进,参与人数也不断创出新的纪录,其中校园马拉松首年推出就吸引了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11所知名高校承办,参赛学生达到10万人,已成为校园竞赛的一道独特风景。
2.完善赛事体系,打通人才上升通道。例如,打造篮球四级联赛,目前已经建立起全国初、高中男女篮球联赛、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等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赛事;建设常态化的校园足球竞赛机制,构建起县、市、省、国家四级竞赛体系。在此基础上,选派优秀队伍参加国际组织主办的国际赛事,打通参加洲际乃至世界大赛的通道,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等优秀品质。赛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动了更多学生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并使学生完善人格、增进健康,更打通了人才上升通道,拓展了运动选材渠道。
3.打造良好竞赛环境和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公平公正行为。体育竞赛育人功能的实现需要良好的赛事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支撑。近年来,中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积极弘扬和传播体育竞赛精神,构建良好赛事文化,践行体育育人功能;通过建立一支水平高超的裁判员队伍,建设《中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系统》等举措,严肃赛风赛纪,打造良好赛事环境,规范學生言行,培养学生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等意识和行为。同时,通过组织系列教练员培训、论文报告会等形式,让更多的基层教师参与到学校体育赛事环境和文化的构建中;通过成立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为核心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新闻工作委员会,通过《中国学校体育》《校园足球》杂志及菁体育视频网络平台传播体育文化,营造积极社会舆论,引导更多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为更多的学生接受竞赛洗礼和校园体育文化熏陶奠定良好基础。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学校体育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需要同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体育课程、课外锻炼、竞赛活动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教育和体育发展规律,聚焦身心健康“基本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事业核心,致力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必将为“健康中国2030”奋斗目标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夯实基础。
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我谨代表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和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祝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