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过年

2018-05-14郭栓章

参花(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读的书课外读物全家

郭栓章

过年,无疑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过年的方式和习俗也多种多样。几十年来,我养成了读书过年的习惯,读书成为我过年、甚至我们全家过年的主要方式和习俗。

我是上个世纪全国恢复高考后读高中的。那时,我唯一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在读书上狠下功夫。所读的书也都是与高考有关的教材和课外读物,靶向目标就是决胜高考,即使是过年我也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每年的大年三十儿,全家都在忙着烀肉、挂红灯、贴春联、包饺子……唯独我却在炕头一角啃着手中的书。

记得高考那年过年,从除夕到正月初五,我把一本叫《蓓蕾初绽》的优秀作文选编中的文章,一篇不落地背了下来。窗外爆竹声声、锣鼓喧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讲,我给自己暗暗地点了个赞。

读书人天不负,在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我是我们那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过桥成功、梦想成真的人。这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

我在大学学的是工科专业,所学的课程枯燥、深奥,学业负担使我很少有闲余时间去涉猎专业以外的书。而我骨子里就非常喜欢文字,爱好文学,所以每到周日我经常去市里的书店购买我喜爱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书籍,留在放假带回家过年时读,继续我的读书过年。

现在家里的书橱中,用于过年时读的书依然摆在显著位置。此时读书过年已没有明显的功利性,如果有,权当开阔视野,投其所好吧。陶醉在大师的作品中,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多维的世界,遁入了另一个时空。像四大名著,像《红岩》《鲁迅杂文集》《战争与和平》等中外名著,都是那时读书过年的盛宴,像《第二次握手》《高山下的花环》都是通宵达旦,一口气读完的。不仅年过得充实、有滋有味,更难得的是顿悟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苦难艰辛,什么是忠诚无私,什么是伟大爱情,收获了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在万象更新的时刻,自己也悄悄做起了文学写作梦。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大学毕业,我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读书过年主要以休闲为主,在于調整节奏,缓解一下绷紧的神经,沉静一下自己的心情,以便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一年的工作。

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孩子看我过年在家安静地读书,也坐在我身边开始温习功课,阅读课外读物,迎接中考、备战高考。妻子也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平时无暇顾及的书,全家都在读书中回望过去,憧憬未来。就在女儿博士毕业那年的春节,我的一篇处女作在某刊物上发表,又一个梦成为现实。

过年不再是大鱼大肉地胡吃海喝,不再是请客送礼的俗规。在辞旧迎新的焰火中,过年多了一分浓浓的书香。

说不出什么原因,过年时读的书总让人有太多的感动和遐想。有缅怀亲人的艰辛与早逝,有慨叹世事的无常与无奈,还有难以割舍的桑梓情怀,但更多的是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难怪传统年俗中都有“压岁钱”的情结,意在买通岁月,留住时光。可岁月惊心,怎能“压”得住。也许在读书中洗去岁月的铅华,感悟岁月的宁静与安谧,才是留住岁月,留住自我,让生命之树长青的最好方式。

现在,我们唯一的女儿在省城也有了自己钟爱的事业和红火的小日子。由于春节期间要值班,回家过年不方便,我们老两口每年都是逆迁徙到女儿家过年,而随身的行李中一定不会忘记带上几本书。(责任编辑 象话)

猜你喜欢

读的书课外读物全家
六一儿童节, 我们来荐书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元宵节的六项注意
全家最忙的人
全家来称重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幸福的人